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统治者对文人也是十分尊重。从表面看来宋朝没有内乱,百姓生活安稳,但实际上大宋也不缺乏蛀虫的存在,就如蔡京、王黼等贪官。那么,宋朝对于贪污是如何整饬?又对后世有何影响?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宋朝贪污之风盛行
随着唐朝的没落与衰退,五代十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作为一个割据混乱的时代,其社会风气可说是差到了极点。在这个时代中,臣弑君、君杀臣、子弑父等各种乱象频现,忠心二字成为了他人口中的笑谈,自私和武力才是自保和生存的关键。
面对天下乱世,鲜少有人愿意效忠,先装满自己的口袋才是正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贪污腐败之气蔚然成风。而这不到百年的时间,也成为了后世不愿提及的一个时代。直到赵匡胤发动兵变,被众人拥立黄袍加身,才为这个混乱的时代画上句号,实现了祖国的大一统事业。
对于赵匡胤当皇帝一事,很多人表示不服,而这其中就有很多后周官员。为了安抚住这些躁动的前朝官员,赵匡胤采用了启用政策,即任用前朝的大臣。赵匡胤此举果真有效,毕竟以前官员可不管谁做皇帝,他们只是在乎自己能不能继续捞钱而已,腐败陋习也因此继续延续。
如果要在历史上找出一个经济上可以与盛唐相媲美的朝代,那宋朝自然是要当仁不让。宋朝时期,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没有了以前诸多的限制,“百业俱兴”一词就可以很好的形容出宋朝时的繁荣景象,经济的高多发展也促使了居民生活水品的显著提高。
正所谓“酒足饭饱思淫欲”,安逸的生活难免会出现奢靡攀比之风。百姓之间的攀比可说是小打小闹,但官员之间的攀比则是“真枪实弹”,不甘落后他人而又没有更加珍贵之物的官员,最终将黑手伸向了无辜的百姓和商户。他们内心的贪婪,犹如无底洞一般难以填满
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繁荣程度虽不输唐朝,但皇帝给官员的俸禄却是要比唐朝官员的俸禄少得多。最有趣的莫过于宋朝官员的俸禄有一大半给的是实物,也就是说官员能得到的真金白银其实并不多,这样一来有的官员想要养活一大家子就很困难,难免就有人走上外门斜路。
02宋朝治腐措施
初始时宋朝统治者还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你贪的不要太过分,他们也就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但就是有的人不满足于现状,贪得无厌,可说是从小贪到大贪再到巨贪,引得百姓连连不满,皇帝自然也就不能再做“睁眼瞎”,毕竟惹得众怒的后果可是十分恐怖的。
为此,宋朝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宋朝官员贪污现象如此严重,无非就是没有法律上的约束。那既然如此,统治者干脆就颁布了相管的法律法规。条规明确规定官员不得进行钱财上的往来,“受贿”“行贿”之事坚决不允许出现,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法律的颁布也确实是起到了震慑的作用,毕竟官员贪财为的就是过上好生活,如果一旦被查出,吃牢饭那都算是轻的处罚,这样一来就有些得不偿失。况且众官员也确实看出了皇帝的反贪污的决心,因此谁也不愿做这个“出头鸟”,所以一时间社会竟是风平浪静。
宋朝的统治者爱才惜才一直都不是个秘密,为此统治者大兴科举考试,鼓励读书人踊跃考取功名。据统计,宋朝每年录取进士300多人,而明清两朝每年进士录取则不到百人,由此可见宋朝百姓当官着实容易。官员多了难免出现小团体,腐败现象也就渐渐滋生。
针对这一问题,宋朝统治者特意设立了奖惩和考核制度。考核官员日常的行为准则以及工作完成度,而且统治者还将是否贪污也放入了考核的内容中。对于表现好的官员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官员则处以惩罚,这一举措也让众多官员为了得奖而纷纷争做“好官”。
为防止私相授受的丑陋现象,宋朝统治者规定不允许亲友在同一部门工作,这样的做法意在减少上下级偏袒帮私、沆瀣一气的情况。除此外,负责审判贪污案件的官员也不得是犯案官员的亲友,避免出现徇私枉法的情况,从而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src="" /> 03反贪机制影响深远
宋朝统治者对于防止和打击官员贪污现象所做出的多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宋朝的稳定,改善了当时的不良社会风气。官吏人人自危,百姓生活安稳民心所向,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使得宋朝的经济蒸蒸日上,国力也日渐强大。
