还不了解:汉武帝和匈奴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前期打得匈奴漠北无王庭,为何后期对匈奴开战节节败退呢?
从汉朝建立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公元前200年刘邦与匈奴交战的白登山之战到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即皇帝位7年后,汉朝对匈奴采取的是和亲政策,也称为战略防守阶段,是从刘邦时代经吕后、文景二帝再到汉武帝初期,差不多有70年的时间。
第一阶段汉朝以和亲和防守匈奴为主,尽管汉朝每年都向匈奴赠送财物与和亲,但实际上并没有阻止匈奴人继续进犯汉朝边境,整个和亲70年的时间中,匈奴对汉朝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入侵就有10次,小一点规模的入侵无数次,最严重的一次是匈奴骑兵的前锋距离汉朝都城长安只有一百多里地,而当时的汉文帝正在都城。
汉武帝
第二阶段是:从公元前133年汉朝准备发动马邑之谋到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前后,这一阶段汉朝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是主动进攻,也就是战略进攻,这一阶段有14年时间。
第二阶段首先是想以马邑之谋引诱匈奴主力趁机歼灭,但被匈奴识破,随后汉武帝通过发动河西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三次大规模反击,打得匈奴在整个漠南和漠北没有王庭,而是逃到更远的中亚地区或者更北的远东地区,这一阶段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基本上是胜利。
尤其是卫青与霍去病两大军事天才的出现,一步一步把匈奴强盛的势头给打了下去,在卫青与霍去病有生之年,匈奴几乎不再敢踏入汉朝边境,这是汉朝对匈奴作战中最重大的胜利,从刚开始的不敢打,到此时的逢打必胜,汉朝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军事优势和心理优势。

汉朝与匈奴和亲
第三阶段就是从公元119年开始到汉武帝去世前两年的公元前89年,这一阶段汉朝对匈奴的政策仍然是作战,但是有攻有守,守大于攻,汉朝与匈奴开始转入战略对峙阶段,这一阶段有20年时间,同样也是在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轮台罪已诏,讨论自己一生的得与失,随后不久宣布不再对匈奴主动作战,而以经济建议为主。
第三阶段其实是汉朝卫青与霍去病对匈奴大胜之后开始转入颓势,虽然这个时候对匈奴作战也有胜仗,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败仗,而且还败得还很惨,比如:
公元前103年,汉朝浚稽将军赵破奴率领2万骑兵攻打匈奴左贤王,左贤王率领八万骑兵与赵破奴作战,不仅活捉赵破奴,而且2万汉军骑兵全军覆没。

卫青与霍去病吊打匈奴
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与匈奴右贤王交战,斩首匈奴一万余人,但李广利手下亦损失2万骑兵左右,而差不多同时骑都尉李陵率领五千步兵在浚稽山之战面对数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李陵被迫投降。
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领7万步骑混合大军出五原与匈奴作战,因为听说自己的家人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李广利急于立功赎罪,冒进轻敌再加上指挥不善,7万大军全军覆没。
第三阶段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光是以上三战就损失了11万5千人,而且还是战败,刷新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最大败绩,在第二阶段时,汉朝虽有巨大损失,但卫青与霍去病打的都是胜仗,而且功劳巨大,看看卫青与霍去病的功劳有多大:

漠南漠北无王庭
霍去病四次出击匈奴,斩获匈奴士兵11万多人,迫降4万多人,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猎匈奴士兵5万多人,合起来在第二阶段光是卫青和霍去病斩杀、俘虏、投降的匈奴士兵就超过了20多万人,所以才会打得匈奴漠北无王庭,但为什么到了第三阶段,汉朝对匈奴作战节节败退呢?
其实皇帝还是汉武帝没有变,汉朝之所以从第三阶段开始对匈奴作战节节败退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名将凋零。
首先是霍去病的去世,霍去病在漠北之战结束2年后就去世了, 去世的时候才24岁,霍去病是西汉历史上对匈奴作战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17岁就率领800人上战场,斩获敌人2028人,22岁就能指挥5万骑兵的大型战役,而且还歼敌70400人,并且创造了华夏军事史上最高军事战绩,也就是“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瀚海”。
这还只是霍去病,同一时间还有个卫青,卫青对匈奴作战保持了全胜的战绩,是汉朝所有将军中除霍去病之外的最高战绩,有卫青在,汉朝在所有对匈奴的作战中,都获得了胜利,就算是战平,汉军也没有过多的损失,所以,一个合格的军事将领对于战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汉武帝虽然是汉匈战争的总设计师,但是在前线还是将军们去打仗,前线作战的情况复杂多变,需要随机应变,同时也要具备应付复杂局势的能力,还要有指挥才能、军事才能和各方的能力,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果一个军事将领的才能不足,打仗就难以取胜。
赵破奴曾经做霍去病的司马,跟着霍去病打过仗,但他毕竟不是霍去病,也没有霍去病的才能,当老一辈的名将凋零之后,如果没有新一代的名将接手,汉武帝即使再有能力也打不赢这场对匈奴的战争,而李广利同样是外戚身份上位,但是论能力,比卫青和霍去病差多了,卫青、霍去病能打赢的,李广利可能就打不赢,这是后来汉朝不断打败仗的原因之一。

汉军
第二个原因就是:匈奴被赶出漠南、漠北之后,开始休养生息,经营西域,而汉朝仍然在不断对外发动战争,穷兵黩武,没有停歇的迹象。
匈奴被赶出漠北后,汉朝暂停了对匈奴的战争,然后开始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而且还是四处出击:
西边:远征西域,汉武帝曾经两次派李广利率领六七万人远征大宛,这可是汉朝最远的一次远征,行程超过了一万里,李广利一个来回就花了两年时间,同时还派出了赵破奴率军攻打车师国和楼兰国。
东北边:远征朝鲜,并在朝鲜设置了汉四郡。

匈奴依然很强悍
西南边:南征西南夷,比如夜郎国、滇国,将西南纳入汉朝的统治。
南边:攻灭南越国,赵佗建立的南越国此时被汉朝完全灭亡,汉朝的势力一度到达海南岛和越南北部,并在当时设置郡县。
东南边:攻灭闽越,这里浙江与福建一带,被收入汉朝。
一系列的南征北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汉朝在不断透支,而这些战争全部是在与匈奴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匈奴在休养,而汉朝一直在为战争支出,即使汉朝国力再强盛,也经不起连年征战和四处出击,所以汉朝实力衰弱得很厉害,这也是汉武帝晚年出轮台罪己诏的原因,同时也是第三阶段不敌匈奴的原因,因为之前卫青、霍去病对匈奴作战胜利也有国力强大的原因。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从陵园守卫到帝国丞相:田千秋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田千秋出身战国田齐王室后裔,家族在秦灭齐后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为汉高祖刘邦陵园守卫。其祖上虽曾显赫,但至田千秋时已沦为普通官吏。他长期担任高寝郎一职,负...
刘邦 2025-11-13 韩信破局与诸葛亮困局:出川成败背后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06年,韩信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奇谋,率汉军突破秦岭天险,一举定鼎关中,为刘邦争夺天下奠定基础;400余年后,诸葛亮五次北伐,面对相似的地理屏障,...
诸葛亮 刘邦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