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以上问题历史资料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在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一开始可谓占据劣势,在兵力上,燕王朱棣最巅峰的时候,不过30万人,而建文帝则拥有百万大军,兵力悬殊非常大。并且,朱允炆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其登基称帝是名正言顺的。
所以,与此相对应的是,燕王朱棣在造反后,根本不敢把矛头直接对向朱允炆,只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因此,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自然是占据绝对优势和上风。不过,因为犯了三个非常关键的错误,最后的结果是朱棣由藩王登基称帝。一定程度上,就建文帝的三个致命失误,只有少犯一个,靖难之役的走向都会发生发生改变。
一、建文帝过于妇人之仁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对于当年的项羽,纵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但是,妇人之仁,显然成为项羽最终自刎乌江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建文帝的能力,自然无法和项羽相提并论,所以,其仍然过于妇人之仁,无疑是加快了自己的败亡。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力求 “毋负朕有杀叔父名” ,从而成全自己宽厚仁义的名声。但是,这也让燕王朱棣在白沟河之役、东昌之役等多次战役中侥幸逃脱。
进一步来说,如果建文帝可以杀伐果断一点,靖难之役很可能用不到一年时间就结束了。或许,建文帝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仁慈,从而让朱棣可以悔悟。但是,对于已经迈入万丈深渊的朱棣,自然是再也不能回头了。因此,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和燕王,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程度了。在此基础上,再谈妇人之仁,只会贻笑大方。
二、建文帝在识人用人上出现失误
在三国时期,即便是聪明绝顶的诸葛亮,也因为错用了马谡,导致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功亏一篑。这说明在识人用人上,只要犯一个错误,都会影响全局。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朱允炆把60万兵力全部交给他。结果,李景隆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以致攻守形势逆转,最终被夺职召回。对于朱允炆来说,一开始不能发现李景隆的真实能力,也就算了,但是,在和朱棣的较量过程中,李景隆的水平已经暴露无遗了,结果,朱允炆还是优柔寡断,等到形势难以挽回的时候,才把他召回京城。
对于朱允炆的宽容,李景隆却恩将仇报。等到燕军逼近南京时,李景隆开金川门迎敌,致使南京失守。还有很多建文帝重用和信任的将领,诸如张信、李友直等人都出现了叛变的现象,暗中勾结朱棣。一定程度上,建文帝的识人用人能力,还不如蜀汉后主刘禅。比如在魏灭蜀之战中,刘禅派出的将领,大部分都是竭尽全力,很难像靖难之役中,出现这么多叛变和倒戈的情况。
三、建文帝的削藩策略出现致命失误
对于靖难之役来说,和清除初期的三藩之乱一样,起因都是削藩和撤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应该先裁撤其他藩王。建文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对此,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显然是齐泰的削藩顺序比较合理,也即擒贼先擒王,先拿势力最强,也最有反叛意图的燕王开刀。这个时候,燕王有两个选择,要么束手就擒,要么起兵造反。不过,因为建文帝先动的是燕王,而不输削除其他藩王,所以燕王的起兵行为很可能遭到孤立,其他藩王也很难站到朝廷这一边。
与此相对应的是,建文帝按照黄子澄的计划,先后废除五位亲王,然后再对燕王动手。但是,这个时候,燕王朱棣已经是有所准备了,毕竟有其他藩王的前车之鉴。反之,如果燕王朱棣没有这些前车之鉴,很可能不会拼死一搏,即便造反,也不会获得一定的准备时间。更为关键的是,先废除其他没有造反意图的藩王,只会导致明朝藩王大部分站到朱棣这一边或者保持中立,这自然是对建文帝朱允炆不利的局面。综上,就建文帝的三个致命失误,只有少犯一个,靖难之役的走向都会发生发生改变。
在明朝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姚广孝以“黑衣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兼具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通阴阳术数的谋士,不仅主导了朱棣靖难之役的战略布局,更以三则预言为后世留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姚广孝 2025-08-18 朱棣为何“杀”张玉?一场权谋与忠诚的双重变奏公元1401年冬,山东东昌城外尸横遍野。燕王朱棣被南军重重包围,危在旦夕之际,58岁的老将张玉率亲兵撕开血路,救出主帅后却陷入敌阵,力竭而亡。这场惨烈的东昌之战...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14 徐辉祖为什么不帮朱棣:忠义、伦理与政治的抉择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的军队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在群臣纷纷跪迎新君的场景中,唯有魏国公徐辉祖独守父亲徐达的祠堂,拒不承认朱棣的帝位。这位朱棣的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8-13 朱棣:从藩王到帝王的身份嬗变与权力重构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谱系中,藩王与亲王作为皇室宗亲的重要封爵,既承载着维护统治的使命,也暗含着威胁皇权的隐患。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写照——他...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29 朱棣杀解缙:帝王权谋下的必然选择与隐秘心绪公元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诏狱中,解缙被纪纲用烈酒灌醉后埋入雪堆。当朱棣在囚籍名单上瞥见“解缙”二字时,那句看似随意的“缙犹在耶”,成为压垮这位大明才子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解缙 2025-07-18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帖木儿与朱棣对决:历史假设下的军事与战略博弈若将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的两大军事强人——中亚征服者帖木儿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置于同一战场,这场跨越时空的巅峰对决不仅关乎个人武勇,更涉及战略体系、后勤保障与文...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5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沐英不死,朱棣敢反吗?—— 滇南柱石与燕王野望的时空对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