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邦临死前为何一定要杀掉妹夫樊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刘邦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开国后皇帝杀功臣的先河,虽然杀了不少功臣,但跟着刘邦混的,还是有不少人得了善终,比如说萧何、张良、陈平等人。
与刘邦起于市井的好兄弟兼妹夫樊哙,本来也没啥事儿的,可是刘邦临终前却派陈平一定要杀掉樊哙,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刘邦真的老糊涂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牵涉颇深,权谋与人性纷纷上演,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樊哙除了是刘邦的好兄弟,还是刘邦的妹夫,他们是连襟,樊哙的老婆,是吕雉的亲妹妹。在这段故事里,还有另一个主角——刘邦晚年宠爱的戚夫人。我们先讲戚夫人和吕雉的故事。
“女人如衣服”
这个故事的女人有两个,分别是吕雉和戚夫人,在历史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人彘的故事,这是一个女人嫉妒的发泄,也是一个美貌女子最悲惨的结局。戚夫人能够得到刘邦的欢心,自然是千娇百媚,但吕雉偏将她弄成一个四肢俱无,眼瞎无舌的怪物,最后还将她丢到粪坑里,可以说是把一个人折磨到了极致。
戚夫人面对极具政治手腕的吕雉,毫无疑问是一个弱者,而这个弱者,曾经把全部希望寄托到自己的男人身上,尽管这个男人还有别的女人。
结局很惨,那么她寄托错了吗,刘邦是不是真的就是一个渣男,一个废物呢?
其实,一代雄主,即使到了暮年,也是有担当的。
刘邦早就看出,自己百年之后,吕雉不会善待戚夫人,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女人能够安宁,刘邦很早就开始考虑。想来想去,最稳当的办法,就是让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做皇帝,这样母凭子贵,戚夫人以后就是太后了,自然不会有人为难她。而吕雉呢,因为有许多外戚,自然大臣们也会护她周全。这样,让强弱之间互相掣肘,才会不至于一方一败涂地。皇家才不会血肉相残。
但是,这样的想法一提出,朝廷各方就反响巨大。戚夫人自然是欢喜,但吕雉又岂是认输的主,大臣们更是各执己见,一瞬间,朝廷里是暗潮涌动。
最后,刘邦放弃了这一个想法,明里,是因为太子没有大错,没有理由撤换。暗里,是因为吕雉做了一件大事,大大提高了太子在朝廷的声望。
这件事情就是太子请来了商山四皓,这商山四皓就是四个老头,但不是一般的老头,他们是中国历史是非常神秘的一群人,就是隐者,这些人,有可能皇命不尊,只有碰到大德者才会给面子,所以这些人有很高的声望。尤其是国家的知识分子阶层,都特别认同他们。
当时太子身居宫中,又没有主政,哪有什么大德让隐居的商山四皓知道,那商山四皓是怎么会来的呢?其实他们是吕雉请来的,但吕雉也没有什么德行啊,也请不动他们。
是啊,吕雉请不动,但有人请得动啊,而且这个人就听吕雉的,玩政治的,都是觉得走直线浪费智商的人。
请得动商山四皓的人叫张良,张良被人称为谋圣,一身道术权谋闻名史册,而且家族实力深厚。
其实,刘邦称帝后,也干了些藏弓烹狗的事情,这其中,吕雉也没有少帮忙,被人称为兵仙的韩信就死于他是手上。吕雉虽然杀了不少人,对张良却是极好,张良要抛弃荣华富贵去信奉黄老之学,吕雉还劝他回来做官,还给了他一个官,让他享尽了凡人的奢侈。
所以,吕雉因太子之事问计于张良时,张良会鼎力相助。让太子以压倒式的优势保住了地位。
这表面上是两个皇子的夺位之争,实际上是两个孩子母亲的争斗,而在这场争斗中,戚夫人和吕雉比起来,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
换太子没有换成,对于刘邦而言,衣服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已经感觉到身体不行了,有些问题该解决还是要解决,他是主意,终于打到了手足身上。
这位手足就是樊哙。
“兄弟如手足”
樊哙对于刘邦,是真正的兄弟。
他们一起起于市井之间,在市井之中,樊哙是个杀狗卖肉的,常常被刘邦欺负,被蹭狗肉吃,但后来两人还是成了朋友,及至后来刘邦起事,樊哙把杀狗的本事用在了杀人身上,每次都因为杀人立功,冲锋更是在前,是一名勇将。在著名的鸿门宴中,他更是以一名悍将的身份救了刘邦一命。
不仅如此,即使在刘邦称帝以后,樊哙也依然对刘邦忠心耿耿,帮着他平了许多的叛乱。其实樊哙之于刘邦,有点像李逵之于宋江。
对这样一个热血忠诚的兄弟,刘邦为什么会起杀心呢。
怪只怪,这位樊哙不仅仅是刘邦的兄弟,更是亲属,但又不是血亲,而是自己老婆吕雉的亲戚。
因为,当初混市井的时候,刘邦蹭狗肉蹭多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就把自己的小姨子,也就是吕雉的妹妹嫁给了樊哙,就这样,樊哙成了刘邦的妹夫。
而吕雉之所以敢在朝廷中笼络势力,也是因为有樊哙的军权在握。
现在刘邦活着,尚可支持。但刘邦一走,而太子的性格又懦弱,吕雉必然会主政,戚夫人的命运就危险了。
所以,只有樊哙死了,吕雉失去了军队的支持,就算是干政,也不至于太猖狂了。戚夫人也许会受气,但活命应该命运问题。
换太子不成,刘邦也只有退而求其次了。
但刘邦心中也知道,樊哙是无辜的,所以一直等到自己不行的时候,才派人去杀樊哙,而且命令非常地坚决,军中立取人头。刘邦想的是,我不是有意杀你,但形式所迫,就当大家黄泉路上做个伴。
“当然,刘邦心里这种想法,肯定不能说,只能成为一个秘密”,著名历史学者李小鹏曾在著作中谈及此事,感慨颇深。
但刘邦没有想到的是,在估判形式的不仅有他,其实朝中的每一个人都在预估形式的变化,包括他派去的两个人。这两个人看刘邦已经不行了,怕杀了樊哙之后吕雉报复,便把杀头变成了抓捕,还慢吞吞地走着,等到刘邦死的时候也没有到京城。后来还借此向吕雉邀功请赏。
刘邦的预言没有错,他死之后,吕雉独掌大权。不仅害惨了戚夫人和她的孩子,还让吕家的人执掌朝廷的各个重要岗位,那个时代的汉朝,可以说是姓吕了。
如果刘邦早点动手,樊哙必死无疑,也许就没有吕雉后来的独掌天下了。
其实,刘邦杀樊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女人,也是为了皇室的安宁。
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秉忠与忽必烈“决裂”疑云: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文化抉择元朝初年,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核心谋士,主导了元大都规划、国号“大元”的制定及典章制度设计,其地位堪比汉代萧何。然而,关于他与忽必烈“决裂”的传闻,始终是元史研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萧何 2025-08-26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