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刘备和孙夫人,很多人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他们之间的确是有真感情的,而刘备死后孙夫人投江,自然就是殉情之举。不过,这毕竟是小说的情节,真实历史是这样吗?孙夫人毕竟比刘备小了几十岁,而且孙夫人未出阁的时候,自然也是见识过很多优秀的男儿,父亲和两个哥哥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她的眼界又怎么会狭隘?她真的看得上刘备吗?
刘备和孙夫人的联姻毫无疑问的是一场政治联姻,也必然随着政治同盟的破裂而破裂,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孙夫人即使贵为孙权之妹,也无济于事!在《三国演义》中,对孙夫人的描写更加突出了她的悲情地位。可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历史上的孙夫人究竟对刘备是否有着真正的夫妻之情呢?在刘备死后,她真如《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投江自尽了吗?
刘备和孙权之间的这场政治联姻对曹操而言是最为致命的,因为就在这场政治联姻之后不久,孙刘联盟正式成立,东吴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虽说东吴把南郡借给刘备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但此举却向曹操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孙刘联盟不仅是纸面上的联盟,而是具有实际意义,并且开始实际操作的联盟。据史书中记载,曹操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得连笔都落在了地上,这种惊慌在曹操漫长的军事政治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可谓是“前有刘备失箸,后有孟德落笔”啊!
对于联盟的两位直接当事人而言,刘备是无所谓的,自己年近半百,娶了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媳妇,又得到了南郡大部,可谓是志得意满。可是孙夫人却是一百个不满意,《三国演义》中孙夫人非英雄不嫁,不在意对方年龄的描写那是小说家言,这种不满意在《三国志》和《华阳国志》中都有记载。并且,这种不满意并没有随着孙夫人嫁到荆州后得到改观,“一日夫妻百日恩”不适用于刘备和孙夫人这对政治夫妻。据《华阳国志 刘先主志》记载:“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人,皆仗剑侍立。先主每下车,心常凛凛。正劝先主还之。这段记载中“还”字应该是“远”的误写,因为刘备即使对孙夫人有千般不满意,可是为了孙刘联盟,也不会为了区区夫妻之间的不和谐就放弃国家大计。因此,法正在这里提出的建议是叫刘备疏远孙夫人,没事要少到孙夫人哪里去,以免祸起萧墙。从以上这些记载来看,刘备和孙夫人是没有丝毫夫妻之情的。
公元215年,孙权趁刘备全力与刘璋争夺益州的时候,派人叫孙夫人归宁,也就是回娘家。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孙权叫孙夫人回娘家的理由是因为吴太夫人病危,并且强调,要把阿斗一并带去。孙夫人不愧为女中豪杰,听到乃兄的指示后,马上行动,根本不和镇守荆州的诸葛亮打招呼。在《三国志》和《华阳国志》刘备的传记中,都没有提到吴太夫人病危的记载,其实,这个所谓的吴太夫人就是《三国演义》的虚构。
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其实并不是罗贯中的原本,而是由毛宗岗父子评点和修改过的。在修改过的《三国演义》中,毛宗岗父子加入了很多情节,诸如吴太夫人的人物虚构、吴太夫人病危、孙夫人在刘备死后投江而死等。经过毛宗岗父子这么一番改头换面,本来和刘备毫无感情的孙夫人服从孙权安排带阿斗回娘家,就变成了是受到了孙权的欺骗;刘备死后,孙夫人投江殉死就是有情有义,完全颠覆了历史。毛宗岗父子之所以这么写,还是出于拥刘思想在作怪,刘备的女人怎么能是无情无义之人呢?即使之前是这样,那也应该在刘皇叔的感召下,变得有情有义才是!因此,孙夫人在刘备死后投江之事纯属虚构。
既然孙夫人在刘备死后没有投江而死,那么,她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
乱世之中,女人是最苦的,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三国时期,妇女再嫁已经非常普遍,身份高贵的妇女成为统治者笼络政治同盟的工具;身份低下的妇女则成为了战争中被掠夺的战利品。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妇女再嫁好像是妇女地位的提高,但是在三国时期,妇女的再嫁往往是被迫的,不仅不是地位的提高,反而是地位低下的明证。
三国时期,频繁的战争使得男丁锐减,寡妇大量出现。为了保持住人口的增长,寡妇再嫁成为恢复人口增长的一个好办法。可是 ,这寡妇再嫁的对象却是以士兵为首要选择,这也是统治者们笼络军队的一种手段。而且,再嫁的寡妇从身份高贵和低下者无一例外。据《三国志 钟繇传》记载,曹魏的再嫁寡妇群体已经成为了一种稳定军心的资源,其范围包含了诸如已经封侯的军人。在那个以军功封侯的年代里,能够封侯的基本上都是高级将领,连他们的未亡人也未能幸免,直到钟毓建议,“......及士为侯,其妻不复配嫁”,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
刘备死后,孙夫人已经无法回到蜀汉,按照三国时期的惯例,似乎也应该归为再嫁的寡妇群体之中,孙权会放着这个优质资源不用?所以说,后世很多对孙夫人投江而死抱有怀疑态度的人们认为,孙夫人是改头换面被孙权嫁给了东吴其他豪族了。此说有一定道理,不过笔者认为还是比较牵强。理由如下:
