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跟柴荣关系有多好?他建立北宋后,对柴荣后人为何这么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赵匡胤厚道的,我真的不了解咋说了。把人家江山抢了,因为没杀掉他们家的人,所以就说他厚道?
要了解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柴荣把赵匡胤当成亲兄弟一样提拔,可以说赵匡胤是柴荣最信任的人,就冲这份情谊,赵匡胤也不能做这种事情。
当然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诸葛亮,大多数人都是司马懿。只不过司马懿和曹家皇族的关系,远不及赵匡胤和柴荣的关系,所以说赵匡胤的确太对不起兄弟了。

柴荣那几个娃,的确被赵匡胤给保住了,而且小日子还不错。但是这不是老柴家原谅赵匡胤的理由。
比如说有人抢了你所有家产,再从里面拿出一百块还给你,然后你还得感恩戴德,觉得这个人很厚道吗?因为其他人抢了你的财产,是不会还给你一分钱的,我想没有这种道理。
柴荣跟赵匡胤,那是过命的兄弟。
赵匡胤早年在四处游历,随后投靠了后汉枢密使郭威,这个时候他是郭威的养子柴荣的手下,而且一直跟柴荣待在一起。
郭威称帝建立了后周以后,柴荣被封为开封府尹,而赵匡胤紧随其后,被封为开封府马直军使。这期间他们俩结下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那就是铁一般的战友关系。
三年以后,柴荣继位成为了后周的皇帝,赵匡胤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禁军统领。柴荣将宫中的护卫全部交给赵匡胤,等于就是把全家老小的性命都交给了他,可见柴荣对赵匡胤的信任,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柴荣是很心疼赵匡胤的,当初他们合伙攻打北汉都城太原的时候,赵匡胤的肩膀被箭射中,柴荣果断将他撤离战场。这要是一般的将领,可能柴荣都不会过问一下。此后就不断给赵匡胤加官进爵。

此后赵匡胤又跟着柴荣南征淮南,重创南唐军队,因功被柴荣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这是个啥官职呢?清代的九门提督大家应该听说过,类似于这个官职。也就是说整个京城的所有安危,都由赵匡胤一个人说了算。
柴荣带着赵匡胤一起攻打寿春的时候,赵匡胤再次立功,除了殿前都指挥使,柴荣又给了他义成军节度使的职位。也就是说赵匡胤又是封疆大吏,又是京城警备司令部一把手。
柴荣北伐的时候,得到了一块木板,上面刻着:点检作天子。这件事引起了柴荣的怀疑,因为当时张永德担任殿前都点检,为了消除张永德的威胁,柴荣便让赵匡胤担任了殿前都点检。我就不明白了,你怀疑张永德会谋反,为什么就不担心赵匡胤呢?这就是柴荣对赵匡胤的情谊。
39岁的柴荣去世以后,更是以托孤重任,将年仅7岁的柴宗训托付给了赵匡胤。我实在是想不通,如此情谊,赵匡胤居然还能做得出反叛的事情来。所以说这世上一切事情都不是牢不可破的。

柴荣的几个儿子,要么失踪,要么早逝,哪来的善终?
柴荣一辈子有7个儿子,但是前面三个在郭威造后汉的反时,都被后汉给杀了。所以柴荣去世的时候,只留下了4个儿子。
这4个儿子里,年仅7岁的柴宗训年纪最大,所以成为了柴荣的继承人。其他3个岁数实在是太小了,在赵匡胤谋反的时候,压根就没有任何话语权。
另外3个儿子分别是曹王柴熙让、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那么他们都是什么下场呢?很惋惜的是,我认为这3个人的下场都不怎么样。
其中柴熙让在赵匡胤建国以后,就消失不见了。有史料表面,为了躲避赵匡胤斩尽杀绝,柴熙让更名改姓躲起来了,类似于朱允炆一样,谁了解真的假的。柴熙谨在赵匡胤建国后4年就莫名其妙去世了。史料中基本没有记载他的死因,不过他死的时候岁数太小了,估摸着都没有10岁。柴熙诲是柴荣最小的儿子,在赵匡胤称帝的同时,他和哥哥柴熙让一起消失了。但是也有史料表明,柴熙诲被岳父卢琰给收养了,改名为卢璇。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收养是真的,为什么要改名换姓?不是说赵匡胤优待柴氏一门吗?正大光明地出来接受赵匡胤的供养,难道不香吗?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赵匡胤真的对柴家人好,那么柴熙让和柴熙诲就用不着更名换姓了。如果更名换姓是假的,那么我们又可以认为,他们俩都被赵匡胤在兵变时给害了。
所以说柴荣的这三个儿子,基本上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我们凭什么替老柴家去原谅这个虚情假意的赵匡胤呢?
至于柴宗训,一直活到了20岁,这就是大家称赞赵匡胤的地方。他们认为赵匡胤实在是大度啊,居然让柴宗训活到了20岁。这还不是强盗逻辑吗?难道柴宗训要感恩戴德吗?
柴宗训禅让大位以后,被赵匡胤封为郑王,安置在了房州。房州是什么地方?中国著名的四大流放地之一,你以为柴宗训是去享福的吗?那是去受苦的。从秦朝到宋代,先后有14位帝王将相被发配到房州,基本都是老死山林,能回去的只有唐中宗李显一个。

