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宦之路
初任仕途
嘉庆十一年(1806年),林则徐担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那时厦门的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厦门海防同知皆是贪官污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开扩视野。其任内他得到汀漳龙道百龄和福建巡抚张师诚赏识,张师诚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张师诚为何选林则徐为幕僚的说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后人传说,张师诚翻阅各地呈交给他的贺启,发现林则徐的贺启写得最好。那时正值除夕,依惯例各地官员都要向皇帝呈拜折。于是张将林则徐召来代草拜折,途中诸多刁难,整夜在他居所外连放爆竹,又改动拜折,要林则徐重抄一遍。张师诚观察林则徐的修养和态度,只见他认真誊写一遍,非常欣赏他人品及才华,就请他纳入幕僚。
张师诚位极人臣,对典章大政等政治学问均有所知,他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给林则徐,甚至他在嘉庆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镇压海盗蔡牵时亦一同随往,令林则徐间接参与镇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
同年年底,张师诚推荐林则徐父亲林宾日为乐正书院主持,林家经济得以改观。后林则徐又在这年参加燕京会试,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张师诚幕府当幕僚。直到嘉庆十六年(1811年),26岁的林则徐赴京会考,殿试高居第二甲第四名,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从此踏上了官宦之途。
任庶吉士
嘉庆十八年五月初九(1813年),林则徐入翰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同年九月初七(1813年9月30日),天理教起事,教徒直攻打至京师,林则徐亲睹事态,他后来作书《强忠烈公遗墨后》,纪念当时被教徒处死的滑县知县强克捷。
林则徐在翰林院度过七年岁月,被派往不同地方工作,但仍是微不足道的小京官。七年期间,他的子女相继出世。嘉庆十九年(1814年)正月初四,长子林汝舟出生;次子林秋柏出生三日而殇;后来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鸾(后夭折)亦出生,单较二百两银年俸,根本不足以应付家庭开支。唯有间中在书塾教书,或寄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帮补家用。在翰林院期间,他著经济专书《北直水利书》。
林则徐虽不善社交,但他于嘉庆十九年加入了由地位不高的京官组成的宣南诗社,结交黄爵滋、龚自珍、魏源等人,林则徐成为他们的领袖。
愤而罢官
嘉庆二十一年闰六月初十日(1816年8月1日),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他父亲林宾日得知此事后,因感怀自己过去的经历,特地致信儿子,要儿子慎选人才。林则徐此后多次任考官期间,均公正严肃地工作,因此在士人之间博得良好的名声,甚至落第的考生皆致信向林则徐讨论请教。林则徐后来记述自己对考官工作的态度:“则徐典试江西,府君自以踲于场屋,倍知科名之难,屡谕衡文当慎之又慎。已荐之卷,首场三艺当通阅到底,遂篇分评;未荐之卷,亦必逐卷有朱笔批点”。
林则徐如此重视科举,但他的好友龚自珍和魏源见识到科举之弊端严重,认为科举是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因此曾为此事争论。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满洲贵族的背景,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他为官清廉,不畏权势,行事果敢,不假情面,导致同僚的猜忌、冷嘲热讽,林则徐因此对官场厌倦。
道光元年(1821年),林宾日病危,林则徐以照顅父亲为由辞官而去。乘船返回家乡期间,妻子郑淑卿在船上诞下三女林普晴,返回福州时,林宾日已病愈。
复职
林宾日陈帙夫妇及家乡的乡亲父老极为反对林则徐辞官的决定,而且在家乡也不知用什么技能求生,唯有不情不愿地再涉官场。他的主师曹振镛、房师沈维鐈一直为林则徐斡旋,道光帝亦知林则徐任内的政绩卓越,特地召见夸赏他,并破格复林则徐职。自此,深受道光帝宠重的林则徐青云直上,终可以一展抱负。
道光三年正月初七(1823年2月17日),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期间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甚至黑夜潜行,明查暗访,验尸时亦亲自动手。短短在任四个月内,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江苏人民称颂为“林青天”。他并认为江苏之风气败怀,全因鸦片害人,于是下令江苏禁烟。
同年夏季,江苏大水灾,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聚集,将成民变,官府照样追税。江苏巡抚韩文琦力主用兵镇压,林则徐极力反对,他乘船前往灾变地区,赈济灾民,平息民愤,恢复社会秩序。
道光七年(1827年)六月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间,陕南略阳一带发生水灾,遂留陕暂理原职,赴略阳察看灾情,安置受灾百姓,同时还参与了县城移建事宜。
道光十年(1830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调任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
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查看沿河地势,水流情况。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的境况,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清代文坛与官场的交汇处,梁章钜(1775—1849)以独特的身份留下了深刻印记。这位福建长乐籍的学者型官员,既是嘉庆七年进士、五任江苏巡抚的实干家,又是楹联学...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8-18 嘉庆母亲是魏璎珞吗?历史与影视的交织真相近年来,随着《延禧攻略》等清宫剧的热播,“魏璎珞”这一角色深入人心。剧中,她凭借智慧与坚韧,从宫女一路逆袭成为皇贵妃,最终成为嘉庆帝的生母。然而,历史与影视剧之...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8-18 嘉庆皇帝下场有多惨:盛世余晖下的悲剧终章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其统治时期上承“康乾盛世”的余晖,下启“嘉道中衰”的乱局。他的一生勤勉节俭,却未能扭转清朝的颓势,最终在承德...
嘉庆怎么死的 启 2025-08-18 虎门销烟在虎门哪个位置:历史坐标中的民族觉醒虎门销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以雷霆之势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1839年6月3日至25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
林则徐 2025-08-15 嘉庆与孝和睿皇后:情分与责任交织的帝后关系嘉庆帝颙琰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的关系,是清朝宫廷史中一段兼具温情与权谋的复杂篇章。从历史记载与宫廷轨迹来看,嘉庆对孝和睿皇后的情感更多体现为尊重与信任,而二人关...
嘉庆怎么死的 孝和睿皇后 2025-08-12 嘉道中衰:清朝盛极而衰的转折密码“嘉道中衰”是清史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指嘉庆、道光两朝(1796-1850年)清朝国力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清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多领域出现系统性...
嘉庆怎么死的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8-11 祁隽藻:三朝帝师背后的士大夫精神传承在晚清政坛的璀璨星河中,祁隽藻的名字如北斗般耀眼。这位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的元老重臣,更以“三朝帝师”的殊荣载入史册。当我们翻开《清实录》与祁氏家藏文...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7-01 超越「四大名臣」:林则徐在晚清历史坐标中的特殊定位晚清政坛群星璀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被后世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这一称谓折射出特定历史视角下的功绩评判。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时...
林则徐 李鸿章 2025-06-30 乾隆传位嘉庆:权力平稳过渡与王朝延续的考量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宣布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禅位于他,改元嘉庆。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乾隆在综合考量个人健康、政治稳定以及王朝未来...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6-25 穆彰阿“万全之策”考:晚清权臣的务实外交与政治投机道光年间,当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的炮声震动紫禁城时,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向道光帝进献了一纸“万全之策”。这份策略既非林则徐主张的“严禁鸦片、武力抵抗”,也非琦善倡导...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林则徐 2025-06-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