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那时正由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一生守卫邯郸、退却秦军、开辟疆土,但是在他在位的时期,赵国国势逐渐转衰。公元前245年,赵王去世,太子即位。
赵孝成王名为赵丹。刚即位时,秦国攻打赵国,夺去了赵国三座城池。眼看着秦国还要继续攻打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国回复说把赵王的弟弟长安君当作人质送到齐国,齐国才出兵。最后,长安君依照约定前往齐国,齐国出兵为赵国解围,这算是孝成王第一次联合齐国阻挡了秦国的进攻。
赵王曾经做过一个梦,史官告诫赵王不要贪做不该做的事情。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上党,韩军不愿投降,就派使者出使赵国,称要上党即将被秦国攻下,可是韩国宁愿把上党给赵国也不想给秦国。赵孝成王知道上党被秦国士兵围住,出兵去救上党。当时的臣子都提醒赵王这是韩国想嫁祸给赵国,可是赵王不听。秦国看到廉颇来到上党,设计让赵孝成王派赵括接替廉颇,把廉颇调回赵国。蔺相如知晓这件事劝告赵王不要这么做,可惜赵王我行我素。后秦国大胜赵国,赵括被杀,赵军全军覆没。
至此,赵国国运大衰。其实赵王还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君王。他在位的时候,有一班著名的文臣武将,也算精心治国,只是后来犯了些错误,力不从心了。
邯郸之战是继长平之战之后的一场战役,涉及到四个国家,秦国、赵国、魏国、楚国。其中秦国自成一队,有六十五万兵力;赵魏楚成为联军,有约六十万兵力。但是最后,秦国没有战胜赵魏楚联军,反而损失惨重。
长平之战时秦国接受了赵国割地求和的请求。因为那时秦国的士卒伤亡近半,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士卒长期在外,士气低迷;魏楚蠢蠢欲动,非常不安全。因此秦国与赵国和平共处。但是之后赵国却没有履行之前的合约,这让秦国十分恼怒,秦赵邯郸之战一触即发。
秦国失败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就是没有事先估量好自己的实力。当时秦昭王派白起出征被白起拒绝,因为白起注意到经过长平之战,秦军伤亡惨重,精锐部队损失大半。但是秦王对自己的军队十分有信心,仍然挥军伐赵。
第二是秦国将士的心没有赵国的齐。白起在长平之战时发现赵人的战斗意志十分顽强,且他们的顽强在于内在的民族气质,不像秦国要靠着利诱才能激发士卒的战斗激情。在邯郸之战中,虽然邯郸城内伤员遍地,但士气高昂。赵国民众可以“以骨为炊”、“刎子而食”,秦国士卒却怨声载道,疲惫不堪。
第三是秦国没有考虑到魏楚的动向。之前在长平之战时,秦国就因为担心魏楚的威胁而暂时接受了赵国的求和。此次邯郸之战中,魏楚成了赵国的联军,三方齐力,打击了秦国的嚣张气焰,严重消耗了秦国的实力。
邯郸之战打击了秦国的嚣张气焰,严重消耗了秦国实力,阻碍了秦国统一中国的步伐。合纵抗秦的大胜也让秦国改变了以往的策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来离间其他诸侯国,这在秦国之后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邯郸之战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赵国之前向秦王割地求和,事后反悔。秦王大怒,邯郸之战拉开帷幕。秦王派兵五十万,兵分三路向赵国进发。一路进攻韩国的太原,阻断了赵兵的南下之路;一路派到南阳,防止魏楚联军;一路直攻邯郸。赵孝成王七年,邯郸被围,军众三十万左右。同时邯郸城内集结了三四十万兵力,包括年轻人十万,步兵骑兵一到两万。因赵国士兵多数老人幼童,突袭成了赵国的主要战略。好在民众齐心,决不屈服和复仇的信心让赵国得以坚持,这股信心甚至还让王陵感到不安。
秋季,王陵攻打邯郸城。一个月下来,秦军损失校官五名,伤亡近两万人。十二月,王陵发起第二次进攻,秦伤亡五千人。在两方胶着期间,赵国的精锐出城,大部分战死回不来,秦国士兵的伤亡很多。秦昭王四十九年,秦国援军十万到达邯郸。第三次进攻秦军伤亡惨重。第二年十月,秦王又派五万援军,同时赵国得到楚国十万援军、魏国八万援军。四国交战,秦军全线崩溃,郑安平率领的两万余人无奈降赵,残部逃回河西地区。整个战役,秦国近30万军人伤亡。
邯郸之战是因长平之战后的又一次战役,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周赧王五十六年)至公元前257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秦国与赵、魏、楚三国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此次战役指挥官有:廉颇、赵胜、魏无忌;王陵、王龁,此战秦国败,伤亡超过十万。
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秦国从边陲诸侯到吞并六国的崛起轨迹,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而秦孝公与秦始皇,正是这部史诗中两位关键的领航者。他们相隔百年,却通过血脉与制度...
秦始皇陵 秦孝公 2025-07-01 古代马车:穿越千年的陆地巡洋舰在青铜器与甲骨文交织的商周时期,当殷墟车马坑中的青铜軎饰重见天日,一段跨越三千年的陆地交通史轰然开启。从商代战车的双马驾驭到秦始皇陵铜车马的精密构造,古代马车不...
秦始皇陵 启 2025-06-27 徐福寿命之谜:历史、传说与文化符号的交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徐福的名字始终笼罩着神秘色彩。这位秦始皇时期的方士,因奉命东渡寻仙药而名垂青史,但其确切寿命却成为千古之谜。从《史记》的简略记载到民间传说的夸...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6-27 嫪毐的特异功能:历史迷雾中的权力游戏在秦王嬴政亲政前的权力真空中,嫪毐这个名字如同一道诡异的光,刺破了战国末年的政治帷幕。这位凭借“特异功能”跻身秦国权力核心的市井之徒,其人生轨迹堪称中国历史上最...
嫪毐 2025-06-26 秦孝公:战国变革的奠基者与秦国崛起的引路人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前338年),嬴姓,名渠梁,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公元前361年—前338年),以非凡的改革魄力和战略眼...
秦孝公 2025-06-26 刘邦起义:四十八岁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刘邦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农家,早年不事生产,被父亲斥为“无赖”,却在秦末乱世中崛起,最终击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刘邦起义时已48岁,这...
项羽 刘邦 2025-06-26 蒙恬北伐:秦始皇抗击匈奴的铁血征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匈奴部落,如同一把悬在帝国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中原的安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隐患,秦始皇...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23 内史腾身份之谜:秦廷重臣的国籍考辨在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一位名叫内史腾的将领率秦军攻入韩国南阳,揭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然而,这位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将...
秦始皇陵 2025-06-20 楚幽王:在青铜文明余晖中挣扎的守成之君在战国末期的历史帷幕上,楚幽王熊悍的名字总是与“亡国前兆”的阴影相伴。这位在位仅十年的楚国君主,既无父祖开疆拓土的雄才,亦无后世项羽破釜沉舟的悲壮,却恰好处在楚...
项羽 2025-06-19 子婴为什么不是秦三世:秦朝末年的帝位谜题公元前207年,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后,秦王子婴在位仅46天便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位末代秦君的身份与称谓,在《史记》中却留下耐人寻味的记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06-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