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广利真的是草包吗?如果李广利真的那么菜,汉武帝为何要重用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其实并不完全是草包。如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草包,汉武帝也不会让他领兵讨伐匈奴。李广利在战场上也是有高光时刻的,只不过闪光点确实不多,才能平庸也是真的。
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因为妹妹得宠,所以被汉武帝启用,李广利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李延年早年是一个乐师,后来也随着李夫人得宠而进宫做了一个协律都尉。
所谓协律都尉,就是宫中掌管器乐音律的官。
早年李夫人能够得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李延年为李夫人写了一首佳人歌,广为流传,所以李夫人才被汉武帝选为宠妃。
从李广利的这个身份背景,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李广利和汉朝的大将军卫青,真的是很相似。当年卫青也只是平阳公主府上的一个骑奴,后来就是因为妹妹卫子夫做了皇后,所以才被汉武帝重用,并且有机会带兵扫平匈奴。
所以,汉武帝重用李广利,大概也是因为惯性思维。或许在汉武帝看来,既然卫青有能力带兵打败匈奴,那李广利自然也有这个能力。最重要的是,当时卫青已经去世了,汉朝内部也确实急需再提拔一个能扛事的大将军。
因为有卫青这样的例子,汉武帝习惯性地认为,李广利没准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广利被提拔起来了。
只是汉武帝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卫青。即使是卫青,也只是先做一个小部队将领开始的。而汉武帝用李广利,则上来就让李广利做将军,率领好几万人打大宛,
公元前104年,李广利出师西域,不出意外的战败了。不仅战败还折损严重,过去好几万人,最后军队就剩下十分之一。
这其实也不全都是李广利的责任,毕竟李广利之前没有任何带兵经验,而且对于西域这边的认知,更是一片空白。让这么一个人率领几万军队,远征西域,不输才怪呢!而且,从汉朝腹地到大宛,实在太过遥远,一路下来,士兵疲乏不说,还饥饿难忍,因为一路上的小国都不愿意援助汉朝粮食,汉朝的后勤补给也送不上来,这也是极大的问题。
所以,在西域走了一圈之后,李广利一看,大宛是肯定打不下来,士兵有没有办法获得补给,于是这时候,李广利就想要申请折返,顺便将战况报告给汉武帝。
但没想到的是,受到战报之后,汉武帝大发雷霆。大概是因为之前的卫青和霍去病实在太能打,让汉武帝已经习惯了汉军出征无往不利。所以汉武帝见到李广利传回的这份战报之后,直接下令不许李广利回国。如果李广利敢过玉门关,马上就派人立刻杀了他。
收到汉武帝的回信之后,李广利终于明白了汉武帝的态度。但问题是,皇帝的雷霆之怒有时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当时汉军在西域这边,就是没有补给,李广利又没有西域作战的经验。如果贸然前去开战,不光他要死,恐怕汉军上下所有人,都必死无疑,最后只能全军覆没。
所以最终,李广利也是进退两难,既不敢回国也不敢进攻,所以就驻守在敦煌。
李广利第一次出师大宛,就这样战败了。
但是此时的汉武帝还不死心,几万人战到就剩这么少的人,实在太丢脸了。如果不把大宛打下来,汉朝就成为了一个笑话,西域诸国都不会将汉朝放在眼里,更别提一起联手打匈奴了,毕竟谁会相信一个猪队友呢?
于是记下来,汉武帝很快就制定出第二次出师大宛的作战计划。因为这次出征,汉武帝也是下了血本,准备充足,所以最终,李广利历经波折,终于将大宛城打下来了,获得了大宛城的汗血宝马,也算是为汉朝挣回了面子。
这就是李广利的高光时刻,因为打下大宛,汉武帝封李广利为海西候。
不过,李广利的高光时刻来的慢,走的却特别快。因为他能打下大宛,纯粹是因为汉武帝不惜血本的支持。所以再之后,李广利参加的战争大多数都没有胜利过,而且还经常是惨败。
但是,在汉武帝的维护之下,李广利竟然没有被责罚,要知道在汉朝战败是要被军法处置的。然而有汉武帝这么一棵大树罩着,李广利虽然贡献不多,但位置却始终稳如泰山。
然而汉武帝的这种照拂,并没有让李广利专心提升自己的战争能力,反倒是激发了他的野心。
后来著名的巫蛊之祸发生了,太子刘据被逼自杀,太子一位就空缺出来,因为李夫人的儿子已经长大,李夫人又得宠,李广利就开始觊觎太子之位。
李广利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是不够了,于是拉拢了丞相刘屈氂,一起拥护李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因为刘屈氂跟李广利是儿女亲家,刘屈氂就答应了,准备趁机向汉武帝进言,立李夫人的儿子做太子。
没想到刘屈氂有个拖后腿的妻子,被人告密到汉武帝面前,说刘屈氂的妻子,因为汉武帝经常责骂刘屈氂而对汉武帝心生怨怼,并向神明祝祷,立李夫人的儿子为抬着,汉武帝对巫蛊之事很忌讳,这件事就触及了汉武帝的逆鳞。
汉武帝将刘屈氂和妻儿一同处死,刘屈氂死了就罢了,却牵连了李广利和李夫人的儿子不能登上太子之位,李广利还被问罪。
这时李广利正在西域与匈奴交战,听到此事想要打下匈奴赎罪,但是没想到因为太过冒进,导致七万将士全部折损。
此时李广利是不敢回汉朝,于是就顺从了匈奴的招降,娶了匈奴单于的女儿。而李广利留在汉朝的妻儿家人全部被诛杀。
李广利就在匈奴过上了尊荣的生活,只不过好景不长,李广利不久被一个叫卫律的人嫉妒陷害,说李广利用巫蛊之事来诅咒匈奴单于,没想到匈奴单于竟然相信了,于是将李广利杀害了,完全不顾及李广利还是自己的女婿。
果然叛徒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李广利在临死前认为自己冤枉,还诅咒匈奴,我死以后匈奴必灭。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之后匈奴果然遭到了天灾,匈奴还以为是李广利的诅咒应验了,马上为李广利修建祠堂,告慰李广利。
而陷害李广利的卫律是谁呢?
