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清代权臣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共有多少权臣,哪一个权力最大?
陈廷敬、张廷玉、刘统勋、阿桂、曾国藩、左宗棠等,这些都是清代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名臣、重臣。可这些人无一例外都不是权臣,有清一代,可以称得上权臣的为数不多。
清代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其政治土壤不符合权臣的生存。只有在皇帝年幼、昏聩,或是无主见的时候,权臣才会出现。清代为数不多的几个权臣,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诞生的。笔者从权力大小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一个清代权臣的排行榜。
第一名鳌拜
鳌拜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康熙早年的四个辅政大臣之一,顺治帝临终前,被钦定为辅政大臣。从辅政大臣的排名来看,鳌拜排在了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之后。
四辅臣之中,首辅索尼年纪较大,锋芒不再,加上他在多尔衮时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城府颇深不轻易发表意见,更不愿得罪人;遏必隆的背景最硬,但向来缺少主见,属于墙头草两边倒的人物;苏克萨哈虽然有才,可他却是正白旗人,与其他三位不是一个阵营,属于典型的孤家寡人。
索尼去世之后,鳌拜俨然成了首辅,军国大政一把抓,与幼年的康熙帝形成了对立。虽然与多尔衮时期肆意践踏皇权不同,但鳌拜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皇权,逼迫康熙帝不得不出手将其除掉。
可以说,鳌拜作为满族异姓贵族,是清代最接近皇权的权臣,他巅峰时期的权力远远超过后来雍正朝的怡亲王和同治朝的恭亲王,稳稳坐实了清代权臣第一的位置。
第二名肃顺
肃顺本是远支宗室,是济尔哈朗的七世孙,在道光时期他连个爵位也没有,官职也是一个小小的侍卫,属于闲散宗室。咸丰继位后,肃顺扶摇直上,官至协办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
肃顺的能力在当时的满洲贵族中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以勇于任事而闻名。咸丰帝即位时已经成年,不像顺治、康熙那样为人所制。
但咸丰帝很不幸,他即位后内有太平天国作乱,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咸丰帝的才智平平,如果是在太平时期,勉强还能应付。可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咸丰帝显然是左支右绌,没有主见。
肃顺的出现刚好弥补了咸丰帝的不足,可以说咸丰帝宠信肃顺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军国重事皆仰仗肃顺一人,从而也为肃顺奠定了权臣的地位。可以说肃顺的崛起,完全是由于咸丰帝才力不济的结果,让他成为了皇权的代言人。
第三名明珠
明珠是康熙中期的权臣,在索额图被罢免之后,明珠一党势力遍布朝野。据说当时在求见明珠的人排成了长长的队伍,明珠府比紫禁城还热闹。
康熙帝是一代名君,但从他的执政特点上来看,却是过于仁慈宽容。明珠得势时大植党羽,掌控了朝廷的人事权,还堵塞了言路。可即便如此,康熙帝也仅仅是发出警告,没有对明珠加以惩戒。
我们有理由相信,康熙帝是有能力驾驭明珠的,但从客观事实来看,明珠也的确有侵蚀皇权之嫌,因此明珠是康熙朝仅次于鳌拜的第二权臣。
第四名是索额图
索额图也是康熙中期著名的权臣,相比与明珠,他的家族背景更为优越,其父索尼是元老功臣,侄女又是康熙帝的嫡皇后。正是由于这样的出身,才让索额图在短短的时间内跻身首辅。
索额图大力培植党羽,与太子一党交往过深,甚至染指皇权。康熙帝可以容忍明珠却不能容忍索额图,因为他们的性质不同,过于忠诚太子就是背叛皇上,这一点康熙帝是很有原则的。
可以说,索额图是在康熙不认同的情况下威胁皇权的,因此他的结局比明珠要惨很多,不仅被革职终生囚禁,还得了个“本朝第一罪人”的荣誉称号。
第五名是和珅
和上面四位权臣比起来,和珅一无背景二无资历,仅仅是靠着运气赢得了乾隆帝的欣赏。但同时也要承认和珅确实有才,尤其是在理财方面,堪称大清第一。
我们了解,乾隆皇帝最重集权,即便是皇太后也不能从他的手指缝中分享一丁点皇权。可对于和珅,乾隆帝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几乎将朝廷所有的要职都给了和珅。
提起底,乾隆看中的就是和珅办事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不敢有任何的造次。乾隆晚年,乾隆帝挥霍无度,满朝文武大臣只有和珅能帮他捞钱,他从来没有为钱而发过愁。适当地给和珅一些权力,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自己。
