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为什么失败?他的统帅能力是问题所在?普遍认为淝水之战不是人多的问题,主要是苻坚这个人统帅能力有极大的问题,苻坚扫平北方主要就是靠王猛,这个王猛不得了,是个类似诸葛亮那种猛人,搞政治、搞阴谋、搞军事都极其厉害的一个人物,可惜就是死得早,而且他死的时候已经告诫苻坚不要早图东晋,先整合内部,苻坚没听,苻坚重用慕容垂(类似司马懿那种阴谋家,打仗很厉害,搞阴谋更是行家),苻坚其实是走类似刘备的路线,但能容人却不能驾驭人那种角色,他比刘备真差不少。

我觉得王猛的意思是“大王您这个军政水平,我死了您就就别去打仗了,好歹安安稳稳过完一辈子”。应该不是,王猛的意思是让苻坚先整合内部,然后在徐图东晋。前秦是个仓促建立的大帝国,内部纷争隐忧很多,而且王猛眼光很毒,他看中的那几个反骨仔后来都跳得很厉害。

王猛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培养一个继承人(可能也来不及或者没时间),苻坚基本上就是个志大才疏的君主,看他被慕容垂玩于股掌之上就知道了,他很喜欢欣赏慕容垂,但他完全没能力识破和控制慕容垂。天妒英才有时候其实是人妒英才,继承人也可能被干掉。再说这些人都是不世出的,哪有想找就有的。苻坚的弟弟芙蓉就是王猛的学生啊,不过在淝水之战中阵亡了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的,突然想起来武侯了,武侯要不死等到魏国内乱会咋样。王猛如果能再多活一二十年,先整合内部,然后对东晋一通操作(离间君主和权臣的关系),东晋如果发生内乱就是灭亡之时,东晋如果不乱也完全立于主动优势地位。丞相就没那么好命,他不死司马懿和魏国小皇帝还有魏国朝廷都相当团结,因为丞相能力实在在惊人对魏国威胁极大,非得他死了魏国才开始真正的内乱。

符坚的大军几时打到长江边了?淝水一直在淮南流进淮河,算作淮河支流。另外一支流到巢湖,最后汇入长江,算长江支流,就因为这样,算是打到长江边了?江淮在军事和战略上属于一个地区,所以潜意识里不小心当成一块的了。淝水之战确实是在淮南,大概八公山那个位置。没有八十万也没六十万。符坚当时急不可耐不等大部队到来就带轻骑赶路到前线去了。实际参战的也就当时前线部队和他带来的一小部军队。这也是为什么战败后前秦能在国内四处叛变的情况下撑了很久的原因。泗水之战主要是让前秦威望尽失。导致降服的各国势力趁机作乱。

符坚先锋在淝水之战前就已经在寿阳战败一次了,打淝水之战的是后续部队,资治通鉴里没有提到这后续部队是不是全部,打完的时候幽州才集结完,西边凉州的还没走出关中呢。打淝水之战的主力是他弟弟的先锋部队。他自己带轻骑和弟弟汇合这是有记载的。东晋诈降的朱序已经向东晋谢石透露了秦军主力还没来。谢石才鼓起勇气求战的。

苻坚顶多20万兵力,我也认为20万是最靠谱的数字,奈何曲高和寡,真相总是被淹没。东方大军还在集结状态,凉州兵还在关中,前线的秦军怕不是二十万都没有,符融是符坚的弟弟,那个年代二十七万骑兵大概相当于现在二十七艘航母?符坚这些,大概相当于一堆轻小航母护航航母商船改航母,所以也就那回事吧。像蒙古1万铁骑从中国打到东欧一路火花带闪电才称得上核动力航线母。现在没人养得起27艘航母。当时也没人养得起27万骑兵。低配也没有什么养不起的,南北朝人口5000万,前秦已经占了大头。养得起的,养的起的,用蒙古那种涸泽而渔的战法,50万都不在话下。那是苻坚一路看下来怎么没人打对啊。自萧县往西,一路向西,汉军大败。此处为谬误,应该是一路向东。

