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朱允炆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不久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成为新皇帝,是为建文帝。早年,朱元璋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当藩王,负责镇守一方。这些藩王没有行政权,也没有司法权,但是有朝廷授予的兵权,而且有3000-19000人不等的护卫。各级官员见到他们都要称臣,伏地拜谒,这些人可谓位高权重。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藩王们还比较老实,但是已经有人为非作歹了。朱元璋去世后,这些藩王有的就有恃无恐了,欺男霸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事情被告到建文帝这里,建文帝如何是好?建文帝本意不想急着动他们,但是手下的大臣坚决要求建文帝处置他们,说这些人如果不早处理,将来尾大不掉,更难办。黄子澄把西汉“七王之乱”的故事向建文帝讲了一遍又一遍。为此,建文帝下定决心削藩。怎么削?说干就干,谁有问题就削谁,谁没有问题就不削。
第一个被削的是建文帝的五叔周王朱橚,因为正好朱橚的二儿子告发父亲朱橚谋反,建文帝派曹国公李景隆带兵杀到朱橚的封地开封,将他一家抓到南京,朱橚被废为庶人。第二年四月,建文帝采取类似的手法,将七叔齐王朱榑、十二叔湘王朱柏、十三叔代王朱桂削除,其中,湘王朱柏全家自焚而亡;六月又将十八叔岷王朱楩削除。接下来,准备削实力强大的四叔燕王朱棣,结果朱棣起兵反抗,用了3年时间就把建文帝赶下台。建文帝本人不知所踪,一说举火自焚,一说从密道逃走当了和尚。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很多,关键是操之过急,简单粗暴。没有说服教育,没有经过皇室内部研究,没有分步实施,火急火燎,一竿子插到底,期间还逼死了湘王朱柏,搞得皇室内部人心惶惶,朝野人心不稳。
朱棣当上了皇帝后,也面临整肃违法乱纪的藩王问题。朱棣对其他藩王也是十分警惕,但是,他削藩的手法和建文帝不一样,也不主动挑事。一方面,朱棣充分展示亲情,对藩王的一些小毛病基本不管不问,并且在经济待遇上优待藩王;另一面,隐形削藩,逐渐弱化藩王的军事力量,将朱元璋分封在长城沿线的攘夷塞王部分内迁,此后,各地藩王再也没有替朝廷统兵打战的机会了。
我们来看看朱棣具体是怎么削藩的?先说代王朱桂。朱棣登基后就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待遇,但是他很快就得意忘形,老毛病又犯了。朱棣得知后,写信劝说、警告朱桂。但朱桂不以为然,继续乱来,朱棣将他的护卫削除,只给他留了30个服务员,从此老实了。
再说齐王朱榑。朱棣登基后也恢复其王位,但齐王回到封地后,本性不改。为此,朱棣写信给他,苦口婆心劝说,让他不要忘记建文年间坐牢的痛苦,朱榑不听。后来,朱棣将齐王朱榑召到南京面聊,朱榑不认罪。朱棣只好将朱榑废为庶人。算是给了你机会,是你自己执迷不悟,这就不能怪皇帝哥哥了。
岷王朱楩也是这个情况,后来也被朱棣削除护卫,从此才老实。辽王朱植后来也犯了事,3个护卫全部被削除,只留下300服务员,但是王位得以保全。周王朱橚后来也是老毛病复发,被朱棣警告,朱橚主动上交了3个护卫之后才算完事。以上手法,显示了朱棣高超的政治水平,但水平更高的是朱棣处理谷王朱橞的手法。
谷王朱橞是朱棣的十九弟,原本封地在宣府(今河北宣化),朱棣1399年起兵反抗朝廷时,因为宣府和朱棣所在的北平距离很近,根据朝廷指示,朱橞回到了南京。1402年六月,朱棣率军杀到南京城下时,朱橞正负责替建文帝防守南京金川门。但是,朱橞背叛了建文帝,他打开金川门,让四哥朱棣率大军入城。
4天后,朱棣登基,恢复了朱橞的王位,并给了朱橞大量的赏赐,还将他改封到美丽富饶的长沙。朱棣念朱橞当年打开金川门的功劳,一直对朱橞厚爱一层。朱橞到长沙就藩后,一开始没惹什么事情,但是后来还是干了不少坏事,朱棣对此一忍再忍,一再劝说,并没有实际处罚。后来,有人举报朱橞要谋反,朱棣一开始不相信,说自己对朱橞这么好,他怎么会谋反?不久,蜀王朱椿也告发朱橞要谋反。这下,朱棣有点相信了。朱棣采取了什么措施?朱棣并非像当年建文帝那样即刻派大军征讨。
朱棣初步查明情况后,派人将朱橞召到南京。朱橞并不知道自己被人告发,于是来到南京见四哥朱棣。朱棣把蜀王朱椿的举报信拿给朱橞看,看了举报信后,朱橞没有反驳,只是说自己死罪,希望皇上四哥饶命。
