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宋朝初年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是提出过要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的。不过,包括赵光义等在内的很多文武大臣,都反对这么做,因此最终没有迁都成功。
赵光义为什么反对这么做?历史上普遍认为,这是因为,赵光义害怕离开开封以后,他的势力会受到影响。赵匡胤不再考虑让他做接班人,而是会选择自己儿子,所以他要抵制。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
(北宋开封城)
咱们先来看看,当时宋朝君臣们商议迁都的情况。
宋朝在开封定都以后,由于开封周围没有什么山川之险,因此需要大量的禁军来保护。这就使得整个京城,需要非常多的安保力量。而这些安保力量,将会消耗太多的物资。宋朝本身国力并不雄厚,如果京城消耗了太多的物资,那么将会造成国家贫弱不堪。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赵匡胤提出要把京城从开封迁到洛阳的提议。毕竟洛阳周围有山川之险,迁到洛阳以后,可以凭借山川之险来拱卫京师,从而减少安保力量,减少物资消耗。
但是,以赵光义为代表的文臣武将,大都反对这样做。赵光义甚至对赵匡胤提出“在德不在险”这样的论调,认为一个君王,一个国家,能不能确保天下太平,能不能受到老百姓的拥戴,主要在于君王的德行,而不是京城的防卫。
赵匡胤辩不过赵光义,所以最终他就放弃了迁都的打算。不过,等到赵光义等人退朝以后,赵匡胤却对身边的人感叹说,如果不迁都,百余年后,国家的财力就会消耗殆尽了。
赵匡胤的担忧不幸成了现实。到宋神宗的时候,就是因为国家财力消耗太大,因此宋神宗进行了熙宁变法。到宋徽宗的时候,金国南下,灭掉了无险可守的北宋。
那么,赵光义为什么要反对迁都呢?
前面我们说了,一般认为,赵光义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实力受到削弱。这个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存在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错,当时赵匡胤确实已经在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最早的时候,赵匡胤一直把赵光义当成他的接班人。
赵匡胤认为,五代时期,之所以不断出现朝代更迭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坚持立年长的人为继承人。所以,他才在一开始就培养赵光义。不过,随着他的儿子们逐渐长大,他又觉得,可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是,如果一直住在开封,是不太容易实现这个愿望的。为什么呢?因为赵匡胤一开始培养的是赵光义,所以他给予了赵光义很大的权力。赵光义在大臣中的排位,一直是排在第一位。同时,赵光义又是开封府尹。在整个五代时期,只要是开封府尹,都是皇位的天然继承人。
所以,如果一直在开封,就肯定只能让赵光义来继承皇位。离开开封,把开封城作为陪都,然后让赵光义继续在开封当开封府尹,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解除了赵光义的权力。
不过,这种说法却又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再说了,如果赵匡胤真的想要改换他心目中的继承人,那么他就应该给予他儿子们极高的地位,至少应该把他的儿子们封为王。除了封王以外,最好还要让他的儿子担任洛阳的留守。一旦他的儿子担任了洛阳的留守,在迁都到洛阳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封他的儿子为洛阳尹了。
赵匡胤只要这样做,也就是一种释放信号的表现,可以让大臣们看出,赵匡胤想立他儿子为太子了。这样一来,必然会获得大臣们的支持。如果这时候再谈论迁都,大臣们明白赵匡胤的心思,就不会反对。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
我认为,赵匡胤没有这样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害怕打草惊蛇。因为如果这样做,固然能引起大臣的注意,大臣们也会反过来支持赵匡胤,但是必然会引起赵光义的极大警觉。如果引起了赵光义的警觉,那么就可能造成动乱。所以赵匡胤想的是先把都城迁到洛阳以后,再对他的儿子进行分封,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动乱了。
事实上,赵匡胤的这种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迁都议论发生后不久,就爆发了“烛影斧声”的事件,赵匡胤因此暴毙而亡。如果“烛影斧声”,真的是赵光义杀掉赵匡胤的话,那么,肯定是赵光义已经看到了危险。为了避免事情往不可收拾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才先下手为强,杀掉他的哥哥,干脆自己直接上位当了皇帝。
公元976年冬夜,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万岁殿暴毙,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千年后,现代科学技术为揭开这一历史悬案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尸骨鉴定探寻死因。尽管赵...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14 赵匡胤一生最爱的女人:贺氏——青梅竹马的永恒印记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王朝,其雄才大略与政治智慧为后世称道。然而,这位铁血帝王的一生中,最柔软的情感始终系于一人——他的结...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07 雍熙北伐失败原因解析:战略误判、将领失和与制度缺陷的三重困境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以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伐,试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因东路军岐沟关惨败、西路军杨业殉国而彻底失败,迫...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7-25 杯酒释兵权为何能成功:权力博弈中的智慧与妥协公元961年七月初九的夜晚,北宋皇宫中一场看似寻常的酒宴悄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宋太祖赵匡胤以“推心置腹”的姿态,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让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7-08 末代北汉主的汴梁岁月:刘继元投降后的生存轨迹与历史回响在五代十国的烽烟中,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统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当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的连城台上,看着这位曾经不...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27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 赵光义三位皇后:权力与情感的交织轨迹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作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其三位皇后的人生轨迹与北宋宫廷政治、家族权力格局紧密相连。从淑德尹氏的追封哀荣,到懿德符氏的早逝遗憾,再到明...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13 宋朝“柴氏不杀”的千年密码:从五代遗孤到皇权图腾在中国历史上,赵宋王朝对柴氏后裔的优待堪称奇迹。从太祖赵匡胤的“丹书铁券”到真宗时期的“柴氏见免”,从《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丹书护体”到南宋朝廷对柴氏子孙的...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柴进 2025-06-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