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孝庄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孝庄太后死后,为何康熙停尸37年不肯下葬?
1688年1月27日,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的孝庄文皇后去世,享年75岁,举国悲痛,身为祖孙的康熙更是悲痛不已。孝庄文皇后一生聪明颖慧,贤达有为,受到朝野上下的尊重,因此她的去世也受到众人的重视。
按照惯例,应该要为孝庄文皇后选地入葬,但是孝庄去世后却停灵37年,直到康熙去世也都没有入葬,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孝庄文皇后
1613年,孝庄文皇后出生,从此一位搅动风云的女人物诞生。
童年的孝庄一直生活得无忧无虑,从小聪慧的她受到很多人的喜欢。13岁的时候,孝庄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俨然一副大姑娘的模样。此时哥哥吴克善护送她到了盛京,并成功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了侧福晋。
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孝庄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八年,其子福临即位,改年号为顺治,孝庄尊称为皇太后。此后一直辅佐顺治,推动国家的发展。顺治十八年世祖崩,康熙即位,孝庄被称为太皇太后。
孝庄平日生活节俭,平定三藩时,还把自己宫中节省下来的银两捐给出征的士兵,通过犒劳士兵大大鼓舞了士兵的锐气,她经常救济贫苦百姓,发粮赈灾,还会大力支持康熙的事业,因此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皇宫都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信任。
孝庄文皇后的遗嘱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皇后的身体越来越差,太医更是通知其病危,宫中上下都十分担心。
康熙皇帝作为孝庄文皇后一手辅佐上来的皇帝,对孝庄十分的尊敬和依赖,因此当孝庄的身体每况愈下时,他昼夜不离的守在孝庄的身边,不仅亲自给她端汤喂饭,煎制草药,甚至还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请求上天,减少自己的寿命来延长孝庄文皇后的寿命。
康熙曾在诵读祝文时含泪说道:“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
但是尽管如此,生老病死自有天意,任何人都阻拦不了,孝庄文皇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孝庄文皇后特地嘱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孝庄文皇后的遗嘱很明确,她不想与皇太极合葬,原因在于时间太久,合葬劳民伤财,实施费力;她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因此想要和顺治康熙待在一起。
祖母的遗愿,康熙字字记心,但是正是这个遗嘱把康熙给难倒了。祖母想将自己葬在顺治皇帝的附近,但是这样一来清东陵的现有规划布局就会被打乱,顺治帝原本作为规格最高的陵墓也会因此被打破,这显然是康熙不想看到的结果。
为何规制会被打破?原因很简单,顺治是孝庄的儿子,按照孝庄的遗愿是将自己安葬在顺治和康熙帝旁边。但是一旦将孝庄安葬在顺治帝清东陵的旁边,那就等于陪葬,母亲怎能作为儿子的陪葬呢?
