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为什么不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流传甚广,和司马迁的《史记》关系很大。
历史上的李广被誉为“飞将军”,传说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号就害怕,不敢主动来犯;然而很多次,李广的表现好像并不是那么强,反而是卫青取得赫赫战功,将他比下去了;漠北之战中,李广因为迷路没能参战,又愤又愧之余,决然自杀。
面对这样一位悲愤的英雄,司马迁是给予了很高评价的。不仅为其做了一大段丰富的赞赏评价,而且还为他立传,为他的死鸣不平,认为他只是“时运不济”。
然而相比于与李广同时期、同时也比李广要强的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却好像并不怎么受到司马迁的待见,即便是在《史记》中,对卫霍二人的点评只是寥寥无几。尤其是霍去病,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守卫边疆立下汗马功劳,可司马迁在描写他讨伐匈奴的功绩时,避开功绩不谈,反而大篇幅描写和记录霍去病讨伐匈奴的完整过程,本该有的赞扬点评,也只是一句“为将之道”而已。
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有读者就疑惑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呢?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距,第一个原因,必定与司马迁的身份有关,作为一个记录历史的修史者,必须要保证公平公正。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堪称是千古佳作,就连鲁迅也评价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能够作为后世参考的重要史料流传千古,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依据,这和它本身的公正脱不开关系。
然而,在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并不是正常的状态,他为李陵辩护再加上奸人陷害,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也就是被阉割了,这是多么屈辱而又惨痛的经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司马迁仍旧凭借着坚强的毅力,继续撰写《史记》。
但被阉割的司马迁心中是委屈的,是不服的,或许也是充满怨气的,这种怨气直接针对“不明是非”的汉武帝,甚至连带着与汉武帝有着裙带关系的卫霍二人,也被司马迁所反感。换句话说,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他们两个人被汉武帝所重用,在蒙受冤屈的司马迁看来,未必是光彩的。
因此,在主观情绪上,无论卫霍二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司马迁都不认为他们是完全依靠自己,就如同他在《史记》中大篇幅描写霍去病讨伐匈奴的过程,而刻意减少霍去病已取得的功绩成分,大概率就是为了侧面表现出一层意思——霍去病的功劳不过是源于皇恩浩荡,是因为汉武帝的恩宠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处记载,也能窥得司马迁的心思。那就是,霍去病费力收复河西,匈奴人来投降,司马迁表述的是“降者数万,号称十万”。也就是说,实际上投降的人数也不过几万人,但霍去病说的是十万人。背后的隐语是,实际上霍去病没有那么大的功劳,但是他却号称那样大,这种写法,一般写反派才会这样写吧。
这看起来,颇有一种“我不喜欢你就不想搭理你,但为了工作我还是要写你,能少写就少写”的感觉吧。
不管怎样,从司马迁对霍去病的描述中,就能隐隐察觉到,他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不认可他的功绩,大概率是主观情感上不认可他。
而飞将军李广的愤然自杀,这样悲壮的遭遇和自己又有那么几分相似,司马迁从内心深处对李广有一种惺惺相惜,同时在为其撰史的时候,也不自觉流露出一种“李广难封”的悲悯与遗憾。另一方面,据说司马迁和李广的关系不错,当初被处以宫刑不就是因为司马迁为其孙子李陵辩护吗?
不得不说,主观情感上虽然有差距,但司马迁仍然尽好了一位修史学者的义务,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少掺杂个人评价,如此已经实属不易了。
但飞将军李广若泉下有知,必定会感谢司马迁为他的立传,让并没有取得什么贡献的自己,能够享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高度赞誉吧!
西汉末年,两位名将的命运轨迹在漠北草原上走向截然不同的终点。李陵以五千步卒对抗八万匈奴骑兵的壮举,成为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李广利作为汉武帝晚年的军事...
李广 2025-11-12 汉武帝为何对司马迁施以宫刑?——一位史学家的人生转折与历史使命公元前98年,长安城笼罩在肃杀的寒风中。太史令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一事仗义执言,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刑罚,实则是西汉政治格局与军事战略交...
司马迁 2025-11-04 弘农杨氏开基者:杨敞的出身与人生轨迹作为西汉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杨敞不仅是弘农杨氏的始祖,更以司马迁女婿的身份成为历史焦点。其家族背景与仕途经历,折射出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的深刻变迁。一、显赫家世:...
司马迁 2025-10-31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汉武帝的权力铁腕与史官的命运悲歌:司马迁宫刑事件再审视公元前99年,一场震惊朝野的案件将太史令司马迁推向生死边缘。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这位立志“通古今之变”的史官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场刑罚不仅改变了司马迁的...
司马迁 2025-10-20 草原迷途:霍去病精准制敌与李广屡次迷路的深层逻辑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两位将领以雷霆之势横扫匈奴,而同期名将李广却因“迷路”问题屡次错失战功,最终在漠北之战中因失道自刎。同样是征战草原,为何霍去病能精准定位...
李广 霍去病 2025-10-14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血缘中的“幸存者”与权力真空的产物秦朝末年,当赵高将玉玺塞进子婴手中时,这位仅在位46天的末代秦王,其身世却成为两千年来未解的历史谜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载:或为扶苏之子(始皇之孙...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13 李广利:被误解的将领与汉武帝的权谋布局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李广利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将领。他因多次军事行动中的表现被后世贴上“草包”标签,但若深入历史细节,会发现这位外戚将领的军事生涯远比简单评判复杂,而...
李广 2025-09-29 飞将军李广:沙场悲歌与军事能力的历史审视在中国军事史上,"飞将军"李广的名字始终与悲壮、传奇紧密相连。这位历经文、景、武三朝的西汉名将,以"但使龙...
李广 2025-09-25 司马迁所受宫刑:割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残酷历史司马迁,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的史学巨匠,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最终遭受了宫刑这一古代最残酷的肉刑。关于宫刑的具体操作方式,尽管史书未详载细节,但...
司马迁 2025-09-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