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布与刘备为何会反目成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刘备的人生中,曾经有过一个难得的机会。当时刘备接受了陶谦的遗愿,成为徐州的主人。吕布则和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前来投奔刘备。如果刘备抓住这次机会,和吕布拧成一股绳,天下的形势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一、如果刘备和吕布合力,天下的形势。
刘备原本是依附在他的同学公孙瓒的麾下,在救援徐州的时候,才逐渐独立出来。徐州的统治者陶谦年老体弱,为了自己和部下的前途,他想把徐州交付给刘备。刘备则因为实力不足,对陶谦此举心怀疑惧。在经过一番波折后,刘备才在陶谦死后接管了徐州。
吕布从关中来到关东后,辗转在几个诸侯麾下生存。但是由于他生性高傲,最终和那些诸侯都闹翻了。最后,在张邈、陈宫等人的撺掇下,他趁曹操出兵徐州之机,夺取了大部分的兖州。但是由于吕布有勇无谋,在经过几番争夺后,吕布无法在兖州立足,被迫撤出兖州。
吕布在选择下一步的立足点是,选择了徐州的刘备。这是因为刘备和曹操原本就有矛盾,这样双方就有了共同的敌人。再加上刘备对于徐州来说是外来势力,立足未稳,也需要吕布这样的外援。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刘备收留了吕布。
如果刘备和吕布合力,整个关东将是另一番景象。首先吕布号称当时最强的武将,他的部下以骑兵为主,拥有强大的突击力。在白门楼的时候,吕布曾对曹操说过,如果你率领步兵,我率领骑兵,天下不足平定。当时曹操为此十分动心,险些动摇了杀死吕布的决心。

其次,吕布的军队和战法,正是曹操的克星。在曹操的一生中,对他威胁最大的人就是吕布。吕布的骑兵突击给曹军以沉重打击,虽然曹操足智多谋,可是依然多次败在吕布的攻击之下。正如吕布所说的,当时天下曹操最忌讳的敌人就是吕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吕布和他的部下与曹操仇深似海,无法进行调和。吕布袭取兖州是凭借了当地反曹势力的帮助,这些人对曹操的统治十分不满,决心和曹操战斗到底。在吕布战败之后,这些人随同吕布来到徐州,时刻不忘找曹操报仇。
在后来曹操与刘备联合攻打徐州的时候,吕布见势不妙企图和曹操议和。但是他的手下知道与曹操的仇恨无法调和,都要和曹操奋战到底。吕布对此也无可奈何,最后只得和部下一起抵抗曹军,直到白门楼被擒才向曹操乞降,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吕布和他的部下完全可以克制曹操,这也补上了刘备的短板。刘备最大的敌人就是曹操,面对曹操,刘备几乎每战皆败。因此,如果刘备和吕布合力,他就可以让吕布压制曹操的兖州,自己则向其他方向上发展自己的势力。

当时刘备对于周边的势力,拥有自己的优势。他可以逐步消灭袁术、张绣、刘表等势力,抢先在孙策之前统一东南。这样一来,刘备就可能成为拥有徐、豫、荆、扬等州的庞大势力。曹操在袁绍和刘备的夹击下,早早就被消灭。到时候,和袁绍决战的人就会改为刘备了。可惜由于吕布反目袭取徐州,让这些前景付诸东流。
二、刘备和吕布无法合力的原因。
在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帮助他抵抗张鲁的时候,他手下的黄权就劝谏刘璋不要让刘备入境。他说刘备有骁勇之名,如果让他来到益州,以部下的地位对待他,刘备肯定不会满意。如果以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则一国不容二君,如果客人有泰山一样的安稳,则主君有累卵一样的危险。
但是刘璋没有听从黄权的进谏,还是让刘备进入了益州。最终刘备不但没有与张鲁交战,反而回师夺取了益州。如果我们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它和当年吕布投奔徐州,几乎是如出一辙。只是当时刘备手下没有黄权这样的智谋之士,可以向他进谏而已。
刘备和吕布无法合力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吕布来到徐州,只是暂时来刘备这里避难,进行休整,而不是心甘情愿地做刘备的部属。吕布此人心高气傲,他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有其极。连他的主公董卓、丁原都被杀之不疑。
这种视名利如命的人,自然也对自己的所得十分珍惜。他在诛杀董卓之后,被汉献帝封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温侯。和拥有这些名誉的吕布相比,刘备则是一无所有。吕布自然对刘备根本没有多少尊重,更不要说对他心服口服了。
这一点连张飞都看了出来。吕布只不过是拿徐州做避难所,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屈居人下的诚意。所以在吕布称呼刘备为贤弟的时候,张飞不由得怒发冲冠,对吕布大加呵斥。被张飞说穿心事的吕布对此只能哑口无言。看出吕布不会为己所用后,刘备把他安置在小沛,还想让他作为自己的声援。