其一、刘备夷陵之败后,驻军白帝城,已经和东吴和好,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孙权把孙夫人嫁给了东吴其他豪族,无疑是在打刘备的脸,这对日后的孙刘联盟不利。
其二、东吴和蜀汉虽然已经和好,但是孙夫人趁刘备不在荆州,要带走阿斗之举触犯了刘备的逆鳞,因为刘备毕竟只有一个儿子,是他唯一的接班人。孙夫人此举,彻底断了和刘备之间的夫妻之情,即使刘备为了孙刘联盟和东吴重新和好,可是也不能允许孙夫人重新回到蜀汉。
其三、刘备死后,蜀汉和东吴失去了荆州这个双方矛盾的焦点,孙刘联盟在真正意义上确定下来。在这种背景下,孙权会把孙夫人嫁与他人来破坏这个来之不易的联盟吗?虽然刘备和孙夫人不和,但是他毕竟是刘备的正妻,在刘备没有明确休妻的情况下,必要的脸面还是需要维护的。
其四、孙夫人投江而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孙夫人也缺少为刘备殉情的感情基础。如果是因为痛恨孙权而自杀也说不过去,因为孙夫人在嫁给刘备那时起,就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作用,这也是她在接到孙权命令就马上行事带走阿斗的原因。
那么,这个孙夫人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笔者认为,孙夫人既不能回归蜀汉,也不能琵琶别抱,继续为东吴作贡献,最有可能的是彻底隐居起来终老。因为她对于蜀汉的利用价值虽然没有了,可是东吴却要顾及蜀汉的脸面,只能是把她奉养起来。孙夫人,这个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悲情女子,就这样默默而终了。
在楚汉争霸的烽火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刺破了鸿门宴的虚伪和平。这位被司马迁以寥寥数笔记载的楚国...
司马迁 项庄 2025-09-23 刮目相看:吕蒙的蜕变与历史回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流传千年的成语,源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蜕变故事。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武将从“吴下阿蒙”到学识渊博的逆袭,更折射出中国古代对“终身...
吕蒙 2025-09-23 刘秀的成功太诡异了?解码东汉开国皇帝的“逆袭密码”公元23年的昆阳之战,28岁的刘秀以不足2万兵力击溃王莽43万大军,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后汉书》记载为“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会大雷风,屋...
刘秀 王莽 2025-09-22 鲁元公主的丈夫:赵王张敖——权力联姻下的命运交织在中国西汉初年的历史长卷中,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的独女,其命运始终与王朝政治紧密相连。而她的婚姻,更是权力博弈的典型缩影——丈夫张敖的身份,不仅承载...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吕后:历史褶皱中的复杂人性与权力镜像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吕后(吕雉)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既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统治者。关于她是否算“好人”的讨论,本质上是...
吕雉 刘邦 2025-09-22 张骞西域风云:娶妻生子的隐秘篇章与历史回响公元前138年,长安城门外,26岁的张骞手持汉节,率领百人使团踏上西行之路。这位汉代汉中郡城固人未曾想到,这场本为联合月氏共击匈奴的使命,将因匈奴的阻截演变为长...
张骞 2025-09-19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一位传奇与争议交织的女性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却又饱受争议的女性。她的一生跨越了多个朝代,见证了西汉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全过程,其身居后位长...
刘奭 2025-09-19 吕后为何不杀周昌: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与人性羁绊在中国历史上,吕后以手段狠辣著称,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赵王如意被毒杀等事件,均彰显其政治斗争中的残酷无情。然而,面对曾多次公开反对自己、甚至阻碍其诛杀赵王如意...
戚夫人 2025-09-18 田安:王莽家族的先祖血脉与历史转折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田安与王莽的关联犹如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战国末年至西汉末年的风云变幻。田安不仅是王莽的直系先祖,更是其家族从齐国贵族到新朝皇族的命运转...
王莽 2025-09-17 汉武帝征朝鲜:铁血东征与东亚格局重塑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以雷霆之势向朝鲜半岛发起远征。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不仅终结了卫满朝鲜的独立政权,更将汉朝疆域拓展至鸭绿江流域,在东亚历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刘彻 2025-09-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