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官婉儿与韦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被李隆基处死,为何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结局大不相同?
现代众多影视剧中,上官婉儿除了是武则天身边得力女官的形象外,后期还被归纳为韦后安乐公主一派的党羽。这些人普遍认为,她与韦后等人淫乱弄权,属于同一阵营,所以最后在唐隆政变中一同被李隆基处死。
但这一观点是否有可靠依据,还是存疑的。因为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虽然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等人一同被李隆基在政变后处死,但死后她们的待遇却截然不同。
唐隆政变结束后,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一同殒命。韦后和安乐公主是比较惨的,她们不仅被斩首,而且头颅还被悬挂在东市,到了第二天才得以收尸,以相应的降级礼数下葬后,并追贬为悖逆庶人。这种“死法”对于皇家权势竞争的失败者来说,不可谓不残忍。
然而,上官婉儿的结局却要好很多。待她死后,朝廷按照礼制进行安葬,表示极深的哀悼。正如史料所记载的,“皇鉴昭临,圣慈轸悼,爰造制命,礼葬赠官。”在对待上官婉儿的死这件事上,朝廷以足够的礼制表达了对她的尊重和哀悼。
除此之外,史料还记载:“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 500 匹,遣使吊祭,词旨稠缪。”依照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之死的哀伤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两个人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甚至可以推测她俩才是同一阵营。
那么,假如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不是同一阵营的,为什么会被许多史料记载下来她和韦后安乐公主淫乱弄权等种种负面事迹呢?
这无疑与“成王败寇”后,最后胜利者的“恶意抹黑”脱不开关系。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志。墓志中对上官婉儿的评价是非常正面的,认为她德才兼备,忠心奉上,无辜受难,而且墓志的评价与唐中宗时期《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是基本一致的。而后期的《新唐书》与《旧唐书》所记载对上官婉儿形象的评价,则是完全相反,多以批判为主。
有许多史学家猜测,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上官婉儿与李旦、太平公主属于同一阵线的,他们共同反对韦后和安乐公主。因此唐隆政变之后,李旦登上皇位,他并没有因此忘记这位昔日的“才女”盟友,一定程度上对她怀有感激之心,礼葬婉儿,并作出较高评价。另一方面,多方史料记载都不断证实,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私交甚密且有着相同的政见,对婉儿的礼葬,亦有太平公主的游说之功。
此外,史料记载:“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纶言,将除蔓草。”亦有许多史学家解读为,上官婉儿曾以死劝谏唐中宗除掉韦后,极力与韦后安乐公主划清界限,甚至不惜请求饮鸩而死,结果中宗并没有采纳。在景龙之后,上官婉儿由昭容被降为婕妤,离开了“政治中枢”。从这一观点来看,上官婉儿与韦后安乐公主不仅不是同党,反而有着非常激烈的矛盾斗争。但这样的解读并不是来源于传世的史料文献,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认为上官婉儿与韦后同党的传统认知。
由此,上官婉儿“忠心奉上”的形象也就此形成。在笔者看来,这和李隆基这方势力集团的动机有着很大相似之处。因为唐隆政变的主要对象是韦后和安乐公主,而韦后与安乐公主又是当时先帝李显的“直系亲属”,借助上官婉儿与韦后集团的激励矛盾,进而树立上官婉儿“忠心奉上”的形象,则是大大增强了李旦李隆基一脉即位合理性的。
如此,问题又来了,既然在这种程度上,上官婉儿与李隆基集团是同一阵线的,那为什么李隆基还要处死她呢?
