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新朝开国皇帝,不过在王莽称帝前他却赐死自己的长子王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王莽专权时期,他不让汉平帝和卫氏相见,王宇请求王莽能还政卫氏,还在他老师的建议下把狗血撒在王莽家门口。结果此举引起王莽大怒,直接是将长子王宇下罪入狱,还逼他喝毒酒自尽,最后王宇就这样死了。可能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父子俩为什么要这么做,下面就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王莽生于汉初元四年(前45年),父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由于王莽父亲英年早逝并未承袭荣誉,虽然是皇亲国戚,王莽的少年生活过得并不容易,但其酷爱读书,喜欢交友,对待母亲,嫂子都是极为恭敬,故而名声不错。
对待身居要职的叔父王凤更是照顾的体贴入微,王凤生病期间,王莽日夜守护在床前和衣而睡。王凤也因此十分看重他,临终之时还将其托付给太后和皇帝。有了叔父的嘱托加上之前游学期间积累的好名气,王莽自此仕途进入平坦期,先后接受封侯领地,声名鹊起。
虽是朝臣大为拥戴,王莽也并非没有烦恼,太后姐姐的孩子淳于长才能与其也可谓分庭抗礼,为了铲除阻碍,王莽私下里网罗罪状最终诛杀淳于长,最为高明的是他自己甚至落得了忠直的名声。成帝崩后,汉哀帝即位,哀帝年幼,太后执掌朝政,王莽势力进一步膨胀,逐渐成为朝中最大的势力集团,成为"安汉公"。深处后宫,即使手握大权,太后也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局,朝政的实际掌控权逐渐落入王莽手中。
王莽有四个儿子,令人怅然若失的是,他的这几个儿子并未因父亲的显贵而同披恩泽,反而有两个都成为王莽政治争夺的牺牲品。
王莽二儿子王获因杀害奴仆,王莽令其自杀。虽是杀人抵罪,如今理解来似乎并无所不妥,但封建社会,奴仆常常是一个庞大的却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法律对这一群体利益的维护常常要打折扣,失去了人身自由,与之相伴的人权保障也会随之消失。奴隶时代常常有主人去世奴隶大量殉葬的情况,封建时期,虽然已经废除了人殉,奴隶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还是顽固地保留着,这与同时期的欧洲社会状况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当时的背景中,王获杀害奴仆对于上层阶级而言并非是件大事,不知是对周礼过于笃信,还是本性慈善,王莽却对这件事上了心,恐怕王获最后也未曾明白父亲缘何令其自杀。王获自杀后,王莽的名气就更大了,大义灭亲,公正之类的赞扬从四方涌来,对于急需积攒名气的王莽而言可谓十分及时。
相比王获自杀,王莽大儿子王宇的死亡更令人唏嘘,王莽想要专权,故而时刻防范可能威胁的一切力量,皇帝虽幼暂时威胁不到王莽,但皇帝的外戚一方势力并不弱,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王莽通过太后对皇帝生母一方明升暗贬,命令卫氏一方人留守中山,禁止进入京城。
没有料到的是,王莽自己的儿子王宇却站到了他的对立面,相比父亲王莽的步步为营,王宇对权力的欲望并不大,甚至颇有忧患意识,皇帝虽还未成年,内心早已恐惧皇帝掌权后对自己家族的清算,为了个人命运,也是为了家族利益,王宇想要阻止父亲,先是私自派人与卫氏暗中来往,劝说皇帝生母前去求旨同意卫氏一方进京。
孝道观念深重的影响下,王宇多次直接向父亲劝说,此时进入事业顺风期的王莽怎会听从,自是嫌儿子杞人忧天,不会将他的劝告放在心上。多次受挫的王宇只好与其师吴章和他的妇兄吕宽讨论对策,吴章也是深谙王莽笃信鬼神,令王宇装神弄鬼惊吓王莽,借此希望王莽还政。
为了增加神秘色彩,王宇使吕宽半夜拿着血酒泼洒在王莽的门上,怎奈吕宽的做事并不谨慎,被看家的门吏发现。随机王莽就将王宇送进牢狱,并在狱中令王宇饮毒酒自杀,而其妻子由于身怀有孕暂时未深究待到孩子出世,妻子也被杀害。
借由王宇案,王莽趁机铲除卫氏集团,也是由于卫氏丧失先机,在王莽清算的时候竟然没有还手力量,虽是皇帝母亲一族竟也惨遭株连。对于泼血酒的吕宽,王莽更是对其及其家族严厉打击。王宇事件像一个导火索一样引起了王莽对一切反对势力的严厉打击,外至地方郡国豪桀,内到敬武公主、梁王立、红杨候立、平阿候仁,使者迫守都令其自杀。王宇行为更是被王莽视为对孝道的挑战,为了挽救孝道于危亡,王莽作书八篇警戒子孙,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可与《孝经》同谈。
王莽为了仕途杀子,似乎原因显而易见,但明显的原因背后,似乎还跳动着别的线索。王获的死原因较为简单,在事业上升期,为了制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在亲情与事业之间,王莽义无反顾地选择借由儿子王获的性命博取好名声。

而杀死王宇背后的原因却并不只是为了仕途。