当然以乾隆之强势,和珅再怎么蹦跶也逃不过他的手掌心,临死也没有给和珅留下一道遗诏保其后路,因为他明白,他能用和珅,而自己的儿子嘉庆不能再用和珅。说白了,和珅就是一个棋子,用时是皇权的代言人,不用时就是随时可以丢弃的奴才。
第六名是穆彰阿
穆彰阿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权臣,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奸臣。从权力的角度而言,他在道光朝也算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
穆彰阿在道光一朝极受宠信,他的门生遍布天下,据统计多达数千人之多,就连后来的曾国藩也是其中之一。穆彰阿主政期间,党同伐异、打击异己,且不思进取,迷惑道光帝。
他与同时期的另一位大臣曹振墉一唱一和,致使官场腐败丛生,不思进取。在鸦片战争期间,他又极力主和,诬陷林则徐,让本来意志坚定的道光帝心生摇摆,最终败给了英国人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清代的权臣大致就以上几位,像睿亲王多尔衮、恭亲王奕也是显贵一时的人物。但他们的身份特殊,不是一般的臣子,且有摄政王、议政王的头衔,在法律上给予了政治权利,故不加罗列。
在晚清风云变幻的时局中,曾国藩的名字始终是争议的焦点。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又是推动洋务运动的“改革先驱”;既是理学复兴的“精神领袖”,又是被斥为“...
曾国藩 2025-08-06 曾国藩真实死因:一场积劳成疾与精神重压下的生命终章1872年3月12日,南京两江总督府后花园中,62岁的曾国藩在儿子曾纪泽搀扶下散步时突发脑溢血,瘫倒后被扶回书房端坐,45分钟后溘然长逝。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死亡...
曾国藩 曾纪泽 2025-07-28 李秀成投降了为何还被杀:权力博弈与历史污名的双重绞杀1864年8月7日,南京江宁府的秋雨裹挟着血腥气,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曾国藩的军营中被处决。这位曾以“三河大捷”重创湘军、以《李秀成自述》反思天国兴亡的军事天才...
李秀成 曾国藩 2025-07-28 彭玉麟与曾国藩:晚清双璧的功业与精神交响晚清政坛的星空中,曾国藩与彭玉麟犹如双子星般交相辉映。一位以理学治军,开创湘军体系;一位以铁血铸魂,缔造近代海军。若以“厉害”为标尺衡量,需穿透历史迷雾,从军事...
曾国藩 2025-07-21 曾国藩与穆彰阿:师徒之谊与时代洪流中的命运交织在晚清波谲云诡的官场中,曾国藩与穆彰阿的关系堪称一段耐人寻味的师徒传奇。这段关系不仅塑造了曾国藩的仕途轨迹,更折射出封建王朝权力生态中“人脉网络”与“个人才能”...
曾国藩 穆彰阿 2025-07-17 刺马案:曾国藩是否幕后主使的深度剖析1870年8月22日,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南京校场阅兵后遇刺身亡,刺客张汶祥当场被捕。这起震惊朝野的刺杀事件,因案情扑朔迷离、牵涉多方势力,被列为“晚清四大奇案”之...
曾国藩 2025-07-15 祁隽藻与曾国藩:朝堂之上的微妙博弈与复杂情谊在晚清动荡的政局中,祁隽藻与曾国藩作为两位极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其关系交织着权力制衡、理念碰撞与私人情谊,既折射出封建官场的生存法则,也暗含着传统士大夫的道德抉...
曾国藩 祁隽藻 2025-07-08 彭玉麟与曾国藩:湘军水师双璧的相知与相悖在晚清波谲云诡的历史长河中,彭玉麟与曾国藩的君臣之谊堪称一段传奇。这位以“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著称的湘军水师统帅,与曾国藩之间既有知遇之恩的温情,又存战略分...
曾国藩 2025-06-13 曾国藩与彭玉麟:误解背后的历史真相在晚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曾国藩与彭玉麟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民间流传着“曾国藩杀彭玉麟”的说法,这实则是一场被误解的历史谣言,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一、谣...
曾国藩 2025-05-28 曾国藩:卓越才能与历史地位的深度剖析曾国藩,这位跨越了清朝衰朽与中兴的巨人,以其文武兼备的卓越才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军事奇才,更是洋务运动的先驱,推...
曾国藩 2025-03-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