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即唐武宗,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与唐文宗李昂异母弟,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唐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共6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病重时,李炎被宦官仇士良和鱼弘志矫诏拥立为皇太弟,文宗驾崩后即位为帝。在位期间,知人善用、正风肃纪、限制门荫特权、平定昭义之乱,革除了一些后唐弊端,使唐朝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史称“会昌中兴”。公元846年,李炎驾崩,年仅三十三岁,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主要成就
经济
禁止官吏经营质库业,不准与民争利,以改善政丵府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会昌五年赦文:“古代享受俸禄的家庭,仅仅实用俸禄就好,不和别人争夺就业的机会,这样大家都可以获利,每一户人家都可以自足。如果知道有人既做官有做商人放置高利贷,与老百姓争夺利益。今后将会被禁止。仍委御史台察访上奏。”当然,官吏私营高利贷业,影响了政丵府的高利贷收入,很有可能是武宗下敕断禁的主要原因,但此举至少在客观上有廉洁官僚队伍的作用,会昌年间,唐代的户口比安史之乱期间增加了一倍多,人口也逐渐出现了恢复的趋势。
文化
从会昌元年,因李德裕等人的奏请,先后沙汰了部分僧尼,拆毁了天下小寺山房、兰若等,对僧尼的一些活动也进行种种限制。会昌二年,曾下令发遣“保外无名僧”,不许置“童子沙弥”,并令原是“杂工巧”和不修戒行的僧尼还俗;同时,还下令不许僧尼无限止地占有奴婢,规定僧限留奴一人,尼留婢二人。公元843年(会昌三年),废除了摩尼大慈恩寺寺,杀摩尼师,财产没入官府。会昌四年,下令各寺院禁供奉佛牙,并拆毁天下山房、兰若、普通佛堂和村邑斋堂,凡所拆毁寺院的僧尼一律勒令还俗,送归原籍等等。
从公元842年(会昌二年)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此后,武宗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公元844年(会昌四年)二月,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门寺等有佛指骨之处,严禁供养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钱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这些地方受一钱施舍者,背杖二十。到公元845年(会昌五年),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他下令僧侣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祠部的度牒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的求法僧人也被强迫还俗。日本圆仁和尚在他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法难”的情况。 根据武宗的旨意,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废毁;下州寺院全部拆废。长安和洛阳开始允许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后来又规定各留两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师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天下各地拆废寺院和铜像、钟磬,所得金、银、铜一律交付盐铁使铸钱,铁则交付本州铸为农器,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如是外国人,送还本处收管。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在“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回纥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祆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武宗灭佛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主要原因是当时佛教的势力非常强大,唐武宗在他的旨意中说,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寺院不纳税,对国家财务是一个重大损失。同时僧人过多亦会影响生产活动,造成田荒民饥等后果,影响国家稳定。另一可能是唐武宗本人更加信奉道教,因此打击佛教。
会昌禁佛是继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后对佛教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后来长芦颐师写诗哀叹:“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还家塔寺空。”它沉重地打击了日益盛行的寺院经济,解放了劳动力,也符合人民的愿望。当毁佛的诏令一下,天下闻风而动,派出的“御史乘驿未出关,天下寺及屋基耕而之”。开源还要节流,李德裕又大刀阔斧地裁撤冗官,公元844年(会昌四年),他一下裁掉官吏2000多人,大大缩减了有关开支,会昌中兴确确实实地实现了,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杜牧很赞赏李德裕毁佛的举动。
为了储备物资,加强边防,公元845年(会昌五年)九月,唐武宗经李德裕建议而设置了“备边库”,要户部每年从赋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度支从盐铁税中储入钱帛十二万缗匹,第二年减少三分之一;凡是各道进奉的助军财货也一概储入,并以度支郎中主管此事。
外交
公元841年(会昌元年)七月,敕:“归国新罗官、前入新罗宣慰副使、前充兖州都督府司马、赐绯鱼袋金云卿,可淄州长史。”
公元842年(会昌二年)九月,契丹酋屈戍始复内附,拜云麾将军、守右武卫将军。于是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为易回鹘所与旧印,赐唐新印,曰“奉国契丹之印”。
同年,吐蕃赞普卒,十二月,遣论赞等来告哀,武宗诏以将作少监李璟吊祭之。南诏遣使来朝贡。
公元844年(会昌四年)二月,黠戛斯遣将军谛德伊斯难珠等人入贡,言欲徙居回纥牙帐,请发兵日期和集会之地。武宗赐黠戛斯可汗诏书,喻意如今秋可汗击回纥、黑车子时,朝廷当令幽州、河东、振武、天德四镇出兵要路,邀击其逃亡之众。然后,即依回纥旧例,册命可汗。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正月,南诏、契丹、室韦、渤海、牂牁、昆明等国遣使入朝。十七日,武宗于麟德殿接见各国使者。廿三日,渤海王子大之萼入朝至长安。
唐敬宗李湛(809—827年)是唐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之一:15岁登基,18岁被宦官刘克明弑杀于宫中。这场看似突发的宫廷政变,实则是中唐宦官专权、皇权衰微背...
李湛 2025-09-19 唐穆宗李恒的登基之路与离世之谜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穆宗李恒的统治时期虽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一生,从登基到离世,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一、唐穆宗李恒的登基之路唐穆宗李恒,初名李宥,是唐...
李恒 2025-03-11 唐穆宗李恒简介:五子之中,三帝并立在唐朝的帝王序列中,唐穆宗李恒以其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政治地位而引人注目。李恒不仅是唐宪宗的第三子,更因他的五子之中有三子相继登基称帝,而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一、...
李恒 2024-11-14 唐穆宗:历史评价中的明君与争议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位皇帝的统治都有其光辉之处,同时也难免存在争议。唐穆宗李恒作为唐朝的一位皇帝,他的统治同样引发了后世的讨论。本文将探讨唐穆宗是否是一个坏国王,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成就...
李恒 2024-03-18 唐穆宗李恒:一位具有争议的皇帝唐穆宗李恒,唐朝历史上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的政绩和人格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那么,唐穆宗李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
李恒 2024-02-24 唐穆宗李恒:历史中的享乐皇帝与国家大事唐穆宗李恒,唐朝中期的一位皇帝,因其在位期间过于追求享乐而饱受争议。 一、唐穆宗李恒的享乐生活 根据史料记载,唐穆宗李恒在位期间,确实过于沉迷于享乐,忽...
李恒 2024-01-30 唐穆宗李恒的子女探秘唐穆宗李恒,唐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相对稳定,经济也有所发展。然而,关于他的子女的情况,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那么,唐穆宗李恒的子女有哪些呢?他们分别是...
李恒 2024-01-22 揭秘唐敬宗的短暂人生:为何只活了30岁?唐朝历史上,唐敬宗李湛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动荡不安,他本人也因为年仅30岁就去世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唐敬宗为什么只活了30岁...
李湛 2024-01-16 唐穆宗李恒的皇位之路与悲剧结局,最后是怎么死的?唐朝历史上,唐穆宗李恒是一位颇具争议的皇帝。他的皇位之路充满了曲折和波折,而他的死亡也充满了悲剧色彩。本文将带您了解唐穆宗李恒是如何成为皇帝的,以及他最后是...
李恒 2024-01-09 被假太监戴绿帽而丧命的唐朝皇帝是谁?是唐敬宗李湛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朝代。然而,在这个辉煌的时期,也有许多皇帝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其中,唐敬宗李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被假...
李湛 2023-12-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