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陈桥兵变真相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赵匡胤展露头角
最终结束五代十国混乱局面、建立一统帝国的是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出生于洛阳,父亲赵弘殷是五代时期的一位武将,到956年已升任为后周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赵匡胤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习骑射,948年,时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招募士兵,22岁的赵匡胤便参加了郭威的大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郭威建立后周时,赵匡胤因战功已升任为禁卫军东西班行首,同时受到柴荣的欣赏。953年,柴荣任开封府尹,赵匡胤便到开封府为柴荣效力,改任开封府马直军使。954年,柴荣做皇帝,赵匡胤调至禁军任职。在后周与北汉的高平之战中,赵匡胤等少壮派将领临危受命,拼死作战,终于获得高平会战的胜利,并开始受到柴荣的重用。此后赵匡胤参与柴荣整顿禁军的工作,为他在禁军中发展自己的势力提供了方便。956年,赵匡胤随柴荣征战南唐,再立战功,并很快被提升为同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
当时的后周禁军中,可能夺取柴荣皇位的将领有三个人。一个是张永德,他是郭威的女婿;一个是李重进,他是郭威的外甥。
郭威去世前,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为马步军都虞候。高平之战后,柴荣整顿禁军,升任李重进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地位高于张永德,引起张永德的不满。于是柴荣特别为张永德设置了殿前都点检一职作为殿前司的最高长官,而让赵匡胤继任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与张永德既是皇亲,又是禁军的最高将领,却处处钩心斗角,引起柴荣的不满与防范。军伍出身的赵匡胤由于地位较低,又从来循规守矩,被柴荣认为是比较容易控制的,逐渐成为柴荣在禁军中最为信任的人。
谣言四起的“点检作”
959年,柴荣在北征契丹途中,莫名其妙得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作”三字。联想到京师盛传“点检作天子”的流言,柴荣明显意识到禁军将领对皇权的威胁。不久柴荣病逝,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按照柴荣临终前的安排,由宰相范质、王溥知枢密院事,宰相魏仁浦兼枢密使,三相并掌军政大权;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同平章事韩通裁决军务。李重进被安排离开京城去防御河东,不久又被柴宗训命令去镇守扬州;张永德被罢去殿前都点检之职,先后被安排到澶州、许州驻守;赵匡胤则升任为殿前都点检。而觊觎后周皇位的第三个人,就是这位柴荣死后唯一留在朝中的禁军高级长官、善结人缘又颇爱读书的赵匡胤。
赵匡胤一直在禁军中发展自己的势力。赵匡胤和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赞、王政忠这些人结拜兄弟,组成“义社”时,他们都还是郭威部下的低级军官。
经过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到后周末期,由于赵匡胤晋升最快、官职最高,成为义社兄弟的首领。而这时,赵匡胤的这些义社兄弟都已成为禁军的中高级将领,如石守信和王审琦分别为殿前都指挥使和殿前都虞候;韩重赞则是殿前司骑兵主力控鹤军都指挥使;李继勋在高平之战后升任殿前都虞候;刘廷让任侍卫司龙捷右厢都指挥使;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等人应当也是禁军中级以上军官。赵匡胤父亲在禁军侍卫马军司中从低级军官升到高级军官,任职长达30年之久,也有很多部属、好友。此外,慕容延钊、韩令坤、高怀德、赵晁等禁军将领,都和赵匡胤关系不错。可以说,除了韩通,朝中禁军将领都在赵匡胤势力范围之内。同时,赵匡胤也积极组织自己的智囊班底,其中以幕僚赵普和胞弟赵光义为首,其他还有吕余庆、刘熙古、沈义伦、李处耘、王仁赡、楚昭辅等人。
五代兵变的历史传统
五代武人对于拥立自己的将领当皇帝的把戏一定烂熟于心。
后周太祖郭威,就是在北上抗辽途中发生兵变,将士撕黄旗披于其身,而被拥立为帝的。这样的兵变一旦成功,参与其中的将士就成为开国功臣而大获利益。因此兵变不仅对于其首领,而且对于将士们来说,都充满了利益的诱惑。960年,赵匡胤就是以这种“五代”式的办法登上皇位的。
后周显德六年(959)十一月,镇州、定州报告朝廷称,契丹与北汉联合进犯后周边境。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后周朝廷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北上抵御。