不仅仅是对于宋朝影响巨大,其反贪机制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元朝借鉴宋朝时期的反贪机制,特别设立了中央监察机构和地方检察机构,分别监察中央和地方的官员,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天高皇帝远,地方官员无法无天的现象。
元朝朱元璋对于贪污之事更是极为厌恶,他除了借鉴宋朝设立相关监察机构外,还大力推崇宋朝的严格律法。只要官员贪污到一定数量的金钱就会被处以极刑,同时百姓如果掌握了官员具体的贪污证据,也可以将其绑到京城治罪,而对于那些清官好官则是会大力表彰。
到了清朝,统治者对于宋朝的反贪机制更是大力推崇,延用了当时很多有效的反贪措施。颁布相关法律重罚贪污官员,特设反贪部门全面监督官员行为,这些对于清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都是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04总结 :
自古以来,贪污之事杜绝不止,各朝各代也都是制定了相应的措施。而宋朝的反贪机制与前朝来说是空前的巨制,于后世来看也是影响深远,哪怕是对于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借鉴意义。反贪之行虽然道路艰难长远,但也确实是对百姓有益的好事。
在北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蔡京与高俅作为权臣的代表,其权势之争一直是后世热议的话题。从历史资料来看,蔡京的权势在整体上显著大于高俅,这一结论可从政治地位、权力范围...
高俅 蔡京 2025-08-29 赵挺之为何未救李清照:北宋党争阴影下的家族悲剧北宋末年,李清照从“赌书泼茶”的贵妇沦为“物是人非”的流亡者,其人生转折与公公赵挺之的政治选择密切相关。作为蔡京推荐的宰相,赵挺之在党争漩涡中自顾不暇,其“不救...
李清照的词 蔡京 2025-08-21 权臣末路:蔡京的流放与北宋政治生态的崩塌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汴京告急。太学生陈东上书宋钦宗,痛陈“六贼乱政”,首当其冲的便是权相蔡京。这位曾执掌朝政十八年、以“太平宰相”自居的权臣,...
宋钦宗 蔡京 2025-07-22 蔡京蔡攸父子:北宋末年的权奸乱政与家族倾轧北宋末年,朝堂之上权谋倾轧、党争不断,而蔡京、蔡攸父子作为这一时期权臣的典型代表,以“父子共政”的畸形模式将北宋政权推向深渊。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野心的膨胀史,...
蔡京 2025-07-18 蔡京八子命运录:北宋权相家族的崩塌史北宋末年,权相蔡京的家族兴衰堪称一部政治悲剧。这位四度拜相、执掌朝纲十六年的"六贼之首",其八个儿子的命运轨迹,恰似一面镜子...
蔡京 2025-06-09 北宋六贼十恶:权奸误国的典型代表在北宋末年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北宋六贼”臭名昭著,他们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谓“北宋六贼”,指的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
童贯 蔡京 2025-05-08 北宋灭亡时,蔡京高俅的命运终局北宋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靖康之变的惨剧,北宋王朝轰然倒塌。在这一历史巨变中,两位权臣蔡京和高俅的命运也走向了终点。他们曾一度权倾朝野,但在北宋灭...
高俅 蔡京 2025-02-26 蔡京高俅历史下场及评价在中国历史上,蔡京和高俅都是北宋末年的著名人物,但他们的名声却多因负面事迹而流传。这两位人物的下场以及对他们的评价,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也揭示了人性的...
高俅 蔡京 2025-02-26 蔡襄:北宋的忠臣与多才多艺的大家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时期的蔡襄与蔡京,虽然姓名相近,但二人的历史形象与贡献却大相径庭。蔡襄以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政绩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成为了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
蔡京 2025-02-11 揭秘真实的蔡京:权臣的辉煌与悲剧在中国北宋的历史长河中,蔡京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以权臣的身份四次拜相,权倾朝野,却最终落得个饿死街头的凄惨下场。一、早年才名远播,步入仕途蔡京,字元长,...
蔡京 2025-01-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