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是如何知道几千年前的事情的?这个问题不难解决,那便是参考前代史料。修史不是写小说,不能自由发挥,任何修史者都要参考史料,参考史料是修史的主要方法,比如班固修撰《汉书》,便明显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
可如你所知,司马迁修撰《史记》前,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全国各地的书籍都付之一炬,那些历史资料想必也被焚烧,司马迁从何参考史料?下面,就来给大家说一下司马迁修撰《史记》的史料来源。

秦始皇焚书,只烧掉了六国和民间收藏的书籍,秦国官方收藏的书籍并没烧。
据《李斯列传》记载,“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这也就意味着,司马迁修撰《史记》时,可以参考秦朝官方收藏的史料。
有人想必会说,项羽攻破咸阳后,在宫廷放了一把大火,把秦朝官方收藏的书籍也付之一炬,司马迁怎么可能参考秦朝的史料?
但大家不要忘了,项羽不是第一位进入咸阳的诸侯王,在项羽之前,刘邦便已攻破关中。刘邦入关后,诸将沉迷享受,而萧何却直奔秦朝皇家图书馆,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项羽所烧的,都是被萧何选剩下的,这些书籍的价值,肯定远不如萧何所搜集的。
而且,从理论上说,六国和民间收藏的书籍,都被秦始皇付之一炬,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书籍没有焚烧。
秦朝毕竟是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统治能力有限,秦始皇的权力,不可能深入到民间的每个犄角旮旯,有胆大的藏书爱好者,逃过秦朝地方政府的眼线,收藏几十本珍贵的图书,这完全可以做到。打个比方,当时地广人稀,书又不是大宗物品,夜深人静之时,偷偷往深山老林里藏几本书,谁能发现?比如著名学者伏生,便冒着杀身之祸,将《尚书》匿藏于壁中。
民间仍有私藏图书者,这恐怕是公开的秘密,甚至连秦始皇也能猜到,但又能如何?他不可能把全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掘地三尺。正因如此,汉朝建立后,由于朝廷图书馆馆藏有限,多次向民间征集书籍,比如汉武帝即位后,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集图书,广开献书之路。
此外,秦始皇虽然焚了书籍,但并没有杀死撰写书籍以及能背诵书籍的人,这也使得很多被焚烧的书籍,得以在汉朝重新面世。
汉朝建立后,曾派出大批官员在民间访问学者,其中有撰写过书籍但书籍被焚烧的,邀请他们重写撰写;或能够背诵某部被焚烧的书籍的,邀请他们默写。比如汉文帝便曾派晁错拜访伏生,向他学习《尚书》。当时,《尚书》虽然躲过了秦始皇焚书,却在战火中受到重创,篇幅不全,晁错此行,也是奉皇帝之命,希望伏生凭记忆把遗失的章节补全。
正因如此,先秦时代的图书虽然经秦始皇焚书和项羽放火之难,但还是保存和复原了不少,这便使得汉代学者修撰先秦历史时,能够找到较为权威的参考史料。顺便说句,司马迁是太史令,能够随意查找官方收藏的书籍,所以,这些劫后余生的珍贵图书,他都可以看到。
司马迁修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不像某些书呆子学者那样,窝在书房里闭门造成,而是将史料和实际调研结合。
比如他撰写《淮阴侯列传》时,便亲自跑到韩信的老家,进行访问调查。韩信的家乡人告诉他,韩信当年穷困潦倒时,便有远大志向,他的母亲去世,没钱安葬,可他是到处四处又高又宽敞的坟地。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迁并不轻信任何人的一面之词,为了证实韩信家乡人的话,他又亲自跑到韩信母亲墓地观看,发现果然如此。于是他把这段事实记载到了《淮阴侯列传》中。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社会生产能力还比较落后,因而对社会的破坏或改造能力也比较弱,许多古代的遗迹都还能看到。所以,司马迁在参考史料的同时,完全可以根据这些遗迹进行考察、验证,去伪存真。
这些正是司马迁得以创造煌煌巨作《史记》的原因。《史记》虽然不完美,有不少谬误之处,但绝对是最接近真实的记载先秦史料的巨作。《史记》中的不少记载,现在都已通过考古得到证实。
公元前98年,长安城笼罩在肃杀的寒风中。太史令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匈奴一事仗义执言,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刑罚,实则是西汉政治格局与军事战略交...
司马迁 2025-11-04 弘农杨氏开基者:杨敞的出身与人生轨迹作为西汉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杨敞不仅是弘农杨氏的始祖,更以司马迁女婿的身份成为历史焦点。其家族背景与仕途经历,折射出西汉中后期政治格局的深刻变迁。一、显赫家世:...
司马迁 2025-10-31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汉武帝的权力铁腕与史官的命运悲歌:司马迁宫刑事件再审视公元前99年,一场震惊朝野的案件将太史令司马迁推向生死边缘。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这位立志“通古今之变”的史官被汉武帝处以宫刑。这场刑罚不仅改变了司马迁的...
司马迁 2025-10-20 子婴身份之谜:秦始皇血缘中的“幸存者”与权力真空的产物秦朝末年,当赵高将玉玺塞进子婴手中时,这位仅在位46天的末代秦王,其身世却成为两千年来未解的历史谜题。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种矛盾记载:或为扶苏之子(始皇之孙...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13 薛宣与薛修:权力、伦理与亲情的千年博弈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记载了一对兄弟的恩怨:丞相薛宣与临淄令薛修因后母丧仪问题彻底决裂,这场冲突不仅暴露了汉代儒家伦理的实践困境,更折射出权力结构对亲情的撕...
班固 2025-10-09 司马迁所受宫刑:割除男性生殖器官的残酷历史司马迁,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的史学巨匠,因替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最终遭受了宫刑这一古代最残酷的肉刑。关于宫刑的具体操作方式,尽管史书未详载细节,但...
司马迁 2025-09-24 项庄身世之谜:楚国第一剑客的家族脉络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廉颇老矣:历史回响中的英雄迟暮与时代隐喻战国烽烟中,廉颇以“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的赫赫战功铸就铁血传奇,却在暮年遭遇“一饭三遗矢”的谗言构陷,最终悒悒而终。这个被司马迁载入《史记》的典故,历经两千余年...
廉颇典故 司马迁 2025-09-05 楚怀王是昏君吗?——从历史迷雾中探寻真相在战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楚怀王熊槐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刻画为“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的昏庸之君,但出土文献与后世研究却揭示出这位楚...
司马迁 楚怀王 2025-09-0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