初三晚,大军抵达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有将士开始煽动军心,说新皇帝年少无知,为他卖命得不到好处,还不如让都点检赵匡胤当皇帝,他一定不会亏待大家的。兵变很快就酿成,据有的史书记载,当时,都押衙李处耘将兵变消息报告赵光义和赵普。赵光义与赵普一面派人火速到京城,通知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殿前都虞候王审琦,让他们为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做好准备,一面部署兵变将士,准备拥立赵匡胤为帝。第二天清晨,将士们全副武装,包围赵匡胤营帐,赵光义与赵普入内劝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并将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向兵变将士提出三项条件,即不得侵犯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凌辱后周的大臣,不得掠夺百姓与国家的财产,然后指挥兵变大军迅速返回京城开封。
开封城在石守信等人的控制之下,因此兵变大军顺利入城。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还没来得及集结大军,就被殿前司将士王彦舁率兵追杀,全家遇害。兵变大军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就夺取了政权。
宰相范质要求赵匡胤按儒家的礼仪来完成政权的更替,以显示新朝的合法性,并善待后周皇室成员。赵匡胤欣然接受,当日就在崇元殿行禅让礼。后周的翰林承旨陶毂从袖中拿出禅位诏,交由兵部侍郎窦仪宣读。禅位诏是以后周小皇帝的口吻向全国宣布的内容是:后周失去政权是因为后周皇室已失去了民众的拥护,赵匡胤继承皇位是因为上天的旨意,为了顺应天意与人心,后周非常乐意将政权交给赵匡胤。
完成禅让大礼后,赵匡胤就做上了皇帝。因为赵匡胤曾任后周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此定国号为宋。宋代仍然定都在开封,并将这一年的年号改为“建隆”,寓意“创造蓬勃兴盛的新时代”,赵匡胤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
兵变成功的后续操作
建立宋代后,对于关系政权安危的各类人员,赵匡胤都迅速赋予恩赐与安抚。首先是对参与或支持兵变的“开国功臣”,如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等,以及策划兵变的幕僚和自己的智囊团,如刘熙古、赵普、吕余庆、沈义伦、李处耘等,分别予以重用;其次是对原来后周的文式大臣一概留任,并对领有重兵的将领加官晋爵,如防御辽军至关重要的侍卫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以及驻守潞州的李筠和驻守扬州的李重进等等,这时都升了官。同时封柴宗训为郑王,让他迁居西京洛阳,并礼遇原先臣属于后周的割据政权。
但新建的宋代只控制了首都开封及部分地区,各地节度使大多观望局势变化。后周昭义军节度使、驻守潞州的李筠是后周建国功臣,抗击北汉的主将,资历远高于赵匡胤,对赵匡胤代周建宋十分不满。但李筠不敢立即起兵,直到四月才与北汉结盟,率军向开封讨伐赵匡胤。赵匡胤先派石守信、高怀德等分道迎击,到六月亲率大军对付李筠,将李筠包围在泽州城中。破城之后,李筠投火自杀。
宋军继而进攻潞州,李筠之子李守节投降,赵匡胤平定潞州。
李筠举兵后,驻守扬州的李重进派亲信翟守询前往联络,试图联合李筠共同举兵。不料翟守询到开封向赵匡胤报告了这件事情,赵匡胤为了防止李重进与李筠南北呼应使局面复杂,便让翟守殉说服李重进暂缓发兵。翟守殉回去照办。赵匡胤还遣使赐李重进铁券誓书,稳住李重进。到九月李重进在扬州起兵时,李筠早已平定。赵匡胤派石守信领兵讨伐,十月赵匡胤再次亲征,十一月即攻破扬州城,李重进全家自焚而死。
赵匡胤平定李筠和李重进叛乱后,其他心怀不满而势力不济的地方藩镇只得屈服,赵匡胤基本稳定政权更替后的局势。
陈桥兵变的本质
陈桥兵变被称为宋初三大疑案之一,主要是对赵匡胤事先是否了解兵变计划而众说纷纭。在宋代官方文献中,陈桥兵变被说成是赵匡胤事先完全不知内情的。但现代史家一般认为,这次兵变是赵匡胤集团蓄谋已久的,并找出了种种蛛丝马迹。比如,代周前京城“点检作天子”的谣传、兵变将士预先准备的黄袍、陶毂预先准备的禅位诏书等等,种种迹象表明,许多人都预知了这场兵变的来临,而作为兵变主角的赵匡胤居然对此毫不知情,显然并不可信。
然而理解这个事件的关键并不在于赵匡胤是蓄谋发动了兵变,还是被迫接受了兵变的事实。关键在于,五代时期频繁发生兵变导致政权更替的事件,为什么偏偏是赵匡胤这次兵变结束了五代武人相互攻伐的混乱政局?首先,人心思定,长期的战乱和虐政给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结束这种局面是人心所向;其次,五代时期的政权过于短命,统治者对此感到担忧,有为的统治者开始思考长治久安的策略;同时,时势造英雄,当旧的腐朽的政治势力相继消亡后,像郭威、柴荣这样的平民君主已经开始澄清政局、一统天下的政治事业。