首先王宇对他的权力追求予以否定,这在父权社会可视为对王莽在家庭中最高地位的挑战,王莽虚心却又骄傲,虚心是对他认为方向正确而自己的能力尚且不够的地方,骄傲则表现在对他所认定事物的执着。虽是未曾言说,王莽对于王位的追求早已是司马昭之心。或许他自己尚未意识到,认为自己只是为了挽救国家于危难,实现平天下的最高理想,但他的行为无不显示着对权力的追求,对功名的贪恋。所谓"高处不胜寒"随着地位的提升,王莽周围的人际关系也随之改变,使得王莽总有种患得患失之感,王莽前后性格的改变或许与这有关。
随着交际范围扩大,而真正的贴近内心的网络却逐渐缩小,与之而来的孤独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家庭范围内的交际网,王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与自己前进方向是一致的,当儿子对其理想提出质疑,显露出阻挠的现象时,王莽对这一最小范围内的信赖一定意味上宣告着破产,这一因素也加速着王宇的死亡。
二则两人价值观念的差异,也是使得父子反目的重要原因,王宇笃信着人臣之道,对于皇帝的敬畏是毫不含糊的,虽然一时皇权显示出疲弱的状态,但他相信随着皇帝年龄的增长,对政务日渐熟悉,收回权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王莽则不这样认为,皇帝年幼,朝中大权掌握在太后手中,从他传记记载来看,大多都是与太后的对话,很少见到与皇帝直接的问答,权力中心在王莽看来似乎只存在于实际掌权的太后,对于尚未成年的皇帝未来发展的敬畏始终不够。
三则王宇为了阻挠父亲,指示吕宽向王莽门前泼血酒,这可触犯到了王莽的大忌。宗教对于王莽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血酒的忌讳也是可想而知。王宇直击王莽精神世界的软肋,引起王莽的愤恨忘却父子之情,进而对其赶尽杀绝。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王宇阻碍了王莽的政治事业,并且借助王宇可以消灭一伙始终引起王莽忌惮的人。归给到底,在王莽的价值选择中政治矢志不渝的占据着上风。
公元8年,王莽在朝野一片"天命所归"的呼声中登上皇位,建立新朝。这场看似顺理成章的政权更迭,实则暗藏危机。当王莽以&...
王莽 2025-11-07 放牛娃的帝王幻梦:刘盆子——从皇族后裔到双目失明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西汉末年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王莽篡汉引发社会动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片历史的洪流中,一位出身皇族却以放牛娃身份登上皇位的少年——刘盆子...
王莽 2025-10-16 历史迷雾中的权力更迭:王莽篡位的真相与悖论公元8年12月,长安城未央宫的青铜灯树映照着一位63岁老人的面容。王莽接过传国玉玺时,指尖的颤抖泄露了内心的波澜——这场持续三十年的权力博弈,既非简单的阴谋篡位...
王莽 2025-10-09 2万军队对战42万大军:王莽昆阳之败的深层逻辑公元23年的昆阳战场,新莽王朝的42万大军与绿林军不足2万的守军形成悬殊对比。这场看似必胜的战役,却以王莽军队的彻底溃败告终。这场战争的胜负手,不仅在于兵力数字...
王莽 2025-09-28 刘秀的成功太诡异了?解码东汉开国皇帝的“逆袭密码”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28岁的刘秀以不足2万兵力击溃王莽43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汉书》记载为“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会大雷风,屋...
刘秀 王莽 2025-09-22 田安:王莽家族的先祖血脉与历史转折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傀儡天子与权臣岳父:刘衎与王莽的权力困局西汉末年,朝堂暗流涌动,外戚专权与皇权衰微的矛盾达到顶点。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被推上皇位,成为权臣王莽手中的提线木偶。这对翁婿的复杂关系,既是...
刘衎 王莽 2025-09-11 王莽篡汉后被谁灭的:绿林赤眉起义与东汉王朝的崛起公元8年,王莽以“禅让”之名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试图通过“托古改制”重构社会秩序。然而,这场激进的改革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危机,反而成为压垮新朝的最后一根...
王莽 2025-09-10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王莽改制:理想主义改革的历史镜鉴西汉末年,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王莽以“托古改制”为旗号,试图通过全面社会改革重构国家秩序。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虽以失败告终,却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最具...
王莽 2025-09-0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