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到底凭什么敢逼李渊下台?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如果说武则天是唐朝最强的女人,那么李世民就是唐朝最强的那个男人,即使后世也曾出现李隆基那样的人物,却也无法超越李世民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就。众所周知,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为了太子,而在这场政变中,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其中包括李渊属意的继承人太子李建成。
然而在事后,李渊不仅没有追究,反而还迅速传位给了李世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世民又是用怎样的手段来逼迫李渊让出皇位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打不过。
征战天下
公元617年,李渊招兵买马后正式发动兵变,一路挥师南下直至长安。在此次起义战争中,他的后代建功颇多,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就连女儿李秀宁与其丈夫也都为唐朝的开辟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了,最中流砥柱的还是李世民。他是李渊所有儿子中最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一个。不仅自己谋略过人,战力超群,更是在手下笼络了一干强悍战将,在讨伐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渊自称大将军之后,曾分封长子李建成与李世民分别为左右领军大都督。李建成作为长子,获得这样的职位实属正常,但李世民能够在此时与嫡出的大哥平起平坐,完全就是因为自身超然的实力了。李渊为了能让李世民更加卖力杀敌,曾许诺立国之后将他立为储君,继承他的皇位。李世民因此拼杀更加勇猛,后来李渊初建国时天下未定,仍然是他四处征战,这才让李渊坐稳了皇位。
但李渊却卸磨杀驴,在天下安定之后,改立嫡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心中愤愤不平,但李渊决定已下,他难以反抗,只能作罢。而李建成这边,虽然成为了储君,在实力上却是不如只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尤其是在军权上,李世民手中几乎笼络着朝中大半的武将,即使李渊贵为皇帝,也不能轻易动摇李世民的地位。因此,父子二人开始联手打压李世民。
玄武门政变
李建成没有办法在军事上与李世民对抗,因为当时朝中的武将大部分都曾在他麾下任职,对他忠心耿耿,所以他更多的是在文臣中下功夫。他笼络了许多朝中文臣,经常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来抹黑李世民的名声。李渊支持李建成,自然也会在上面大做文章,在父子两人的联手针对下,李世民在朝中的日子非常不好过。为了保全自己,他只能选择暂避锋芒,尽量不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在明面上也对自己的这位太子大哥恭敬谦让。
然而这样的退让,却换来了李建成与李渊的变本加厉,最严重的一次就是李建臣下毒害他。当时李世民吐血三升,差点就命丧当场,幸亏府中奇人异士较多,这才救回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而最让李世民心寒的是,李渊明显知道此事,却根本不关心他的死活,反而还来警告他不许因为此事状告太子,也不能找他的麻烦。这件事情算是彻底地激怒了李世民,与他手下的一群谋臣。
终于,忍无可忍的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兄弟,靠着血腥手段赢得了斗争的最后胜利。然而让人疑惑的是,正在宫中的李渊面对刚刚射杀完两个兄弟,大摇大摆走进来的李世民,不仅不责骂调查,反而夸奖了他,还在几天之后册封其为太子,并迅速禅位,这些举动简直是匪夷所思。但凡是一位正常的君主,都会在政变发生之后进行一番调查,更何况死去的儿子中还有一位自己属意的储君,为何李渊如此轻松接过,而且对一切只字不提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渊已经不是李世民的对手了。
掌控朝局
其实李渊对李世民这个英勇强悍的儿子一直都是畏惧大于亲情的。对于李渊来说,李世民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刀,是他征伐天下最得力的工具人,也是他畏惧害怕的对象。而两人的骨肉血亲之情,父子之义,在这些东西的面前完全排不上号。通过起义或是谋朝篡位的皇帝是最害怕被其他人用同样的方法推翻的,因此在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除这样的威胁。汉朝刘邦的诛杀功臣,明朝朱元璋建立锦衣卫都是为了这些。而李世民就是李渊最害怕的那个威胁。
但李世民的存在又于其他的敌人不同,这也是李渊没办法像其他开国皇帝一样杀伐决断的关键。首先,李世民不是别人,他是李渊的亲生儿子,而且是建国的开国功臣,功劳大到超越李渊的那种,这样的身份就注定李渊没办法随意处置李世民。其次李世民的才能与手中掌握的兵权,也让李渊没办法痛下杀手,毕竟不管是周边叛乱还是他麾下的武将,都不允许他轻易除掉李世民。所以李渊只能采取册立李建成,建立敌对势力的方式,来联手打压李李世民。
李渊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他错就错在过于优柔寡断,打压时考虑顾忌太多,给予了李世民喘息之机。他早就该明白,李世民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通过那样的手段被打压的,只会触底反弹得更加厉害,玄武门之变就是最好的例子。就在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兄弟,进宫禀报他的那一刻,李渊就明白,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此时的皇宫内外已经被李世民彻底控制,即使他仍是皇帝,却无法调动一兵一卒,也没办法对李世民造成任何伤害。为何要这样说呢?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已经透露出了真相。想要在皇城中部署兵力,首先就需要考虑护卫皇宫的禁卫军,这些军队都是皇帝直辖,没有皇帝的命令不会放任何人进来,更何况是军队。