这在历史上从来都没有人这样做过,这样做一定会被天下人说道,作为皇帝,他做不到。所以,康熙帝于情于理来说,他不这样做,不是不想,其实是他不敢这样去做。
可是,不这么做,又怎样去完成祖母的遗愿呢?这下彻底将康熙给难住了,原因就在于是否遵循孝庄文皇后的遗愿,陪葬在顺治的旁边,作为孝孙的康熙一时着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康熙将宫中有资历的大臣都召集起来,为此事商议,希望赶快商议出一个满意的方案。
难题的解决
好在,宫中还是高手能人齐聚,很快就有人想到了办法。有大臣建议康熙先不要着急将孝庄文皇后的梓宫下葬,而是先将其停放,等细细考量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康熙皇帝听后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在顺治皇帝的清东陵墙外为孝庄文皇后修建了一个临时的建筑,并给它取名为“暂安奉殿”。
这样一来,既满足了祖母要待在顺治帝旁边的遗愿,又不会不合规制,可谓是两全其美。
但是随着“暂安奉殿”的落定,康熙此后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于是就一直把孝庄停放在“暂安奉殿”,直到康熙去世,他也没有想出来解决的办法,于是这个难题就抛给了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深知这是一个难题,但是思路清奇的他硬是完美地解决了难题。
首先,他请来大臣为“暂安奉殿”测风水运势,得出大清国这些年之所以能够一直平步青云,国力昌盛,是因为“暂安奉殿”孝庄文皇后的庇佑,因此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其次,他认为“暂安奉殿”位于顺治帝清东陵大门的左边,自古以来,以左为尊,因此,尽管“暂安奉殿”靠近清东陵,也不会破坏规制,反而左边却显示出孝庄文皇后的尊贵,而且有清东陵院墙相隔,更不会成为陪葬一说。
因此,雍正他得出的结论便是:“暂安奉殿”就是最佳的选址,现在就在“暂安奉殿”的地方修建陵园能够很好的满足孝庄文皇后的遗愿,即待在顺治和康熙的身边,同时也不会破坏任何的规矩。
想法既然已经定下,雍正皇帝便下令开始修建陵园,并且给修好的陵园起名为“昭西陵”,至此孝庄终于下葬,困扰康熙帝半辈子的难题终于被顺利的解决。
可以说雍正聪明,也可以说雍正的投机取巧,但是无论如何,难题的顺利解决都离不开康熙皇帝一开始和大臣商议出的建造“暂安奉殿”。
孝庄文皇后遗嘱的漫长实现路上,虽然充满曲折,但是更多的却是康熙对孝庄文皇后的敬重和真意,是雍正对孝庄文皇后的重视和果断。当然,无论如何,这背后都有孝庄文皇后自身的魅力所在,她对国家,对皇帝,对百姓的重视和用心,值得后人为此尽心尽力。
公元1669年,康熙帝以“布库戏”为名诱捕鳌拜,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终结了鳌拜的权臣生涯。作为清朝三代元勋、满洲第一勇士,鳌拜在皇太极、顺治两朝立下赫赫战功,更在...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0 顺治帝身世之谜:入关首帝的皇室血脉溯源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其身世始终是清史研究的焦点。通过梳理《清实录》《清史稿》等正史记载...
顺治为什么出家 福临 2025-10-09 废后静妃:被历史迷雾遮蔽的蒙古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婚姻史中,顺治帝废后静妃的命运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政治悲剧之一。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公主,从母仪天下的皇后沦为史书失载的失踪者,其人生轨迹折射出清...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9-30 22岁太后佟佳氏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悲歌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年仅7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改元康熙。其生母佟佳氏以22岁之龄晋封圣母皇太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成为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后之一。然...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25 顺治皇帝:病逝之谜与出家传说的历史考辨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谱系中,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结局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民间流传他因挚爱董鄂妃去世而看破红尘,最终遁入空门;而正史则明确记载其因天花突发...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25 董鄂妃的真实历史:红颜薄命与帝王痴情的传奇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中,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短暂却耀眼,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董鄂妃,这位满洲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以其绝世容颜、出众才情与温...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16 孝康章皇后与董鄂妃:清初后宫的两位传奇女性在清初历史中,孝康章皇后与董鄂妃作为顺治帝后宫中最为瞩目的两位女性,常因身份关联引发误解。事实上,二者虽同葬孝陵、同为顺治帝后妃,却在出身、经历与历史地位上存在...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09-10 孝庄是故意坑容妃吗?——从权力博弈与人性弱点中寻找答案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容妃的命运堪称一场悲剧:从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沦为刷马桶的宫女,最终被马桶砸死。这场悲剧的起点,是孝庄太后临终前的一道懿旨——“不得废太子,...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2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姑侄共掌后宫:孝庄与孝端文皇后的权力共生与满蒙联姻在清朝初期的政治版图中,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与孝端文皇后哲哲的关系远非简单的姑侄亲情,而是满蒙联姻战略下权力结构的缩影。这对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姑侄,通过联姻、辅政...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孝端文皇后的女儿 2025-07-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