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接下来听听历史资料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飞鸟尽,良弓藏”讲的就是在一个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的时候就该收起锋芒了。这句话也常常适用于古代皇帝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害怕功高震主的皇帝总是会对有功之臣怀有戒备之心。
哪怕是明君,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难免会有这种想法。例如李世民,他是后人公认的一位知人善任的明君,为唐代的盛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位皇帝,在他死前也不禁嘱咐儿子要杀了一位功臣。
01
让李世民忌惮的功臣
这个人名字叫做李勣,他是隋末唐初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在隋朝末期,残暴的统治让民众苦不堪言,眼见着隋朝的统治已经日薄西山,各地的农民起义也在轰轰烈烈的进行当中。李勣便是其中一员。
瓦岗军是当时起义军队中比较有名的一员了,而李勣则是瓦岗军的一位猛将。是他在众人被隋军打得魂飞魄散的时候组织起了整个队伍,鼓舞士气让众人赶忙迎战,于是众人士气大增,便在与隋朝的战争中打下了响当当的名号。
随后,李勣和瓦岗军都投靠了李渊,成为了他的得力干将。此后,李勣更是跟着李渊南征北战,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说李勣是唐朝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位开国功臣之一也是不为过的。
正因为李勣与唐朝的江山有着深深的渊源,因此他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李世民。因为古代继承皇位的向来都是嫡长子,虽说李世民也是战功赫赫,但是他不是被立为太子的人选,这难免让李世民心生怨怼:毕竟自己才是为唐朝打下江山的皇子,凭什么不让自己继承大业?
因此,李世民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退位,并且将自己的哥哥也逼死了。为了争夺这个皇位,他还联络了朝中的不少大臣,但是李勣却以不愿意过多参与争夺皇位这一理由拒绝了。
其实这也难怪李勣这样选择,尽管李世民在当时是当皇帝的不二之选,但是毕竟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李勣一招不慎,那不仅仅是自己掉脑袋,这时株连九族的大罪。因此李勣在这个当口选择了明哲保身。
或许正因为这个事,让李世民看清了李勣的底线,虽说此后李世民和李勣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但是这让李世民始终是非常忌惮李勣的。
02
伴君如伴虎的李勣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开心的时候,你就是建功立业的大功臣,会被封功行赏,会被赐予金银财宝和大量的封地,但是当皇帝不高兴的时候,大功臣也可能会变成觊觎皇位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总之,在皇帝身边做事,命运如何发展全看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内。而看着对自己的态度捉摸不定的李勣,李世民更是不得不加以防范了。尤其是在自己将要去世的时候,他看着自己尚且羽翼未丰的孩子,更是忍不住立下了嘱托。
李世民明白继承自己江山社稷的李治,他虽然有继承大业的机会,但是却没有继承大业的能力,最多也就是维持唐朝的正常运转,想要在他手里再开拓一个盛世,那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李治没有经历过战乱,他生在和平年代的帝王之家,自然对于权势、谋略都没有很大的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可能在手握重权的时候真压不住一些位高权重的老臣。其实这点我们从后来武则天夺权一事也能够看清楚。
因此,他不得不为孩子的以后做打算。他认为自己尚且对李勣心存忌惮,那更别提儿子了,于是他便告诉李治:李勣这个人你是捉摸不透也镇不住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就杀了他以绝后患吧。
03
恪尽职守的李勣
只是一代开国功臣,怎么能够说杀就杀?况且李勣为人十分谨慎,不会留下任何话柄在他人口中,因此没有个服众的理由自然是没办法的。
于是李世民就建议李治,干脆给安排个看守边塞的活计,如果李勣毫无怨言的接受了,那就正好借此机会将他革职,然后远调,如果李勣没有接受,那就正好以忤逆圣意为由,将他除了。
再说接到命令的李勣,他也明白这是皇帝对自己的试探。于是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心甘情愿地离开了京都,到了远方去任职。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造福一方,百姓们对他的口碑也都非常好。
看着在远方走马上任的李勣没有任何怨言,李世民和李治对于他的忌惮也少了许多。于是在后来的唐朝建设当中,李治还是将李勣调回了京都,并且请他担任了宰相一职,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哪怕是当上了宰相,李勣仍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他尽心尽力的辅佐李治维持唐朝的运转,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史册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的一笔。
可见,李勣在乱世之后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唐朝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和平的年代,李勣也能够尽心尽力的辅佐君王,虽说他没有在玄武门之变中明确的支持李世民,但是此后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的效力已经很明显的说明问题了。
04
总之可见,李世民对于李治的教导是非常高明的,而如何在伴君如伴虎的情况下做到明哲保身,李勣有属于自己的为官之道。而他即便是处于帝王不信任、被贬到外地却仍然能够做到云淡风轻的泰然处之,可见他是非常睿智的。
李勣的为人处世的哲学不仅仅能为我们在职场上打拼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也让我们能够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逆境的时候要放宽心态。这样的为人处世,才能够在最后得到一个善果。否则的话,便会得到一个兔死狗烹的前车之鉴。
公元626年,长安城玄武门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更迭。秦王李世民以八百精兵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射杀兄长、斩杀胞弟后,旋即软禁父亲李渊,完成从藩王到...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6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析公元626年玄武门前,李世民射杀兄长李建成,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而1402年南京城破时,朱棣率靖难军攻入应天府,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两场震动华夏的政变背后,是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5 权力博弈的差异:李世民逼父退位与朱棣“不敢”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皇位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而李世民与朱棣作为通过非传统手段上位的帝王,其行为逻辑却呈现出显著差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迅速逼迫李渊退位,而朱棣发...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3 皇权暗涌:李治治下王萧之死的权力困局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以“谋行鸩毒”的罪名废黜王皇后与萧淑妃,将二人囚禁于别院。然而,这场宫廷清洗的终局远比史书记载更血腥——武则天在李治尚在世时,便命人将王...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13 权臣的抉择: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继位的深层动因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储位之争中,长孙无忌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其选择李治而非更得宠的李泰为继承人,绝非简单的血缘偏好或政治投机。这场权力博弈背后,交织着对皇权...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渊的抉择与李世民的急流勇进:权力更迭背后的历史逻辑公元626年夏,长安城玄武门外血光冲天,秦王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三日后被立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变了李唐...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10 李密错失长安:战略误判与历史时机的双重困境公元617年,李渊自太原起兵,以“匡扶帝室”为名直取长安,在关中站稳脚跟后迅速壮大势力,最终建立唐朝。而同一时期,瓦岗军领袖李密却深陷洛阳战场,与隋军、王世充展...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10 唐高祖李渊为何在历史上“隐身”?——被儿子风头掩盖的开国之君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其历史存在感却远低于秦始皇、汉高祖等同类君主。这种反差源于多重因素:既因他身处“暴君”隋炀帝与“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01 拨开历史迷雾:李渊是否为昏君的再审视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高祖李渊始终处于被低估的尴尬境地。传统史书多将其塑造为"优柔寡断"的过渡者,而《剑桥中国隋唐史》则直...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9-30 武则天独揽大权之谜:权力博弈下的李治真相在中国古代男权主导的帝制体系中,武则天从才人到皇后,最终登基称帝的历程堪称传奇。这一过程中,唐高宗李治长期被贴上“懦弱无能”的标签,但历史真相远比表面复杂。通过...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