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居鄛人,秦朝末年著名谋士、政治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旬老翁,楚民范增,初登秦末历史大舞台时,还是相当惊艳的。他怀着对故国(楚国)的深厚感情,去投奔起兵反秦的项梁时,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范增虽老,但满腔赤血硬气,这个老翁不一般。
给项梁打完气,紧跟着范增就献出了一个极具政治智慧的计谋——陈胜之败败在不懂利用楚国反秦力量,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如今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看重的正是项氏世代为楚将,所以反秦大业要拥立楚国王室后裔为王,以“从民所望”。
项梁接受了范增的计谋,找到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而范增也因为此谋,在楚国上下赢得了很高的声望。
奇谋之士最终能否在历史上大放异彩,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效力的得是明主,而不是暗主。如果项梁随后没有因骄兵轻敌,战死在定陶,范增一直辅助他,创下毫无争议大功名的概率要大得多。
但历史对范增而言却有些残酷。
项梁死后,范增以“亚父”的身份辅佐项羽。从这个称呼可以看出来,范增与项羽之间不是简单的主从关系,他们之间有父子,甚至祖孙的情感纽带,又或者可以这么说,范增辅佐项羽,从内心情感上讲,更像是祖父帮助孙子,父亲帮助儿子。
然而辅佐项羽,却是天下第一等的纠结难事。
首先,范增没法不看好项羽,因为项羽骁勇无敌,尤其是巨鹿之战后,项羽直接封神,天下无人不惧,一个七旬老翁能辅佐百年罕见,似有天威的战神,对范增而言,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幸事。
但随着楚汉争霸大幕的拉开,项羽背信弃义、妇人之仁、狂傲猜忌、任人唯亲、不愿封赏等一系列致命弱点就显露了出来,战神成了暗主,这又不能不让范增着急、愤懑。
将这两方面叠加在一起,加之又是亚父,范增在项羽麾下其实很难做,既不能轻言放弃,又难以扭转乾坤。
正因为如此,在至关重要的楚汉争霸中,范增散发出来的奇谋光芒很暗淡,仅有的几次,最后也都是无疾而终。
第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即是鸿门宴上力主杀刘邦,怎奈项羽太妇人之仁,很奢侈地浪费了一次终止楚汉争霸的绝佳机会。
让刘邦在鸿门宴上逃脱之后,范增并没有放弃,随后又拿出了另一套极力钳制刘邦的战略,那就是将刘邦逐出关中,塞到巴蜀之地去,遗憾的是,项羽叔叔项伯在这个时候收受贿赂,继鸿门宴后又帮刘邦拿到了汉中封地,范增的谋划又一次事实上落了空。
到了楚汉争霸进入荥阳对峙时,面对刘邦的假求和,范增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史记·陈丞相世家》中有这么一句话:“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也就是说,范增要项羽千万不要上刘邦假求和的当,不仅要攻荥阳,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急攻。
客观地说,如果项羽在这个时候听了范增的话,刘邦极可能凶多吉少。
从这仅有的三次谋划上看,虽然范增没有呈现出如张良、陈平那般的奇谋炫彩,但两次足以让刘邦败死,一次足以让刘邦生不如死。
什么是奇谋高人?
关键时刻,一招能扭转乾坤。
从这个角度讲,范增当为奇谋人杰,毋容置疑。
刘邦就说过,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然而,另一种观点却认为,范增并没有那么厉害,他被严重高估了,依据就是他在荥阳对峙时,竟然破不了陈平离间的雕虫小技,以至于最后与项羽决裂,倒毙在了回楚国彭城的小道上。
客观地讲,陈平使的离间计的确没有什么含金量,战国时早有人用过——项羽派使者到汉营,一为打探虚实,二为表明有允和之意。刘邦先以贵宾的规格恭候,等到见到项羽使者时,刚拱手作揖,就“啊”了一声,拂袖说道,寡人还当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呢。说完就撤掉了贵宾酒宴,换上了粗劣饭食。
就这么一出拙劣的表演,结果就让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原来亚父你早已跟刘邦有了勾结。
按理说,此时的范增应该能将项羽点醒,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跟项羽杠上了,最后撂下一句话:“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不设身处地地从范增的角度看,的确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这点事都搞不定,范增的确徒有虚名;但如果将时间拉长来感受范增当时的心情,应该说,项羽这一路上犯的错,让他绝望了。
史书上没有记载范增对项羽有过怎样的规劝,但没记不代表没有,真实的情况可能恰恰相反,范增没少以“亚父”的口吻规劝项羽,但自认为是神的项羽根本听不进去。
这究竟是范增没有本事呢?还是天下就无人能点醒一个有神的幻觉的年轻人呢?
南宋文学大家洪迈的观点是范增并非人杰,他的理由是,项羽先立怀王,后来又杀了,范增若是人杰,为何不阻拦?项羽伐赵,杀上将宋义,范增若是人杰,为何坐视不管?怀王与诸将有约,谁先入关中,谁先为王,范增若是人杰,为何不奉劝项羽守约?项羽坑秦降卒,杀秦降王,烧秦宫室,范增若是人杰,为何一言不发?
依在下看来,在这些失天下人心的恶事面前,范增不是没有作为,而是根本无法作为,他的所作所为最终都郁结成了跟项羽的矛盾,正因为如此,陈平的离间计后来才能够得逞,而此时的范增已经无法再跟项羽沟通下去。
历史回味起来有时候很有意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既然如此,范增若是人杰,当早该了断,另寻明主才对,苏轼就曾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范增早该杀了项羽,最起码也应该早些走掉。
依在下看,这是没读懂范增的内心,在他眼里,项羽曾是他引以为傲的孩子、战神!他是没办法轻易走掉的,唯有到彻底绝望时。
有一种说法,范增其实是装死,后来他归隐了。
真希望如此。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英布与季布:乱世双雄的武力与谋略之辩在秦末汉初的群雄逐鹿中,英布与季布作为项羽麾下的核心战将,以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与人生轨迹,成为后世评价楚汉名将时绕不开的坐标。若以“厉害”为标尺,需从战场杀伐、...
项羽 季布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