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之治(大中暂治),是指唐朝的唐宣宗李忱(第十八代皇帝)在位时期的治世。唐宣宗即帝位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
在位期间,唐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唐宣宗不断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

唐武宗死后,宦官选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度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选拔人才。
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唐宣宗时期,张议潮领导沙州等地人民摆脱吐蕃统治,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归唐朝。
咸通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西州、北庭、轮台、清镇等城市。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吐蕃余众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
河西肃清后使朝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安稳,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大中暂治并不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后人之所以把大中时代誉为“小贞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宣宗李忱时时刻刻把太宗李世民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立志成为一个自律和勤政的明君。登基不久,李忱便命人把《贞观政要》书写在屏风上,每天政务之余,便站在屏风前逐字逐句地阅读。
此外,他还命翰林学士令狐綯每天朗读太宗所撰的《金镜》给他听,凡是听到重要的地方,便让令狐綯停下来,说:“若欲天下太平,当以此言为首要。”
还有两件事,也足以证明宣宗的勤政确实非一般君主可比。一个是制约宦官,还有那便是收复河湟。
事实上对于宦官,在他之前的数位唐朝天子已经被宦官玩弄于鼓掌之间,所以对于他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他也想过剪除宦官的想法。
有一次,宣宗问宰相令狐綯。他希望令狐綯能拿出一个诛除宦官的计划,可让他大失所望的是——令狐綯的反应居然和之前询问韦澳如出一辙。
令狐綯呈上秘奏,说:“只要宦官犯罪的时候不要赦免,职务出缺的时候不要递补,日子一久,也就自然淘汰,终归于消灭了。”宣宗拿到奏疏的时候,唯一的反应就是苦笑。于是剪除宦官的计划只能搁浅。
不过,虽然宣宗没机会对付宦官,但是另一方面,宦官在宣宗李忱强大的威慑力面前,实际上也是颇为忌惮的——在整个大中时代的十三年里,宦官集团一直比较收敛,始终不敢兴风作浪,既没有干预朝政的胆量,也没有干预朝政的机会。

宣宗在位期间,除了以强硬手腕消灭党争,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宦官的嚣张气焰之外,还有一项巨大的历史功绩也不可不提。那就是河湟的收复。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河湟地区(甘肃及青海东部)已经在吐蕃人的手中沦陷了近一百年之久。玄宗之后的李唐天子们虽然不乏收复河湟的志向,但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藩镇之乱连年不绝,朝廷不得不屡屡用兵,加之朝政又被党争和阉祸搞得乌烟瘴气,使得李唐王朝自顾尚且不暇,更不可能腾出手去收复失地。
大中三年,一个叫张义潮的平民将收复了原本由吐蕃控制的三州七关,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二月,张义潮将沙州光复的消息送到了唐朝随后,张义潮开始招募军队,训练士卒,并主动出击吐蕃。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义潮便以所向披靡之势,先后收复河湟失地,大中五年十月末,张义潮让他的哥哥张义泽奉上十一州(包括沙州)的地图和簿籍入朝觐见。
至此,沦陷了一百年的河湟失地终于全部光复,回归大唐版图。
大中时代,大唐帝国虽然称不上是什么太平盛世,但起码算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小康之局。这在混乱不堪的中晚唐历史上,已实属难能可贵。
然而,尽管“大中之治”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了大唐王朝江河日下的衰亡之势,却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它走向崩溃的历史宿命。

引用史料《唐鉴》中的一句话:“百吏奉法,政治不扰,海内安靖几十五年。”
史上对唐宣宗评价也极高:宣宗自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慑气。繇是政刑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馀年间颂声载路,而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之文景不过是也。——《册府元龟》
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骤然驾崩,未立太子,掌权宦官马元贽在权衡利弊后,将皇位交予其痴傻三十余年的皇叔李忱。这场打破传统宗法制度的继承事件,实则是中晚唐宦官干政...
李忱 李炎 2025-09-29 唐宣宗万寿公主:晚唐皇室联姻的缩影与礼法之治的典范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政局中,唐宣宗李忱以“小太宗”之姿整顿朝纲,其长女万寿公主的婚姻故事,不仅折射出皇室联姻的复杂生态,更成为唐代礼法之治的鲜活案例。这位被父亲以“...
李忱 2025-09-03 唐懿宗李漼:荒唐行径与历史评判唐懿宗李漼,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原名温,是唐宣宗李忱的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然而,这位本应肩负国家重任的君主,却以其荒唐的行径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怠于...
李漼 李忱 2025-03-11 唐宣宗李忱:中兴之主的光辉与作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辉煌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于世。而在唐朝的众多帝王中,唐宣宗李忱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勤政爱民的精神,成为了后世称颂的典范。一、个人生平...
李忱 2025-03-11 隐忍三十六载,疯傻背后铸明君——唐宣宗李忱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以装疯卖傻的方式隐忍度日长达36年,最终在登上帝位后,展现出非凡的治国才能,成为后世赞誉的千古明君。他,就是唐朝的第十五位...
李忱 2025-03-11 李忱登基之路:从光王到唐宣宗的传奇转变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宣宗李忱的登基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子,李忱初名李怡,在皇位继承的激烈竞争中,他并非最显眼的一位,但最终却成功登上了皇...
李纯 李忱 2025-02-14 唐宣宗:勤勉治国,被誉为“小太宗”的皇帝在中国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唐宣宗李忱以其独特的治国风格和显著的政绩,成为了后世称颂的皇帝之一。他不仅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而且因其勤勉治国、明察秋毫的特质,被百姓...
李忱 2025-02-10 唐宣宗装疯卖傻:历史真相的深度剖析在中国唐朝历史上,唐宣宗李忱以其独特的登基经历和治国才能,成为了后世广泛讨论的人物。其中,“唐宣宗装疯卖傻”的说法尤为引人注目。那么,这一说法是真的吗?一、历史...
李忱 2025-01-19 不好色的唐宣宗为什么死于春药中毒?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唐宣宗李忱以其勤政爱民、明察秋毫的形象著称,后世称之为“小太宗”,足见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然而,这位以不好色闻名的君主,最终却因春药中毒而驾崩,...
李忱 2024-11-08 揭秘:唐朝李怡从光王走向帝王的坎坷人生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孕育了无数传奇人物。其中,唐宣宗李怡(初名李忱)的人生经历尤为引人注目。从被视为无能的光王到登上皇位成为一代明君,李怡的...
李忱 2024-10-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