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古代免死金牌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拥有免死金牌的大臣,为何大部分不能善终?
古人常说的“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有历史依据的。比如,秦始皇的几宗杀臣案件,光是听闻就让人胆战心惊,所以古人认为在皇帝身旁能安安稳稳地活下去唯有两条路。
一个是半辈子都装疯卖傻,让皇帝放下戒心,二是大臣们最向往的方法,即免死金牌。然而,即使持有免死金牌也只能保自己一时,不能保一世。
更甚至,古代持有免死金牌的大臣,大多不能善终,这是为何呢?原因只有11个字,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原因。
免死金牌的漏洞
在当今说起免死金牌还觉得是杜撰,可翻阅历史记载才发现确实存在,并且是大臣们梦寐以求的,但得到免死金牌后的大臣们依旧没能躲过杀戮,有的甚至被满门抄斩。
若有大胆逆臣在免死金牌的庇护下谋权谋朝篡位,即使被抓住了也有免死一说,按此来说岂不是每个有免死金牌的人都可以尝试一次逆反?但现实是不可能的。
免死金牌最早称为丹书铁券,顾名思义就是在铁券上用丹砂填写,丹书铁券开始有免死功能是在南北朝时期,到了明代时期免死金牌开始出现了限制。
它无法免除所有性质的死刑,于是,一些持有免死金牌的大臣们,也难免死在皇帝的统治下。那么,免死金牌对哪个刑罚无效呢?皇帝也早就想到这个问题。
因此,他在免死金牌上刻有“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正是这十一个小字,不仅阻止了混乱的谋反计划,也给了皇帝一个杀拥有免死金牌者的机会。
也就是说,只要皇帝认定是谋反大逆罪,那免死金牌就无效。古人曾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免死金牌的存在便是这段话实实在在的体现。
或许也是因为他们有免死金牌吧,所以那些拥有免死金牌的大臣们会做出出格的事,同时也会被皇帝重点关注,而一旦被皇帝重点关注,这样人结局似乎就注定悲剧了,比如洪武时期的臣子。
被迫加责的大臣们
李善长在朱元璋开国期间一直对他忠心耿耿,有人贿赂李善长离开朱元璋也没能成功,一向敏感多疑的朱元璋,在了解这件事后也深受感动。
建立明代后,朱元璋赐李善长一块免死金牌,特殊的是这个免死不仅能免李善长两死,还能免李善长儿子一死。
得到免死金牌的李善长,则开始做起了拉帮结派的小动作,而他所有背地里的交易朱元璋都一清二楚。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杀胡惟庸九族及其朋党,成为了震惊古今的明初四大案之一。
亲眼见证此次“浩劫”的李善长被吓得不轻,毕竟自己也做过和胡惟庸性质相同的事情,可为什么自己没死呢?难道是朱元璋念旧情?
朱元璋的冷面无情是出了名的,让他起疑心的人都必死无疑,所以他放过李善长的原因是在“想其罪名”。心虚的李善长根本掩盖不了自己害怕的事实,一次朱元璋生病时众臣皆赶到,唯独李善长没到。
同时,李善长在私下还叮嘱儿子也别去,可他们不明白越是这样越证明心里有鬼,而且从某个角度来看还是不尊重朱元璋,因此朱元璋的杀心又加深了。
很快,李善长被人告密了,内容是李善长明知胡惟庸要逆反却不禀报圣上,刻意隐瞒。谋反大罪岂能容忍,朱元璋当即下令抓捕李善长及其亲人,走到临头的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希望免除死罪。
不过,他的请求也在意料之内的被驳回了,朱元璋说:“你看看免死金牌上的小字!”在朱元璋的提醒下,李善长看到了那十一个字,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于是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除了李善长外,蓝玉也是明代年间一个鲜明的例子。蓝玉在朱元璋建朝初期曾多次解救朱元璋,因此在朱元璋上位后,也赐给蓝玉一个免死金牌。
一次,朱元璋去蓝玉军营巡视看见蓝玉身边围着许多壮汉士兵,在朱元璋对蓝玉的问询下得知这些人是他收的义子,此时的老朱并不在意,可变化就在下一秒。
老朱下令让这些人退下,这些士兵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依旧杵在原地,然后齐刷刷看向了蓝玉,蓝玉点头表示可以退下,他们才退了出去。
这一幕让老朱看了就不是小事了,蓝玉今日可以命令几十个义子且不听命于当今圣上,那明日就可以命令上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那到时候岂不是可以造反了。
可因为蓝玉是太子朱标的亲信,属于太子党,蓝玉在外是有些嚣张跋扈,但在太子面前从未不敬,杀了蓝玉对太子以后的路也无益处,相当是少了一个后备力量,因此朱元璋选择放蓝玉一马。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因风寒病逝,朱元璋便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如此一来,朱元璋想到孙子和蓝玉的交情浅薄,自己死后以蓝玉的脾性会不会压孙子一头?毕竟蓝玉有些目无王法。
因此,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给孙子铺路,一直在等一个持有免死金牌的蓝玉之日。洪武二十六年一个锦衣卫揭发蓝玉欲谋反,朱元璋当下命令抓捕蓝玉,并处以扒皮示众的刑罚。
此案件牵连近两万余人,包括跟随蓝玉的所有义子们,但蓝玉是否有谋反的心思呢?还是朱元璋为杀死蓝玉而故意找人诬陷呢?事情的真相也就不了了之了。
免死金牌的真相
综上所述,免死金牌具不具有免死的效果全看皇帝的心情,根据李善长和蓝玉两人的经历可以看出,即使手上有免死金牌,一旦做出可疑的事情或一旦威胁到明代的延续,也无法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继续活下去。