史料记载的上官婉儿死因是不明确的,她的墓志铭这样记载:“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 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虽然说明她的死是无辜的,但也有意忌讳了她被李隆基处死的真正死因。
其实,李隆基想要处死上官婉儿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
上官婉儿从小到大以政治才能出色而为名,是武则天身边的得力助手,更有着“巾帼宰相”之称。“巾帼宰相”的名号不仅给她带来荣光,也给她招来了杀机。因为一般新皇帝登基后,都会选择亲自培养自己的“心腹”,重新启用先帝重用之人的,少之又少。
上官婉儿的死因,除了她曾经为武则天效力之外,还有她身为女性,却掌握权力、左右朝政这个重要原因,上官婉儿本身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是不容易被别人轻易驾驭的。李隆基在唐隆政变时只是将她作为盟友,共同抵抗韦后集团,目的达成之后,以李隆基的性格必定是“先除之而后快”,排除掉上官婉儿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
另一方面,韦后集团被连根拔起,还有太平公主也是李隆基的竞争对手,太平公主本身又是个对皇位虎视眈眈的野心政治家。
正如同唐隆政变期间,太平公主与李旦李隆基父子处于同一阵线,但结束“外争”之后,又面临着新的“内斗”。太平公主自幼受到母亲武则天的影响,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对权势的野心欲望,都不输于她的兄弟们。
当她的哥哥李旦登上皇位后,太平想做女皇的一颗心仍然没有熄灭,于是就有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那场“恶战”。太平公主失败后,李旦也曾向李隆基求情,希望他能顾念亲情,放过太平一命,可李隆基却并未心软。
亲姑姑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上官婉儿。更何况,如果不杀掉上官婉儿,依照她俩亲密良好的私交,万一与太平公主强强联手,岂不是又给自己的前路埋下隐患?
虽然清代的九子夺嫡尤其有名,但大唐盛世里,皇位与权势的争夺才是更加凶狠,容不下半点亲情。
只惋惜上官婉儿,这位昔日以才女闻名的“巾帼宰相”,最终也难以逃脱皇家权势之争,成为其中众多牺牲品之一。
参考资料:杨永康《唐朝政治斗争与上官婉儿形象之演变———从 “忠心奉上”到 “死有余辜”》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开创了“二圣临朝”的独特政治格局,与皇后武则天共同听政,这一决策深刻影响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表面看,这是李治因身体欠佳而被迫放权的权宜...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9 唐朝娄师德家族的兴衰沉浮:家风传承与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抉择作为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名相兼名将,娄师德以"唾面自干"的雅量与"八战八捷"的军功闻名史册...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武则天:明君与昏君的双重镜像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武则天以唯一正统女皇帝的身份,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独特的裂痕。她既是打破性别桎梏的先驱者,也是权力场中冷酷的博弈者;既开创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李治为何不保护萧淑妃:权力、性格与宫廷权谋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后宫争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朝堂。其中,萧淑妃从“宠冠六宫”到被武则天制为“骨醉”的悲剧,不仅折射出宫廷斗争的残酷性,更暴露了李治作为帝王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3 武则天为何诛杀李贤: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血色悲剧公元684年,巴州城外,29岁的李贤在绝望中写下《黄台瓜辞》后悬梁自尽。这位曾三次监国、主持注解《后汉书》的太子,最终沦为母亲武则天权力之路上的牺牲品。这场母子...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贤 2025-09-02 权力漩涡中的姑侄决裂: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的深层动因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七月,长安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撕裂。龙武将军王毛仲率三百禁军包围太平公主府邸,这位曾权倾朝野的公主仓皇逃入山寺,三日后被赐死于家中,...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太平公主 2025-09-01 权力漩涡中的忠臣悲歌:李昭德之死因探析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政治舞台上,李昭德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他以刚直敢言、制衡酷吏著称,却最终与来俊臣等酷吏同日被斩,其结局令朝野震惊。一、政治斗争:酷吏集团的...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8 权谋漩涡中的败局:太平公主为何斗不过李隆基?在唐朝波谲云诡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姑侄对决堪称经典。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曾权倾朝野,却在与侄子李隆基的较量中彻底溃败。这场权力博弈的结局...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8-28 吉顼:在政治漩涡中陨落的智者在唐朝武周时期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吉顼曾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出众的才智与果敢的行动力,在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成为武则天身边的心腹大臣。然而,最终他...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6 来俊臣“请君入瓮”:酷吏权谋的终结与历史警示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酷吏政治盛行,其中周兴与来俊臣堪称“双璧”。他们以发明酷刑、构陷忠良闻名,却因一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权谋交锋,成为后世“自食恶果”的经典...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