总结:啪啪打脸的遗训,纯粹是一场政治作秀。
赵匡胤临终前曾经嘱咐后人,一定要对柴家的后人好,不得加刑,更不得连坐。可是赵匡胤的这一遗训,只留在了野史之中,理由是这份遗训非常秘密,甚至连当朝宰相都不了解。
为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偏偏要相信野史的记载呢?如果野史可以佐证这段历史,那么三国演义也可以佐证三国的历史了。
至于说什么柴宗训的几个儿子日子都过得不错,我就想了解,这又是哪本野史里写的?柴宗训的那几个儿子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根本就没有任何正史记录,甚至他们的生卒年都没有写清楚,就以讹传讹地传开了。
一直到了宋徽宗时期,柴家的后人早就已经不知所踪了。所以宋徽宗才让人找了个姓柴的继承柴家的香火,表示咱们老赵家可没有亏待你们柴家人。这种作秀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参考资料:《宋史》、《旧五代史》
五代至北宋初年,一位出身河北临清的将领以军功立身,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三朝,最终在北宋官至太子太师,封邠国公。他就是王彦超——一位在战场上以勇猛著称,在朝堂上以...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24 皇位传承之谜:赵匡胤未传子嗣的深层动因与历史逻辑公元976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猝然驾崩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后改名赵炅)以“金匮之盟”为由继承大统。这一权力交接引发千年争议:赵匡胤有四子存活至成年,为何最终...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10-22 兵权与枷锁:古代将军手握重兵却难造反的深层逻辑在古代中国,将军手握数万乃至数十万重兵,看似具备改朝换代的实力,但历史长河中真正成功的案例却屈指可数。从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到安禄山的“渔阳鼙鼓”,这些特例背后...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15 皇权传承的隐秘逻辑:赵匡胤传位弟弟的深层动因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猝然崩逝于万岁殿,次日其弟赵光义即位,史称宋太宗。这场“兄终弟及”的权力交接,打破了自夏商周以来“父死子继”的皇位传承传统,更因“烛影...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14 投机者的困局:陶谷与赵匡胤的权力博弈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政权更迭如走马灯般频繁。在这场乱世中,一位名叫陶谷的文人凭借政治投机步步高升,却在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陷入“献诏有功却终不得重用”的尴尬境地。他...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13 双帝治术论:赵匡胤与赵光义的治国能力比较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与宋太宗赵光义这对兄弟帝王,以截然不同的治国风格塑造了北宋初期的政治格局。通过对比二人在军事战略、中央集权、文化政策及历史影响等维度的...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10-11 赵匡胤迁都长安之议:赵光义反对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战略考量公元976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统一中原后,提出了一项震动朝野的计划——迁都长安。这一决策背后,既有对都城安全性的战略考量,也暗含着对皇权继承与政治格局的深远...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9-26 赵光义即位后朝臣沉默之谜:权力博弈与历史惯性下的必然选择公元976年冬夜,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于万岁殿,次日其弟赵光义即位为帝。这场看似突兀的权力交接,却未引发朝臣大规模反对,其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必然结果。从权力结...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9-26 赵匡胤传位之谜:为何舍子取弟背后的历史逻辑公元976年冬夜,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其弟赵光义仓促继位,史称“烛影斧声”事件。这场皇位更迭打破了中国传统“父死子继”的继承惯例,引发后世千年争议。结合《宋史...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9-26 乱世双雄:钱镠与赵匡胤的生存智慧与历史抉择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火纷飞,两位出身迥异的豪杰——钱镠与赵匡胤,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在乱世中崛起。钱镠从贩私盐的底层青年成长为“保境安民”的吴越王,赵匡胤则从后周...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