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生中并没有皇后,大多数人猜测和他的母亲有关,因为赵姬所做的事情,使得嬴政对女性没有任何好感,也不愿让大权旁落,造成后宫干政的局面,又或许是有其他种种原因。而历史上又一直都有一个传闻,说秦朝著名的宫殿阿房宫的修建,也是因为一个女子,是嬴政为了自己最爱的女子修建的宫殿,但是这种说法毕竟是后人附会,真实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秦始皇与阿房女的事情发生在秦军大战岭南的百越部落的时候。当时秦军为了攻打岭南的百越,需要从北边运送粮食到南边,但天气又极为炎热,因此秦始皇便下令凿渠以汇通湘江与漓江,这样就能够使粮食的运输更便捷。然而就算解决了粮食问题,秦军与百越军的对峙也不是一时半伙能够解决的,他们就这样一直对峙着过了整整三年多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慢慢的消耗,北方的秦国士兵中发生了瘟疫,阵脚大乱。这个时候百越的军队却矛盾了,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次秦军士气大乱攻打他们,那或许会有战胜秦军的机会。然而如果攻打秦军,又可能让自己的军队也染上瘟疫。因此这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就在百越军纠结的时候,他们的首领想出了一个对策,就是让一名当地的采药女子混入秦军当中刺探敌情,顺便治好控制瘟疫,等病情稳定了,秦军处于恢复期间的时候再一举进攻。这名采药女子就是阿房女,她装着一大堆草药运往秦军,帮助了秦军解除了瘟疫,而嬴政也因此大喜想要当面感谢阿房女。谁想到嬴政一见到阿房女的时候就立马被惊呆了。这个女子与自己小时候相识的一个小女孩是如此相像!
秦始皇回忆起来,当时自己在赵国邯郸沦为人质,期间总被欺负打得遍体鳞伤,而正是阿房女为他疗伤,而两人也因此互生情愫。只是后来嬴政返回秦国,两人便再也没有了见面的机会。而如今两人竟然如此有缘的重逢。后来经过阿房女的游说,百越之地与秦国达成了和平谅解,嬴政让赵佗当了南约的第一任王,而岭南地区也正式列入了中国统一的版图。与此同时,嬴政对阿房女表露心意,许诺等自己当上皇帝,一定给阿房女名分。只可惜最后事与愿违。
虽然阿房女为秦国与百越的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时秦朝的大权却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即使当时年轻的嬴政已经升级为秦王,却空有实权。因此想要给阿房女的愿望也无法实现。直至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之后,握有大权,阿房女却已去世。所以嬴政为了纪念自己心爱的女子,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起了阿房宫。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历史上没有嬴政的花边新闻,是因为他钟情于阿房女,也为她伤透了心,再也无法倾心于别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于骊山。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
《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阿城因地近长安就往往成为屯兵的地方。“苻坚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据阿城。初,民谣曰:‘凤凰、凤凰,上阿房’。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梧桐数千株于阿城,以待凤凰之至”( 《十六国春秋》)。
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关,自泾阳趋司竹,也曾经屯兵阿城。颜师古说:“以其墙壁崇厚,故俗为阿城”。大约到了宋代,阿城被夷毁。宋敏求在《长安志》一书中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宋敏求根据实际踏查,最早揭示出阿城“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已得到了考古验证。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韩信手握30万精锐之师,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变量。项羽派武涉游说,谋士蒯通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甚至刘...
项羽 韩信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生死博弈:戚夫人之死背后的深层逻辑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王翦:战国名将的传奇人生与智慧归隐在战国烽火连天的岁月里,王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智慧,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人物。他的一生,既是征战沙场的辉煌史诗,也是功成身退的智慧典范。一、少年从...
王翦 2025-11-14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乌江渡口的历史迷思: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探析公元前202年寒冬,垓下战场硝烟未散,西楚霸王项羽率800余骑突围南逃。当这位31岁的军事天才在乌江边面对亭长的小船时,他选择将乌骓马赠予船夫,转身步战至力竭自...
项羽 2025-11-13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章邯:大秦帝国的末路战神,以囚徒之军撼动乱世在秦末烽烟四起的乱世中,章邯以一介文官之身临危受命,率领骊山刑徒组成的军队横扫六国复国势力,连斩楚军统帅项梁、齐王田儋、魏王魏咎等名将,甚至在巨鹿之战前与项羽形...
章邯 项羽 2025-11-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