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有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徐有贞(1407年-1472年),初名珵,字元玉,又字元武,晚号天全翁,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因封爵武功伯,世称徐武功。
徐有贞是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土木堡之变后曾建议南迁,遭到朝野内外的一致谴责。他在景泰年间担任佥都御史,到山东治理黄河水患,因功升任副都御史。
景泰八年(1457年),徐有贞与石亨、曹吉祥等人策划发动夺门之变,拥戴明英宗复辟,被拜为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封爵武功伯。他谗杀于谦、王文,又与石亨、曹吉祥争权,结果被构陷罪名,贬为广东参政,后又流徙金齿。石亨败亡后放归。
成化八年(1472年),徐有贞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徐有贞本名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及第,被选为庶吉士,后授翰林院编修。他身材矮小,但精明干练,颇有心计,而且喜好功名,对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等学问都有研究。
明英宗在位期间,天下承平已久,边防守备松弛,而西南地区却连年用兵。徐珵对此颇为忧虑,他在正统七年(1442年)上疏朝廷,提出关于兵政的五条建议,得到了明英宗的嘉许,但却未被采用。正统十二年(1447年),徐珵升任翰林院侍讲。
倡议南迁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南)兵败被俘。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瓦剌首领也先进逼北京。孙太后(即孝恭皇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总理国政,召集群臣商讨战守对策。徐珵托言星象有变,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刀兵,遭到太监金英的训斥。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道:“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礼部尚书胡濙、户部尚书陈循等重臣均附和于谦。徐珵大为沮丧,不敢再言。
同年九月,朱祁钰被群臣拥立为皇帝,是为明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他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同时派遣十五名科道官到外地招募军队。其中徐珵被派往彰德(今河南安阳),并代行监察御史职权。明军经过多番抵抗,终于迫使也先撤军北归,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十一月,徐珵返回北京,仍旧担任翰林院侍讲。
徐珵素来追求功名,但却因南迁之议遭到内廷的讪笑,以致长久不得升迁,只得转而奉承阁臣陈循,希望得到其举荐。当时,朝廷用人多取决于于谦。徐珵便通过于谦门生,向于谦求取国子祭酒之职。于谦向明景帝举荐徐珵。但景帝却不同意,并道:“就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生性狡诈,担任国子祭酒会败坏监生心术。”徐珵不知缘由,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对他深怀怨恨。后来,徐珵听从陈循的建议,改名为徐有贞。
担任首辅
明英宗复辟当日(十七日),便对夺门之变的功臣大加封赏。徐有贞兼任翰林学士,进内阁参预机枢政务,又加兵部尚书。 同时,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被逮捕下狱,诬以“更立东宫”、“谋迎立襄王子”等罪名,定为谋反,判处极刑。英宗认为于谦曾有大功,不忍将其杀害,为此犹豫不决。但徐有贞却进言道:“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英宗这才下定决心,于正月二十三日将于谦、王文处斩。
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封徐有贞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武功伯,兼任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赐诰券,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皇明人物考》作武功卫指挥使)。当时,陈循、萧鎡、商辂等阁臣皆被斥遂。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尽掌阁权,朝野内外为之侧目。而明英宗对徐有贞也是倾心委任,允许他可以随时进见。
徐有贞大权在握后,便逐渐疏远石亨、曹吉祥,与二人的矛盾日益激化。他经常在英宗面前提及石曹二人的不法行为,挑起英宗对二人的不满情绪。后来,御史杨瑄上疏弹劾石亨、曹吉祥,称二人侵占民田。徐有贞与阁臣李贤皆称杨瑄所奏属实,明英宗遂下诏褒奖杨瑄。石亨、曹吉祥大为怨恨,日夜图谋构陷徐有贞。
连遭贬徙
明英宗当时正宠信徐有贞,常屏退左右随从,与其密谈。曹吉祥便让小太监窃听二人谈话,然后再故意把听到的内容泄露给英宗。明英宗非常惊讶,询问他如何得知。曹吉祥道:“我是从是徐有贞那里听说的。陛下哪天对他说过什么事,外面没有不知道的。”明英宗信以为真,从此逐渐疏远徐有贞。
同年六月,御史张鹏等人上疏弹劾石亨,结果奏疏还未呈上,便被给事中王铉泄露给石亨、曹吉祥。石曹二人到英宗面前哭诉,称是由内阁在幕后指使。英宗大怒,将诸御史下狱,并以“图擅威权,排斥勋旧”的罪名逮捕徐有贞 。这时天象突变,雷电交加,冰雹大作,狂风吹折树木。英宗认为这是上天示警,便释放徐有贞,将他贬为广东参政。石亨仍不罢休,又暗中投递匿名书,对英宗大肆指斥,然后嫁祸给徐有贞,称是徐有贞因怨望而指使门客马士权所为。英宗命将已经启程的徐有贞抓回。