此后发生的事情,就和黄权劝谏刘璋所说的一样,吕布成为了徐州的宾客,同时也变成了徐州的隐患。由于一国难容二君,最后发生了吕布趁刘备领兵在外,袭取徐州的事件。有人把这件事归咎为张飞饮酒误事,其实这件事的发生,早在吕布投奔徐州时,刘备对他采取的待遇就注定了。
结语:
当年吕布和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前往投奔徐州。刘备得到吕布的帮助,完全可以施展自己的报复。他可以利用吕布克制曹操的特点,让吕布压制曹操,阻止他向徐州的发展。自己则消灭周边的割据势力,夺取豫、扬、荆等州,成为庞大的军事集团。这样,曹操将会在袁绍与刘备的夹击下最先灭亡,天下将在袁绍和刘备之间展开争夺。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但是吕布并没有成为刘备的部下,还袭取了徐州,让刘备成为没有根据地的孤军。这是因为吕布在投奔徐州的时候,就没有屈居人下的诚意。而刘备以宾客之礼对待吕布,也为后来发生的一切埋下了隐患。这样,刘备最大的机会也就因此流失了。
公元222年的夷陵战场,烈火吞噬了蜀汉军队的营寨,也焚毁了刘备兴复汉室的最后希望。这场惨败不仅让蜀汉元气大伤,更将刘备的军事生涯推向终点。深入剖析这场战役,会发...
刘备 2025-11-20 败而不馁,泣中藏仁:刘备的逆袭密码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烽烟中,刘备以“常败将军”的形象屡战屡败,却又以“仁德之君”的声誉广受尊崇。他既非出身显赫的权贵,亦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资本,却在群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11-20 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仍选刘备”:历史抉择背后的深层逻辑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选择刘备这一决策,常被后世反复探讨。有人质疑“诸葛亮明知三分天下,为何还选择当时实力最弱的刘备”,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忽略了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11-19 夷陵烽火中的权谋博弈:曹丕为何错失联合蜀汉灭吴的良机?公元221年,长江流域战云密布。蜀汉昭烈帝刘备亲率数万大军,以"为关羽复仇"为旗号,气势汹汹东进伐吴。这场被后世称为&...
关羽 刘备 2025-11-18 奇门遁甲难掩战略困局:诸葛亮兵败的深层逻辑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卧龙"之名横空出世,凭借《隆中对》的战略蓝图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他精通奇门遁甲之术,草船借箭、借东风、空...
诸葛亮 刘备 2025-11-17 襄樊之战:战火纷飞下的刘备知情之谜东汉末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一场在荆州大地展开的襄樊之战,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三国局势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场战役不仅关乎曹魏、蜀汉、东吴三方的利益,...
刘备 2025-11-14 三国单挑场:谁能撼动张飞的“万人敌”地位?在三国武力值的天平上,张飞始终是那个让对手胆寒的砝码。从虎牢关前与吕布酣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到当阳桥头独退曹军百万雄师,这位“燕人张翼德”用丈八蛇矛在史书上刻下...
吕布 张飞 2025-11-13 邓方:蜀汉南疆的果敢守护者与夷夏交融的奠基人在三国群雄逐鹿的西南边陲,邓方以轻财重义的品格与果敢决绝的军事才能,成为蜀汉政权镇守南中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荆州南郡的将领,自刘备入蜀后便扎根益州,以庲降都督之...
刘备 2025-11-13 蜀汉军权图谱:从“五虎虚名”到实权铁三角的权力真相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五虎上将”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深入史实,会发现这一称号更多是刘备为平衡各方势力而设的“政治秀”。真正掌握军权、能独立调兵遣将的将领,仅...
刘备 2025-11-13 蜀汉储君的智囊团:刘禅太子时期的三位核心心腹解析在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中,储君的成长环境往往决定着王朝的未来走向。作为蜀汉开国之君刘备的嫡子,刘禅在太子时期便已构建起独特的权力网络,其核心班底由霍弋、费祎、董允...
刘备 刘禅 2025-11-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