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李渊没有听到任何消息,说明禁卫军已经被李世民完全掌控了。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杀了两个兄弟,难保不会以“救驾失手”的名义杀了李渊。李渊为了保全自己,自然非常配合地满足了李世民的所有需求,包括册立太子,禅让帝位等等。如果不是他识时务的选择,可能他很可能活不到寿终正寝,就“暴毙”了。
结语:
李世民能够如此顺利地发动玄武门之变,说明他已经在很早之前就对皇宫进行渗透了,而李渊却丝毫不知,仍觉得朝局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说明他本身在能力上就是不如李世民的。
而李建成这边,虽然多次对李世民下手,却终究棋差一招,这也是他占尽优势,却满盘皆输的主要原因。归根究底,帝位乃强者居之,李世民的才能注定了他绝非凡人。
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女皇武则天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各自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两位历史巨擘之间的关...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8-18 元贞皇后的子女考据:从历史缝隙中还原家族脉络在中国古代皇后群体中,元贞皇后独孤氏(独孤信第四女)因其特殊的家族背景与历史地位备受关注。作为北周卫国公独孤信之女、隋文帝独孤伽罗之姐、唐高祖李渊生母,她的子女...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独孤伽罗 2025-08-13 宗楚客:武周与唐中宗时期的权相沉浮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字叔敖,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是唐代政坛中极具争议性的宰相。他的一生跨越武则天称帝、唐中宗复位两个关键历史阶段,既是武周...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12 武则天眼中的长孙皇后: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长孙皇后虽分属不同时代,却因同处大唐宫廷而形成微妙的精神对话。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以铁腕政治改写历史,而长孙皇后则以柔韧智慧辅佐唐...
武则天有男宠吗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8-12 陆元方:以诚信为骨,以清廉为魂的唐代士人典范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两次拜相却始终低调谨慎,举贤荐能却从不显露恩宠,临终焚稿只为避免是非牵连他人。他就是陆元方(639—701年),字希仲,吴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武士彟之“彟”:读音考辨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武则天之父武士彟的名字常因“彟”字的读音引发争议。这个承载着唐代开国功臣身份的姓氏,其读音背后不仅涉及汉字音韵的演变规律,更折射出历史人物形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权力与欲望的交织: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历史纠葛在武则天统治的盛唐宫廷中,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关系始终笼罩在权力阴影与情感迷雾之下。这对相差二十余岁的男女,以美貌、才情与权谋为纽带,在神都洛阳的深宫中演绎了一段...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8-04 薛绍与慧娘:虚构与真实交织的千年情殇在唐代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薛绍与慧娘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承载着真实历史的厚重,又浸润着文学想象的浪漫。薛绍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驸马,其生平有...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7-30 古代殿试资格考:从寒门学子到天子门生的晋级之路殿试作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最高层级考试,自唐代武则天首创至清末废止,历经千年演变,其资格审核体系既承载着皇权对人才的最终裁决,也折射出科举制度“逐级筛选、优中选...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30 上官婉儿的诗:宫廷与自然的双重变奏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上官婉儿以“巾帼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作为武则天与唐中宗时期的宫廷核心人物,她不仅掌控诏命、品评诗文,更以32首存世诗作构建了独特的文学...
武则天有男宠吗 上官婉儿 2025-07-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