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朝的宋仁宗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有的人说那肯定是狸猫换太子啊,那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其实宋仁宗不仅仅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还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仁宗盛治”,这个可比狸猫换太子要厉害的多,但是很多人不喜欢看正史,喜欢看野史,所以这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被很多人知晓了,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值得研究的,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宋史 仁宗二》明道二年三月:
“三月庚午,加恩百官。丁亥,祈雨于会灵观、上清宫、景德开宝寺。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乾兴以来贬死者复官,谪者内徙。甲午,皇太后崩,遗诏尊皇太妃为皇太后。吕夷简为山陵使。 夏四月丙申朔,出大行皇太后遗留物赐近臣。壬寅,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至是帝始知为宸妃所生。甲辰,以大行皇太后山陵五使并兼追尊皇太后园陵使。戊申,听政于崇政殿西厢。己酉,罢乾元节上寿。壬子,诏臣僚、宗戚、命妇毋得以进献祈恩泽,及缘亲戚通表章。罢创修寺观。帝始亲政,裁抑侥幸,中外大悦。癸丑,召还宋绶、范仲淹。丙辰,内侍江德明等并坐交通请谒黜。己未,吕夷简、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皆罢。以张士逊为昭文馆大学士,李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随参知政事,李谘为枢密副使,王德用签书枢密院事。壬戌,御紫宸殿,以张士逊为山陵使兼园陵使。癸亥,上大行太后谥曰庄献明肃,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谥曰庄懿。 五月戊辰,诏礼部贡举。癸酉,诏中外勿辄言皇太后垂帘日事。乙亥,罢群牧制置使。丙子,命宰臣张士逊撰《谢太庙》及《躬耕籍田记》。检讨宋祁言,皇太后谒庙非后世法,乃止撰《籍田记》。戊寅,录系囚。”
上文需要知道的信息有:
1、明道二年三月之前,虽然宋仁宗已经即位,但却是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死了之后,宋仁宗才亲政;
2、刘太后死后,宋仁宗才知道刘太后不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最后宋仁宗都封刘太后和李宸妃为太后。
《宋史 刘皇后传》:
“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上春秋长,犹不知为宸妃所出,终太后之世无毫发间隙焉。及不豫,帝为大赦,悉召天下医者驰传诣京师。诸尝为太后谪者皆内徙,死者复其宫。其后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范仲淹以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闻也。"下诏戒中外毋辄言。”
这里就表达一个主题:宋仁宗和刘太后的感情很深,即便刘太后死后,宋仁宗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对刘太后的感情依然没有变,为此还赦免被刘太后罢免的官员之罪,禁止议论刘太后。
《宋史 李宸妃传》:
“明道元年,疾革,进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 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壮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刘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庙曰奉慈。又即景灵宫建神御殿,曰广孝。庆历中,改谥章懿,升祔太庙。拜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玮。”
这里需要了解的信息有:
1、李宸妃是在明道元年去世,刘太后是在明道二年去世;
2、李宸妃死时,刘太后原本是想用宫人葬礼安葬即可,但丞相吕夷简劝刘太后为日后刘氏利益着想应用一品葬礼安葬;
3、刘太后死后,燕王对宋仁宗说出李宸妃是其生母,是被刘太后害死。宋仁宗打开李宸妃棺材一看,尸身用水银保存,面容不变。李宸妃被厚葬的事实,击破了刘太后杀李宸妃的流言,宋仁宗继续厚待刘太后亲属。
这里并没有给出李宸妃是否是刘太后所杀,但刘太后当初想用宫人礼安葬李宸妃,无非是担心:
“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
宋仁宗从1023年即位,李宸妃是在1032年去世。这9年时间都是刘太后垂帘听政,想要杀李宸妃可以随时动手。因此从时间上来看,刘太后没有杀李宸妃的必要。
《宋史全文 卷七上》:
“甲午,皇太后崩,遗诏尊太妃为皇太后,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乙未,帝号恸见辅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何以见先帝乎?』帝悟,以后服敛。既宣遗诰阁门,趣百官贺太后,御史中丞蔡齐正色谓台吏毋追班,入白执政曰:『上春秋长,习天下情伪。今始亲政,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 夏四月,诏删去遗诰之语。太后既崩,左右以宸妃事闻,上号恸累日,追尊为皇太后。庚戌,以流人林献可为三班奉职。明道初,献可抗言请太后还政,太后怒,窜于岭南,至是特录之。”
这里的记载和《宋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记载宋仁宗为刘太后换上皇后之服安葬的事。
宋仁宗是李宸妃所生,但被刘太后所抱养,但刘太后不是独自抚养,而是和杨淑妃一起抚养;
李宸妃在刘太后做皇后的时期,特别是垂帘听政的9年时间,都安然无恙的活着,可以说明李宸妃对于刘太后并无威胁,因此刘太后并没有李宸妃的必要,刘太后杀李宸妃的说法,不过是李宸妃比刘太后先一年而死的推测想法而已;
刘太后想用宫人葬礼安葬李宸妃的考虑,就是怕葬礼太隆重,怕宋仁宗发现自己不是他的生母这个事实,但在吕夷简的劝说下,出于保护日后刘氏的利益还是用一品礼按照李宸妃;
宋仁宗在看到刘太后厚葬生母李宸妃的事实后,就不再相信刘太后杀李宸妃的话。
从形式上来看,刘太后是和杨淑妃一起抚养,生母李宸妃依然健在;从动机上,李宸妃在刘太后是皇后时期,甚至垂帘听政时期都好好的存活,还和宋真宗生育一个女儿,除此之外,在宋仁宗即位时,刘太后还封李宸妃为顺容,又派人寻找李宸妃的弟弟李和,让李和补官三班奉职。这两点都充分说明,刘太后只是抱养李宸妃所生的宋仁宗,没有,也没有必要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故事,其实是来自明朝时的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明史》中记载万贵妃:
“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
《明史》中明孝宗的生母纪太后传有更详细的记录:
“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
这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真实来源。所谓狸猫换太子讲诉的是明孝宗。只不过明朝的人不敢议论当朝皇帝,于是就栽赃给宋仁宗——谁叫你妈不是你妈呢!
