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内容特色
关于茶的专论。就内容而言,即使在今天,《大观茶论》都可以说是有关茶的知识的入门之作。通过《大观茶论》,人们能迅速了解和掌握有关茶的知识。
(1)它提出了“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的观点。他指出茶的产地是“崖必阳,圃必阴”。这与陆羽的见解基本相同。对于产地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及要采取的措施,他提出“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荫以节之”。
(2)关于天时对茶叶优劣的影响,它提出了“焙人得茶天为庆”的观点。他说:“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如果“轻寒,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茶工从容致力”,则其“色味两全”。如果“时旸郁燠,芽甲奋暴,促工暴力,随槁晷刻所迫,有蒸而未及压,压而未及研,研而未及制,茶黄留渍”,则其“色味所失已半”。
(3)对制茶过程,它提出了“洁净宜热良”的要求。“涤芽惟洁,濯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热,焙火惟良”,否则,会出现“饮而有少砂……涤濯之不精”的情况。造茶要考虑“日晷之短长,均工力之众寡,会采择之多少”,必须在“一日造成”,如果过宿,“则害色味”。
通过以上3例,可以发现《大观茶论》充分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当时代的发展水平,全面介绍了茶的有关知识。内容精深,论述简明,且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对今天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体现着智慧的光芒和生活的情趣。《大观茶论》的最大特点,是它把深刻的哲理、生活的情趣,寓于对茶的极其简明扼要的论述中。
(1)在论述“蒸芽压黄之得失”时,它说“蒸太生则芽滑,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故茶色赤而不胶。压久则气竭味漓,不及则色暗味涩。蒸芽欲及熟而香,压黄欲膏尽亟止。如此,则制造之功十已得七八矣”。蒸芽压黄,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火候,过与不及都不行。而做到恰到好处,既需要技术,更需要智慧。这需要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
(2)在采茶上,他基本采纳前人的见解,但更为简明,并在生动形象的描述中无形地提高人们的鉴茶能力。采茶的时间是“黎明,见日则止”。具体要求则“用爪断芽,不以指揉”,主要是“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对于茶的品次,“凡牙如雀舌谷粒(雀舌谷粒,指茶芽刚刚萌生随即采摘,精制成茶后形似雀舌谷粒细小嫩香。后世“雀舌”成一种优质茶名)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一枪一旗,即一芽一叶,芽未展尖细如枪,叶已展有如旗帜)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茶始芽萌,则有白合(百合,指两叶抱生的茶芽,即鳞片),既撷则有乌蒂(乌蒂,指茶芽的蒂头),白合不去害茶味,乌蒂不去害茶色”。
(3)“点茶”部分是《大观茶论》的精华,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中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点茶讲究力道的大小,力道和工具运用的和谐。它对手指、腕力的描述尤为精彩,整个过程点茶的乐趣、生活的情趣跃然而出。
影响:
《大观茶论》从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自问世以来,《大观茶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非常巨大,不仅积极促进了中国茶业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使得宋代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时期。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天祚帝与宋徽宗:末代君王的命运交响曲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因相似的命运轨迹而交织成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卷。天祚帝耶律延禧与宋徽宗赵佶,便是这样两位末代君王。他们分别统治着辽朝与北宋,却在历史的...
宋徽宗 2025-09-15 宇文虚中:南宋孤胆英雄的悲歌与忠魂宇文虚中(1079—1146),字叔通,初名黄中,宋徽宗亲赐其名为虚中,号龙溪居士,成都广都(今四川成都双流)人。他的一生,是南宋初期复杂政治局势与民族矛盾交织...
宋徽宗 2025-09-02 宋徽宗的皇后:三位女性在乱世中的命运浮沉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间沉迷书画艺术,却因政治失策导致靖康之变,最终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一同沦为金国俘虏。他的后宫中,有...
宋徽宗 2025-08-18 王希孟就是宋徽宗本人?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身份之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一幅名为《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长卷横空出世。十八岁的少年王希孟以半年时间完成此作,其细腻笔触与恢弘布局令后世惊叹。然而,随着历史研...
宋徽宗 2025-08-18 柔福帝姬:乱世飘零中的悲剧终章靖康之变后,北宋皇室遭遇灭顶之灾,三千余名皇族、后妃、朝臣被掳北上,柔福帝姬赵多富便是这场浩劫中的典型缩影。这位宋徽宗第二十女,从金枝玉叶沦为金人战利品,其命运...
宋徽宗 2025-07-29 梁师成口中的“小苏先生”:一段扑朔迷离的北宋往事北宋末年,宦官梁师成以“六贼”之一的身份活跃于宋徽宗朝堂,他权倾朝野,却因一个惊世骇俗的自称引发后世无尽猜测——他自称是苏轼的私生子。更耐人寻味的是,梁师成口中...
宋徽宗 苏轼 2025-07-18 郑皇后五国城囚禁考:从汴京到北国的十四年幽禁岁月在北宋王朝的残阳中,郑皇后(1079-1131)的身影如一片凋零的梧桐叶,随着宋徽宗赵佶被掳往北国的队伍,消失在历史的风烟里。这位出身翰林世家的皇后,在五国城(...
宋徽宗 2025-06-26 靖康之耻的血色注脚:茂德帝姬之死与北宋皇室的道德崩塌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铁骑踏破汴京,北宋王朝轰然崩塌。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浩劫中,一位名叫赵福金的女子以“茂德帝姬”的身份被载入史册——她本是宋徽宗最宠爱的公...
宋徽宗 2025-06-23 同情李煜与漠视宋徽宗:历史评价的双重标准在中国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与北宋徽宗赵佶都是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君主。然而,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大相径庭,很多人对李煜抱有深切的同情,而对宋徽宗则相对冷漠。一、个...
宋徽宗 2025-02-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