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郑律成是朝鲜人,他生于韩国全罗南道光州,此后来到中国参加革命组织。郑律成因为创作歌曲《延安颂》一举成名,此后他创作了大量歌曲,我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是由郑律成作曲,公木作词的。到了1950年,郑律成决定加入中国国籍,此后一直生活在北京。实际上了解郑律成的朋友并不多,其实他的一生颇具传奇性质,如果你对他好奇的话,不妨来了解下他的生平故事。
郑律成在19岁的时候来到中国。当时,朝鲜在中国的抗日团体,开办了一所“朝鲜革命干部学校”。郑律成被送到这所干部学校来学习。
当时,朝鲜早就被日本人占领,成了日本人的殖民地。不过,从日本人占领朝鲜的那一天开始,朝鲜人民就进行了坚决的反抗,试图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朝鲜半岛,迎来国家的重新独立。不过那时候,由于日本在朝鲜半岛进行了非常残酷的殖民统治,因此,很多进步的朝鲜人,都来到中国,继续从事抗日战争。郑律成之所以来到中国,也是因为在朝鲜反抗日本的革命战争中,郑律成的三个哥哥都先后牺牲。郑律成接过哥哥们反抗的大旗,到中国来继续寻找革命道路。
郑律成于1933年来到中国后,他加入了朝鲜的革命组织“义烈团”“朝鲜民族解放同盟”等。1936年,郑律成又加入了抗日救亡同盟组织“五月文艺社”。
之所以加入“五月文艺社”,显然是因为郑律成有文艺细胞。确实,郑律成正是这样的文艺人才,他在音乐上有很高的天赋。
郑律成从小就酷爱音乐,一直在坚持学习音乐。他也获得了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但是郑律成放弃了这个机会,来到中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秋天的时候,郑律成像当时中国所有的进步青年一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郑律成认识了冼星海等著名的革命音乐家,后来进入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
1939年,郑律成在延安认识了著名的诗人公木,公木写了很多诗,郑律成看了非常喜爱。于是他对公木说,想给他的诗歌谱曲。公木当然非常高兴,在那个时代,一首诗能够变成一首歌,传唱久远,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也能够极好地发挥诗歌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国的新诗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好几个时代。五四时期,大量的外国诗歌涌入中国,新诗应运而生。不过,后来,诗歌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五四时期奠定的传统,继续往前推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进入了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诗歌成了一种重要的鼓励人们抗日救亡的工具。那时候,出现了田间、何其芳、公木等非常有名的抗日诗人。他们的诗歌,就像一声声战斗的号角,鼓励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奋勇向前。
不过,诗歌一般都是用来朗诵的,其传播的范围不广。如果诗歌能够用来谱曲传唱,显然传播得将会更久远,它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更大。所以,郑律成也才准备用公木的诗歌谱曲。当时,他准备谱写一个《八路军大合唱》。在这个集子中,郑律成先后写了《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骑兵歌》、《炮兵歌》等等。尤其是郑律成谱曲的《八路军进行曲》,一经谱写出来,就在延安,乃至在全国各地,被人广为传唱。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为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政府,因此,《八路军进行曲》被改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唱着这个气势雄浑、雄壮嘹亮的军歌,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把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解救出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和解放。
1988年的时候,中央军委决定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这首军歌,可以说现在已经妇孺皆知,每一个中国人,乃至世界上的很多外国人,张口都能够唱起来。而当我们一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觉热血澎湃。
郑律成除了给中国写军歌以外,他还给朝鲜写军歌。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朝鲜获得了独立,郑律成返回朝鲜,担任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给朝鲜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这也就是朝鲜的军歌。后来,他又先后担任了朝鲜劳动党黄海道委宣传部部长、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等职务,在朝鲜写了十多首作品。
不过,虽然郑律成回到了朝鲜,但由于他长期在中国,因此他对中国是有很深厚的感情的。他在朝鲜的时候,甚至还写了《歌颂新中国》这样的作品,可见他对中国的深情厚谊。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周总理亲自向金日成要人,把郑律成要回中国。回到中国以后,郑律成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了一名中国公民。他后来又写了大量的歌曲,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郑律成于1976年12月7日去世。2009年,郑律成被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委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可以说,中国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
郑律成虽然为中国、为朝鲜都写了军歌,但其实他是出生在韩国的光州。不过,由于他常年在中国,后来又到达了延安,坚持抗战。再加上朝鲜和韩国的分裂,使得郑律成此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他自己的故乡。
特别是在朝鲜战争以后,朝鲜半岛上的南北对立更加严重,所以在他自己的家乡韩国,反而很少有人宣传郑律成,知道郑律成的人更加不多。
后来中韩建交,中国领导人访问韩国,在韩国高度评价郑律成,认为郑律成给中国人民写了军歌,体现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同时为中韩的友谊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样一来,韩国很多普通老百姓,才知道他们有一位世界级的大人物。因此,韩国才开始重视郑律成,韩中两国准备用郑律成的事迹,拍一部电影。韩国光州也开始举行郑律成的纪念活动。郑律成终于在他的故乡获得了足够的尊重。
1886年10月28日,纽约港哈德逊河口,一尊高达93米的青铜巨像在万众瞩目中揭幕。她身披古希腊风格长袍,头戴七道光芒冠冕,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握刻有“1776...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9-03 从绵宁到旻宁:帝王名讳背后的深意与传承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帝王的名讳不仅仅是简单的称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政治意义以及家族期望。道光帝原名绵宁,后改名为旻宁,这一改变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深刻...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8-26 林召棠:以诗言志,映照一生清廉与抱负在清代科举史上,林召棠作为粤西地区唯一的状元,不仅以才华横溢的殿试答卷赢得道光皇帝的赞赏,更以一系列饱含深情的诗句,抒发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与精神追求。这些诗句,或...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林召棠 2025-08-20 孝静成皇后家世考:从蒙古贵族到清宫显贵的百年跃迁在清朝后宫的权力版图中,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焦点——她既非科尔沁黄金家族后裔,亦非新帝生母,却凭借家族的百年经营与个人智慧,在道光、咸丰两...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8-15 道光帝旻宁:三十载风雨飘摇中的帝王岁月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作为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其三十年的在位时间(1...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8-13 嘉道中衰:清朝盛极而衰的转折密码“嘉道中衰”是清史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指嘉庆、道光两朝(1796-1850年)清朝国力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清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多领域出现系统性...
嘉庆怎么死的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8-11 旻宁之后:奕詝承继大统与清朝末路的开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皇帝,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君主。他在位三十年,亲历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其统治时期的重大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奕詝 2025-08-05 道光皇帝的寿数:一位末代守成之君的生命刻度1850年2月25日,圆明园慎德堂内烛火摇曳,69岁的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在病榻上咽下最后一口气。这位在位三十年的清朝君主,终其一生未能扭转王朝颓势,却以“节...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7-18 奕经大败英军: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溃败与历史反思奕经(1796-1853),作为道光帝侄子、乾隆帝曾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中以"扬威将军"身份指挥的宁波...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2025-07-04 穆彰阿“万全之策”考:晚清权臣的务实外交与政治投机道光年间,当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的炮声震动紫禁城时,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向道光帝进献了一纸“万全之策”。这份策略既非林则徐主张的“严禁鸦片、武力抵抗”,也非琦善倡导...
道光后面是什么皇帝 林则徐 2025-06-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