1、根据考证,上面《明史》关于明孝宗生母的记录,其实是来自明末的野史《胜朝彤史拾遗记》,连文字基本上一模一样。这本《胜朝彤史拾遗记》野史的作者毛奇龄是《明史》的编撰者之一。《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记载,出自万年年间于慎行的《谷山笔尘》。根据于慎行在书中所说,这个故事来自南京宫内的一个老太监的口述。这个老太监口述这个历史时,万贵妃已经去世105年——他如何得知?
2、根据《明史 纪太后传》中张敏的话:“上未有子,奈何弃之。”在明孝宗出生的成化六年,明宪宗的第二个儿子朱祐极已经在世,并且朱祐极是在明孝宗出生几年后才去世的。张敏说明宪宗还没有儿子,显然不是事实。
3、《明史》记载张敏是死于成化十一年,但《金门县志》记载张敏是在成化二十一年去世,晚了十年。
4、明朝的《明宗实录》中满朝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的奏章提及此事,如果真有此事,不可能没有御史弹劾;
5、明宪宗母亲周太后比万贵妃长寿,如果真的有万贵妃毒杀皇子事件,这个祖母会不出手?
6、乾隆帝亲自写《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认为万贵妃毒杀皇子不属实。
以上种种,都显示万贵妃毒杀皇子并非历史事实。尤其是这段历史的来源竟然是105年之后的一个南京太监之口。
1、狸猫换太子被套在刘太后和宋仁宗身上,是因为明朝人不敢直言万贵妃、明宪宗、明孝宗等人,否则如此诽谤,不但自己人头不保,九族都难说;
2、明朝人用狸猫换太子故事套在刘太后和宋仁宗的目的,在于反对万贵妃——一个生前得到皇贵妃封号、不是皇后又得以皇后之礼安葬且有谥号的妃子。这一大推的特殊,估计是明朝人对万贵妃特别反感的原因——因为你得到了,我永远得不到。
1240年5月2日,临安城荣王府中,一名小妾因被迫服下堕胎药而痛苦挣扎。这个本该被抹去的生命,却以先天不足的姿态降生——手足绵软无力,七岁方能言语,智力发育迟缓...
宋度宗 2025-09-22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千年古训中的治国警世箴言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宋神宗力推王安石变法时,朝堂上激荡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四次提及"纪纲&quot...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9-22 岳飞与李清照:时代交叠中的“平行线”南宋初年的历史舞台上,岳飞以“精忠报国”的赤诚成为抗金中流砥柱,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的豪情成为婉约词坛的巅峰。尽管二人同处宋室南渡的动荡时代,但历史档案与现...
李清照的词 岳飞 2025-09-19 乌台诗案:苏轼诗文中的政治风暴与文字之祸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清未入天罡之谜:血缘、能力与梁山秩序的博弈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丁得孙与李逵:梁山武力与价值的双重镜像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丁得孙与李逵的武力对比常被读者津津乐道。一位是东昌府副将、飞叉绝技的“中箭虎”,一位是梁山步军头领、板斧开道的“黑旋风”,二者虽同属地...
李逵 2025-09-18 梁红玉真实下场:血战疆场,忠魂永驻南宋抗金烽火中,梁红玉以营妓之身逆袭为巾帼战神,其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然而,这位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最终以惨烈方式血洒疆场,其真实结局远比后世附会的“归隐山林”...
梁红玉 2025-09-18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赵佶:艺术巨匠与政治困局的双重镜像宋徽宗赵佶(1082-1135)的一生,是艺术天赋与政治失能交织的悲剧。这位以“瘦金体”和《千里江山图》闻名的帝王,在治国理政上却将北宋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历史...
宋徽宗 2025-09-16 向太后“向萌萌”昵称考:一场跨越千年的网络文化戏说北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这位以端庄贤淑、政治智慧著称的传奇女性,却在当代网络语境中拥有了一个与其历史形象极具反差的昵称——“向萌萌”。这一昵称的诞生,既折射出...
宋神宗怎么死的 2025-09-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