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项羽的一身,霸王这一词乃实至名归。在被逼入乌江边上没有独自逃走,却说了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之后便自刎而死。可以说项羽是一位说的出做得到,拿得起放得下的盖世英雄。
项羽安息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的霸王墓,965年堆土、墓碑尚存。文化大革命中,石碑被毁,坟被铲平。现仅存旧址和残碑。
西楚霸王项羽,名籍,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身长八尺,力能扛鼎,胆气过人。见秦始皇巡游的盛况,喊出“彼可取而代之也”的豪言壮语。24岁随季父项梁起兵,不避强敌,带领义军向秦都咸阳进攻。一路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火焚阿房宫,杀死已投降刘邦的秦王子婴。分封诸侯后还归楚地。从此,又开始与刘邦争雄,经过数年争战,曾打的刘邦抛子而逃,俘获刘邦的老父与妻子,但终因不能广纳贤才,顺应民心,而一意孤行,持力频战,终至在四面楚歌声中别姬自刎。
项羽死后,其三千子弟兵中的李将军尚且不知,仍在谷城与汉军作战。刘邦为招降李将军,派人把项羽之首送往谷城,明示项羽已死,令其投降。谈判中,刘邦答应在华山之阳,厚葬项羽之头。李将军率众降,葬项羽头后,李将军也自刎于墓前。碑文载“有李将军从王死,实附葬焉”。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楚霸王项羽墓(头葬地),在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东侧高台地上,为待批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墓,当地人亦称霸王坟,墓在墓区偏北处。原存封土直径100余米,高10米左右,前为神道,神道前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惜“文革”中大部分被毁掉,遂辟为学校、果园和民房。今墓前有一残存碑记,其碑文曰:“楚霸王□□,一剑亡秦力拔□,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寝于今草亦斑。……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士人亦为□之墓……”。字体为行楷阴刻,颇有宋代瘦金体风韵。关于项羽墓,《史记》、《资治通鉴》、《水经注》、《括地志》、《皇鉴》等史书均认为其所葬地谷城,即今旧县乡旧县三村。秦二世元年(公元209年),项羽与其叔父项梁在吴中反秦,并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大败秦主力章邯于古东阿谷城,占据此地及鲁西南一带,直至项羽乌江自刎,此地仍为其亲近部将所守。《史记?项羽本纪》详载:“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东阿县志》云:楚霸王墓在县城南(古东阿县),即现在旧县三村。又据《史记》记述:自项羽与其叔父项梁因杀人避于吴中(即今江苏苏州)后,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反秦,并率兵北上征战于苏北、鲁南一带,后,项羽曾败章邯于古阿,此后,东阿一带便成了项羽的根据地,项梁死后,其余部都归项羽所领,楚怀王封其为长安候,号为“鲁公”。其封地即今鲁西南一带,因此其亲近部卒多驻扎在鲁西南一带,李将军便是其中之心腹,其所属兵将及当地青壮年可能是史记所说的“鲁父兄”。刘邦大军来攻,“鲁父兄”不降,久攻不下,刘邦便命部下把项羽头拿来看,李将军无奈便降死。刘邦以金缕玉衣及王礼厚葬项王。
楚霸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军事家,一代帝王,是他打败了秦主力章邯,促使秦王朝土崩瓦解,推动了历史前进。千百年来,当地群众逢年过节,都到墓前祭扫祈福免灾,且有很多神话传说,这也是民众对楚霸王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的崇拜之情。《史记·本纪》中有记载就在情理之中了。
墓区三面群山环抱,南有汶水之波,北有铧山之秀,景色优美。
楚霸王项羽墓位于东平县旧县乡故谷城北,大王山西大王峪内,墓地三面环山,西临东平湖,有清代宋思仁所刊残碑一方,上曰:“楚霸。一剑亡秦力拔山,重瞳千载孰能攀。风蕉鹿行人憾,汉寝于今草亦斑。王之墓有二,一在和州之乌江,至和时,见古木苍欝,庙寰,郡民祈福者日踵接焉。余以感王之英雄盖世,宜于威灵苏濯也。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询诸土人,亦为王墓。凄风瑟瑟,曾舞而过……”。墓东有李将军墓及碑。相传李将军为项羽手下大将,坚守鲁城,后为主殉节,又把李将军安葬在项羽墓旁。
当地群众习惯称项羽墓为“霸王墓”或“霸王坟”,原占地60余亩,土冢高10余米,直径300余米,冢旁有高大汉柏树和杨树等,并有名人凭吊项羽碑记数方。后人习惯把临近他墓葬的山称为大王山,山峪称作大王峪。五六十年代在项羽墓旁取土时,发现古代使用过的灶坑数十个。墓北为苹果园,当地人们浇灌时漏出一孔穴,水尽流其中,不知大小。每逢节日,当地百姓自发来拜祭项王墓。附近还有铧山、浪溪河、黄石山、东流泉、于林等名胜。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外,滔滔漳河水映照着楚军将士坚毅的面庞。项羽立于船头,挥剑斩断最后一根缆绳,沉闷的凿击声中,数十艘战船缓缓沉入河底。这一历史性瞬间,不仅斩...
项羽 2025-09-19 彭城之战刘邦联军规模考辨:从“56万大军”到实战真相的解析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破釜沉舟:绝境中迸发的决绝智慧公元前207年的巨鹿城下,漳河波涛裹挟着历史的重量奔涌向前。楚军统帅项羽立于船头,望着对岸秦军二十万大军的旌旗,突然挥剑斩断船锚,铿锵之声穿透晨雾:“凿沉所有船...
项羽 2025-09-12 王离算名将吗?——从家族荣光到历史迷雾的军事人生在秦末乱世的风云中,王离的名字常与“巨鹿之败”“将门之后”等标签紧密相连。作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基因,却最终在项羽的铁骑下折戟沉沙。...
项羽 王离 2025-09-11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虞子期原型之谜:文学虚构与历史想象的交织在楚汉争霸的传奇叙事中,虞子期常以“项羽麾下五大将之一”“虞姬堂弟”的身份出现,其忠勇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翻开《史记》《汉书》等正史,这个人物却如幻影般消失—...
项羽 虞子期 2025-09-09 吕马童与项羽: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恩义”纠葛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垓下之战的尾声里,西楚霸王项羽以一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的悲壮之语,将最后的尊严交予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这段被《史记·项羽本...
项羽 2025-09-04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英布与季布:乱世双雄的武力与谋略之辩在秦末汉初的群雄逐鹿中,英布与季布作为项羽麾下的核心战将,以截然不同的作战风格与人生轨迹,成为后世评价楚汉名将时绕不开的坐标。若以“厉害”为标尺,需从战场杀伐、...
项羽 季布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