其实卫律本来是匈奴人,因为父亲归降了汉朝便随父亲在汉朝为官,后来却又投降了匈奴,因为卫律嫉妒李广利无能却一直处于高位,于是加害李广利,就这样李广利成功的被卫律害死了。
以上就是李广利的一生,李广利心术不正,能力平平,因为外戚的原因侥幸登临高位,因为德不配位,最终也失去了一切,虽然最后李广利幡然醒悟,但是为时已晚。
但如果我们仔细回顾李广利的一生,我们就不难发现:真正造成李广利人生惨败的,其实还是汉武帝。如果不是汉武帝识人不明,硬要把能力不足的李广利,放在大将军的位置上,恐怕后来也不会有那么多损失。
说到底,并不是所有外戚,都和卫青霍去病一样,真正那么能打。
公元前118年,甘泉宫猎场上,西汉帝国最耀眼的将星霍去病突然张弓搭箭,将李广之子李敢射杀于众目睽睽之下。这一箭不仅终结了李敢的生命,更在汉武帝的刻意遮掩下,揭开...
李广 霍去病 2025-08-08 李广雁门之战:血性与悲歌交织的边塞史诗公元前129年的雁门关外,朔风裹挟着匈奴铁骑的嘶鸣,李广率领的万余汉军正陷入绝境。这位被匈奴称为“飞将军”的传奇将领,此刻却因敌我兵力悬殊被围困,最终负伤被俘。...
李广 2025-08-08 灌夫与李陵: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误会西汉历史长河中,灌夫与李陵两位武将的名字因一场跨越百年的“冤枉”风波被意外关联。灌夫,这位以刚直勇猛著称的汉武帝时期名将;李陵,李广之孙、西汉末年投降匈奴的争议...
李广 2025-07-01 程不识:西汉“严将”治军典范与汉匈战争中的防御大师在汉武帝时期名将辈出的时代,程不识以独特的治军风格和稳健的防御战术,与“飞将军”李广并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而任侠,士卒亦多乐从...
李广 2025-06-26 汉武帝与李广利: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外戚将领李广利的关系,堪称一部交织着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的复杂史诗。李广利,这位因妹妹李夫人得宠而崛起的外戚将领,在汉武帝的...
刘彻 李广 2025-06-23 李广利:名将之辩背后的历史真相在波澜壮阔的西汉历史舞台上,李广利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出身外戚,凭借妹妹李夫人受宠于汉武帝而获得重用,其军事生涯充满了起伏与波折。关于李广利算不算名将,这一...
李广 李夫人 2025-05-08 李广与李广利:同名背后的历史错位在汉武帝时期的军事版图中,“李广”与“李广利”这两个名字常被后世混淆,甚至有人误以为二者存在血缘关联。然而,从家族谱系、军事成就与历史评价来看,二人实为毫无交集...
李广 2025-04-07 李广利:汉朝名将的悲惨结局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名将李广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作为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将领,李广利曾率领大军远征大宛,取得辉煌战果,然而他的命运却最终...
李广 2025-03-20 李广难封:多因素交织的悲剧命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西汉名将李广以其勇猛善战、箭术超群而闻名于世,被誉为“飞将军”。然而,这位传奇将领的生涯却充满了遗憾,其中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他一生未能封...
李广 2025-03-10 李信与李广:血缘相连的历史名将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各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战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信和李广便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名将。...
李广 2025-01-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