苻融是苻坚弟弟谢谢。还有你要是晋军你怎么会知道秦军后退就一定会崩溃?要是秦军万一不崩溃,晋军在人数绝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贸然渡江难道不是送死?以前我还以为是付坚夸大严重,东晋夸大不严重,所以给人一种“战神”的感觉。苻坚其实并没有实力,完全消化鲜卑力量,甚至羌族匈奴都不行,当时的正确方法就是与东晋修好,然后大力经营关东,慢慢打压其他民族,扩大氐族的力量,但是苻坚过于着急,想用不断的对外扩张,来消弭内部复杂的矛盾,可惜他失败了!最后说明人家鲜卑羌族投降你是有条件的,就是你要保证我族的地位,如果苻坚强行兼并硬打下去,他还真不行,所以只能用仁义怀柔。毕竟连当初说要立韩子高为皇后的陈茜。最终都没有说到做到,苻坚对慕容冲也不太可能会有真情了。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八万将士击溃百万之众,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威风总是让人愉悦,淝水之战也因而闻名于世。可怜英雄一世的秦王苻坚,就只剩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张与胆怯了。其实正如人的复杂内心,战场上短兵相接、兵戈相向的真实景象,也并不就是漫画中定格的画面,总是一副表情、一个动作。也就是说,传奇和真实总是有差距的。诚然,淝水之战的著名,并不仅仅体现在东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上。更重要的,它还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还可以说,它将中国南北朝对峙的局面推迟了半个多世纪,意义着实不小。然而就战争本身而言,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夸张。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
在中国历史上,石苞(?-273年)以寒门出身却跻身西晋“八公”之列,其仕途轨迹堪称一部逆袭教科书。从渤海南皮的卖铁小吏到晋武帝司马炎亲送灵柩的司徒公,石苞的一生...
晋武帝 2025-10-17 权力漩涡中的疯狂:贾南风如何点燃八王之乱的导火索西晋元康九年(299年),洛阳皇宫内,皇后贾南风命人将一杯毒酒递给太子司马遹。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皇储,在醉酒中被逼写下“陛下宜自了”的谋反书信,最终死于药杵。这...
贾南风 2025-10-15 乱世枭雄的困局:刘牢之的崛起与陨落公元383年的寒夜,洛涧河畔芦苇丛中,五千北府兵精锐正借着夜色掩护悄然渡河。领军的将领身披明光铠,腰间环首刀在月光下泛着寒光——这位名震东晋的猛将刘牢之,即将以...
刘牢之 2025-10-14 王猛:前秦帝国的缔造者与悲情终章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最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以寒门之身辅佐氐族君主苻坚,通过十八年励精图治,将一个偏居关中的...
苻坚 王猛 2025-10-10 贾南风与八王之乱:权力欲望下的王朝崩塌西晋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的军队闯入洛阳皇宫,齐王司马冏当众宣布:“奉诏收捕皇后!”被押解至金墉城的贾南风声嘶力竭地呼喊:“陛下,您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
贾南风 2025-10-09 贾南风之貌:历史迷雾中的真实与偏见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其容貌始终是历史争议的焦点。史书以“丑而短黑”“眉后有疵”等词句勾勒其形象,民间更流传“史上第一丑后”的戏谑之称。然而,当我们拨开正...
贾南风 司马衷 2025-10-09 司马炎传位司马衷:宗法制度、权力博弈与历史误判的交织晋武帝司马炎将皇位传给以“愚钝”著称的次子司马衷,这一决策长期被视为西晋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然而,透过历史迷雾可见,这一选择并非单纯因司马衷的个人资质,而是宗...
司马衷 晋武帝 2025-09-30 千古第一毒妇昭信:权力与嫉妒催生的嗜血狂魔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中,吕后以“人彘”之刑残害戚夫人,贾南风以妒杀妃嫔乱政,但若论手段之残忍、行径之暴虐,汉景帝之孙广川王刘去的姬妾昭信,堪称“千古第一毒妇”。她以...
贾南风 戚夫人 2025-09-19 姚苌之死:因果轮回下的历史终章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纷争的特殊阶段。在这个英雄与枭雄并起、忠诚与背叛交织的时代,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的死亡,以其戏剧性与悲剧性,成为后...
姚苌 2025-09-18 姚苌与苻坚:权力漩涡中的恩怨与鞭尸之谜在五胡十六国的动荡岁月里,姚苌与苻坚的恩怨纠葛堪称一段充满血腥与荒诞的历史篇章。姚苌作为后秦开国皇帝,曾是苻坚麾下备受器重的大将,却在苻坚落难之际将其弑杀,甚至...
苻坚 姚苌 2025-09-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