七月,徐有贞在德州被追上,抓回北京,与马士权一同关进诏狱。但经过审讯,却查无实据。不久,明英宗因承天门失火,大赦天下。石亨担心徐有贞获释,对明英宗道:“徐有贞封爵时,自撰诰券辞文,其中有‘缵禹成功’之句,而且他还选择武功县为封邑。大禹曾受禅称帝,而武功县曾是曹操封邑。他这是以大禹、曹操自比,有非份之望。”刑部侍郎刘广衡认为应将徐有贞斩首弃市。最终,明英宗将徐有贞贬为庶民,流徙金齿(在今云南)。
晚年生活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因罪庾死狱中。英宗又想起徐有贞,对李贤、王翱道:“徐有贞有何大罪?都是被石亨等人陷害的。现在可赦免其罪,让他返回乡里。”徐有贞回到家乡吴县,从此纵情山水。
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贞获准“冠带闲住”,恢复官员身份,仍赋闲在家。 他自负文武全才,常叹息不获信用,但因馋杀于谦,遭到时人的仇视,因此始终未能得到起复。
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徐有贞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以布衣之身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制度框架。其影响不仅...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30 朱标死后太子空缺,朱元璋为何选定朱允炆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避免权力真空引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09-29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未立朱棣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皇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并未选择军事才能突出的四子朱棣,而...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29 明朝开国六公爵:功勋与命运交织的传奇明朝初立之际,朱元璋为稳固政权、酬谢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其中“开国六公爵”作为最高封赏,承载着帝国奠基者的无上荣耀。这六位公爵——魏国公徐达...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9-29 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权力逻辑与历史智慧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叙事中,“清洗功臣”常被视为消除潜在威胁的常规手段。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明太祖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均印证了这一权力逻辑。然而,...
朱元璋多少岁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6 陈友谅的败局:从性格缺陷到战略误判的必然性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曾以60万大军横扫长江流域,却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折戟沉沙,败于朱元璋之手。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表面是兵力与战术的较量,实则是政治智...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9-23 朱元璋与陈友谅:元末逐鹿的生死对决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朱元璋与陈友谅的较量堪称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之战。两人从反元同盟走向敌对阵营,最终在鄱阳湖展开决战,这场较量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更重塑了中国历...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9-22 朱用纯与朱元璋:跨越时空的朱氏血脉辨析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朱姓作为大姓之一,曾孕育出无数影响深远的家族与人物。其中,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号柏庐)的姓氏关联,常引发后人对其是否为同宗后...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22 权臣末路:李善长之死的历史真相与政治逻辑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五月初二,77岁的李善长跪在应天府刑场。这位曾被朱元璋比作“萧何”的开国第一功臣,此刻身着囚服,身后是妻女、弟侄等七十余口家眷。随着监...
朱元璋多少岁 李善长 2025-09-19 乱世双雄的镜像人生:朱元璋与朱温的相似性与命运分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与朱温这两位朱姓开国皇帝的人生轨迹犹如镜像般重叠,却又因关键抉择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他们同为底层逆袭的军事奇才,却在治国方略与家庭伦理中...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