朱棣把谷王朱橞的事情告诉成国公朱能等文武大臣,朱能等人上疏要求处死朱橞,以儆效尤。朱棣说,朕自有处置办法。
朱棣又把谷王朱橞的事情下发给其他藩王,让其他藩王提出处罚意见。楚王朱桢和其他诸王上疏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为天地、祖宗、国法所不能容忍,应该处死。
○甲辰,楚王桢等各上议谷王橞罪,曰:自古封建亲王欲其藩屏国家,如其自作不靖,未有不至灭亡。钦蒙条示谷王橞谋逆事俾仪其罪,桢等谨议,得橞违弃祖训,阴结恶党,谋为不轨。此天地之所不容,祖宗之所不佑,国法之所不恕者。按法诛之,允协舆论。惟大兄皇帝陛下裁处。(《明太宗实录》)
这时候,朱棣反而当起了好人。朱棣说,诸王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朱橞毕竟是朕的亲兄弟,不忍心处死他。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将朱橞废为庶人,关在南京。朱橞直到朱棣去世4年后(1428年)才在监狱去世。
从朱棣的削藩手段看,朱棣不知道要比建文帝朱允炆高明多少。其实,面对难办的事情,不要老是想着自己一个人包办,想着快刀斩乱麻解决。要学会发动大家的力量,征求各方意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采取这样的方式处理棘手的问题,不但能妥善解决问题,而且还不会败坏自己的名声。
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 朱元璋文字狱: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狱犹如一道道阴霾,笼罩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为专制统治者钳制思想、维护权威的残酷工具。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崛起的大明开国皇帝,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8 马皇后为何未救刘伯温:历史迷雾中的权力与人情博弈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马皇后常以“贤后”形象出现,其智救宋濂、巧劝朱元璋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当刘伯温深陷胡惟庸构陷的漩涡时,这位以仁慈著称的皇后却未出手相救。这一...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7-08 宝庆公主:大明皇室最明亮的珍珠,却难逃政治婚姻的枷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紫禁城坤宁宫传来一声婴啼。六十八岁的朱元璋抱着襁褓中的幼女,这个老皇帝不会想到,自己最小的孩子将成为明朝最特殊的公主——她既是朱元璋...
朱元璋多少岁 宝庆公主 2025-07-03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曾秉正:明朝言官的悲剧与士大夫的生存困境在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秉正的名字与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紧密相连。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官员,因触怒明太祖朱元璋而遭“腐刑”处罚。然而,若将这段历史简化为“曾秉正...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1 沐英不死,朱棣敢反吗?—— 滇南柱石与燕王野望的时空对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 朱棣晚年顿悟:朱元璋之死的真相与皇权更迭的隐秘逻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七日后,皇太孙朱允炆仓促即位,改元建文。这场权力交接的异常速度,在二十四年后因燕王朱棣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