也就是说尽管这个人无罪,但只要皇上一心要他死,造个谣就能让他罪该万死,所以免死金牌无用,完美地诠释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警示格言。
回看明代四大案,基本都与拥有免死金牌的人有关,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能够拥有免死金牌必定是能力极强的人,而且对明代开国有着极大作用。
再次,有些人也是救过朱元璋并誓死跟随的人。那么关键来了,能力这么大是不是说明朱元璋死后,他们可以凭一己之力掀翻明代,然后统一、称霸。
如此一来,朱元璋辛辛苦苦才稳固下来的江山不就烟消云散了吗?精明的朱元璋必定不会让这种事发生,于是能力极强并喜欢拉帮结派的,杀!不表忠心有二心的,杀!嚣张跋扈者也有威胁,杀!
如今可以忠心于我的人未来也能忠心对别人,也能杀!因此,可以说获得了免死金牌的人基本等于提前看到了死期,更何况免死金牌上含有一道十一字的防线。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传国玉玺始终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权力信物。自秦始皇命李斯以和氏璧雕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玉玺起,这枚承载着“天命所归”的玉器便成为历代...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18 沙丘之变:秦始皇帝国的黄昏与权力崩塌的序曲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第五次巡游的车队行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这位以“千古一帝”自居的统治者,在鲍鱼掩臭的辒辌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场看似寻常的死亡,却因...
秦始皇陵 2025-09-16 秦始皇的情感迷局:黎姜与阿若,谁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秦始皇嬴政,这位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诩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功绩与铁腕统治早已被历史铭刻。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他的情感世界却如迷雾般难以捉摸。关于他是...
秦始皇陵 2025-09-15 兵马俑的来历:从殉葬制度到永恒军团的千年跨越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一支由8000余尊陶俑组成的地下军团沉睡了两千余年。1974年,当地农民打井时意外揭开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 2025-09-12 秦始皇与朱元璋:跨越千年的“伟大”之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始皇与朱元璋是两位极具标志性的帝王:前者以“千古一帝”之名终结战国乱世,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后者以草根之身推翻元朝统治,重建汉人政权。二者虽相...
朱元璋多少岁 秦始皇陵 2025-09-11 王商凿龙脉:权力、风水与王朝命运的千年迷思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龙脉”是帝王气运的象征,是王朝兴衰的隐秘注脚。从秦始皇凿断金陵龙脉,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泄东南王气,历代帝王对“龙脉”的干预,往往与权力焦...
秦始皇陵 2025-09-09 李斯为何不帮自己女婿扶苏:权力、理念与人性交织的困局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沙丘宫的密谋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走向——本应继承大统的公子扶苏被伪诏赐死,昏庸的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扶持下登基,秦朝由此加速走向覆...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9-05 秦始皇对白起的评价:历史语境下的复杂回响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阿房女是冬儿吗?——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辨析在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叙事中,阿房女与冬儿常被提及为秦始皇情感世界中的关键人物。然而,通过梳理正史记载、考古发现与文学创作,可以明确:阿房女与冬儿并非同一人,她...
秦始皇陵 2025-09-03 宣太后与秦始皇:跨越五代的权力纽带战国风云中,一位楚国女子以太后之姿执掌秦国权柄四十一年,另一位以"千古一帝"之名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宣太后芈八子与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陵 宣太后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