当赵匡胤继承了郭威、柴荣的政治遗产时,一统汉民族各分裂政权、确立新的政治秩序,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既定的政治潮流;而为了彻底防止类似陈桥兵变事件的再次发生,赵匡胤比以往君主更加着意从制度上加强皇权。宋初的历史,就是围绕着一统全国、加强皇权、确立新的政治秩序等核心问题渐次展开的。
在五代十国的动荡岁月里,赵弘殷以禁军将领的身份在乱世中谋求生存,而他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并非其军事成就,而是他培育出三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儿子——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10 赵廷美:从赵匡美到赵廷美的命运沉浮与改名背后的权力博弈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名字不仅是个人标识,更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北宋皇室成员赵廷美的一生,便因两次改名折射出皇权更迭的残酷与复杂。作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幼弟,他本名赵匡...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03 赵匡胤的三个典故:历史长河中的帝王智慧与人性光辉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开创了宋朝三百余年的基业。他的传奇人生不仅体现在“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更...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9-02 赵匡胤与周娥皇:野史浪漫与历史真相的碰撞在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赵匡胤与周娥皇的故事常被赋予传奇色彩,甚至被演绎成一段跨越南北的凄美爱情。然而,拨开野史的迷雾,结合正史与权威史料,这段“情缘”实为后世想...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娥皇 2025-08-22 赵匡胤尸骨鉴定死因:千年谜案的科学解密之路公元976年冬夜,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万岁殿暴毙,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古谜团。千年后,现代科学技术为揭开这一历史悬案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尸骨鉴定探寻死因。尽管赵...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14 赵匡胤一生最爱的女人:贺氏——青梅竹马的永恒印记在中国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大宋王朝,其雄才大略与政治智慧为后世称道。然而,这位铁血帝王的一生中,最柔软的情感始终系于一人——他的结...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8-07 杯酒释兵权为何能成功:权力博弈中的智慧与妥协公元961年七月初九的夜晚,北宋皇宫中一场看似寻常的酒宴悄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宋太祖赵匡胤以“推心置腹”的姿态,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让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7-08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张永德与后周:功臣末路的政治迷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其子柴宗训年仅七岁继位。主少国疑之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剧变中,后周重臣、郭...
柴荣郭威什么关系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3 宋史记载什么时期:一部贯通两宋三百二十年的历史巨著《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元朝史官编纂的纪传体断代史,完整记载了北宋与南宋两个阶段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至1279年南宋灭亡,共计三百二...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