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对这个陶渊明是真的非常非常的喜爱的,喜欢陶渊明那种非常非常给力的生活态度和田园生活,其实陶渊明不仅仅如此,陶渊明的各个方面都非常的给力,很值得学习的一个人,最近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陶渊明最经典的10句诗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1、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形影神赠答诗》
这是一句思想境界极高的生命感悟诗。
诗句的意思是说,投身到宇宙的时间洪流中,没有喜悦也没有恐惧,让生命与时间同在,让生命与宇宙同在,安然淡定,无我忘我。
这是哲学家、思想家追求的生命境界,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学士渴求的天人合一境界。
这种超脱的生命观,与佛家、道家人生哲学遥相呼应,散发着迷人的精神光芒。
这句诗,直抵佛道两家精神内核,可谓一句顶万句,对后世中国文人影响极大。
北宋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里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穿越时空的回响。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
全身心投入到赏花采菊之中,蓦然见到了南山。
这是心灵与自然的邂逅,是生命与自然的握手,是佛家开悟的喜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来之句。
千百年之后,这种“悠然见南山”的人生体悟,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反反复复出现,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不是吗?当你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全身心投入时,蓦然遇到了灵感,打开了一扇久久打不开的门时,你是否有“悠然见南山”的喜悦?
短短十个字里,包含着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是货真价实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
诗句语言质朴,诗思浑然天成,无丝毫雕琢痕迹。
尤其“悠然”两字,淡泊、轻松、超脱、喜悦之情,均在其中,是全诗的“泉眼”所在,涌动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名诗必有名句,名句成就名诗。
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竟然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个千古名句,更是难得,足见这首诗的非凡。
采菊的时候,蓦然遇到南山。这南山真的美极了,可到底美在何处?
你叫我说出来,我却说不出来。
这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奇妙的心灵感受,用苍白的语言来表达出,确实难为诗人了。
现在人们常常用到的“词不达意”这一成语,就是来自于这句诗。
用语言来表达复杂的心灵感受,往往显得捉襟见肘,苍白无力。
其实,说不出来,就不说,是一种更高明的表达。
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就诠释了其中玄机。
“欲辨已忘言”,亦是如此。
佛教禅宗推崇“顿悟”。
这“悟”字,就是抛弃苍白的语言,让心灵感受直接抵达真理。
这,与“欲辨已忘言”,殊途同归。
4、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杂诗十二首其四》
这是一句言志诗。
表达的是人生虽老,壮志不已。
很显然,陶渊明的“志”与一般人的“志”不同,不在于荣华富贵、加官进爵,而在于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
陶渊明人生态度严肃,价值取向高远,令人仰止。
他的前辈曹植,在《赠白马王彪》诗中,也发出了“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言壮语。
不过,同样是“丈夫志四海”,曹植的“志”,在空间上向外扩张,陶渊明的“志”,则在精神上向内探索。
一个满怀豪气,一个内心坚韧。
一个青春励志,一个老骥伏枥。
5、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
这是一句正能量满满的诗句。
精卫填海,刑天挥斧,均是《山海经》中的励志故事。
刑天是神话传说中的炎帝大将,在头颅被砍的情况下,以两乳为双目,以肚脐为嘴巴,依然挥舞斧头,奋战不已。
古人有“诗言志”的传统。
在这里,“猛志固常在”,既是对刑天倔强生命的讴歌,也是陶渊明自我心迹的袒露。
诗句充满豪情,与陶渊明以恬淡为特色的田园诗风格,迥然不同。
后人也常常引用此句,来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心志。
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杂诗其一》
这是一句著名的“惜时”诗。
意思是说: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早晨时光流逝难再现,要珍惜时光呀,要好好努力呀,岁月不会等待你的!
一个“不”字,一个“难”字,均是以否定的语气,来强调惜时的重要。
诗中殷殷劝勉之情,读之让人动容。
这句诗也是古代众多“惜时”名句之一,为后人反复引用,并以此自勉。
7、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挽歌其三》
生死是人生头等大事。对生命的追求,对死亡的恐惧,仍是人之常情。
不过,陶渊明却发出了“死去何足道”的惊世之语,其超越生死的豁达心胸,令人钦佩。
对长生不老药的探寻,衍生了炼丹术;对来世的渴望,催生了宗教。
而作为普通人,如何面对生死,如何克服死亡恐惧,一直是先贤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
陶渊明的一句“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拨去了无数人困扰心头的死亡阴云,让生命的光芒照耀大地,其精神影响力之大,绝不亚于一大篇宗教经文。
如今,人们依然用这句话来悼念死者,劝导生者,足见此句的魅力。
8、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看到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观察水中快乐游动的鱼,为什么会产生惭愧心理?
这就是陶渊明,一个伟大诗人与众不同之处。
他看到了自由飞翔的鸟和快乐游动的鱼,想到的却是自己的不自由,因此而惭愧。
作为高级生物的人,却一直困扰于荣华富贵俗事而难得自由,连鸟和鱼都不如,岂不惭愧?
当时,陶渊明应该是这样想的。
在这里,诗人对自由快乐的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里,一个真性情、爱自然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句对仗工整,艺术感染力极强,值得反复咀嚼。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这句诗很质朴,质朴到了直白的地步,可诗意与情趣却是盎然,是平淡之中见神奇的佳句。
伟大的人,总是能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地说出来;平庸的人,却总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
陶渊明自然属于前者。
养生专家说:一切的功能饮料,都不如白开水。
这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像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伟大诗人的千古名篇,均是浅白而意味无穷。
这,也是伟大之所以伟大的奥秘所在。
“草盛豆苗稀”,这在农民伯伯看来,是可笑的,是不合格的。
然而,就是这不合格的农产品,却真实地反映出“人有所长,亦有所短”的规律。
一个擅长写诗的读书人,如果能种出比专业农夫还整齐饱满的大豆,那就不有趣了,也不真实了。
这句诗妙就妙在,既表达出了诗人拙劣的种豆技艺,也刻画出了诗人幽默可爱的形象。
读这句诗,总是让人会心一笑。
能让人会心一笑的诗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佳句。
1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
犬吠鸡啼,巷陌深深,炊烟袅袅,风吹树摇,这是一副多么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
这句诗的美妙之处,就在于用乡村最具代表性的鸡和狗,来描画美丽的乡村。
其诗意与老子的“鸡犬相闻”,遥相呼应,构建了中国古代和谐的农业社会的生态画卷。
陶渊明对中国古代农村生活的诗意描摹,对后世的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的“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就是这幅经典农村生态画卷,在大唐盛世的再现。
上述所选陶渊明十句经典诗句,充分表明:
第一,陶渊明是一个亲近自然,热爱自然,钟情自然的普通人。
第二,陶渊明是一个爱喝酒,爱写诗,也爱弄弄锄头的可爱老人。
第三,陶渊明是一个心胸豁达,尊重自我,追求自由的隐居者。
第四,陶渊明是一个心境恬淡但又不失豪情,思想深刻而又热爱生活的大诗人。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西晋王朝的命运因一场持续十六年的皇族内乱而跌宕起伏。这场被称为“八王之乱”的权力漩涡,不仅摧毁了西晋的统治根基,更将一位被后世称为“痴儿皇帝...
司马衷 2025-08-20 谢太傅是谢安吗:历史称谓背后的名士传奇在中国东晋历史的长河中,"谢太傅"这一称谓始终与一位风神秀彻、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紧密相连。通过梳理《晋书》《世说新语》等史料,...
谢安 2025-08-18 桓温与谢安:魏晋风骨下的性格镜像在东晋门阀政治与玄学思潮交织的动荡时代,桓温与谢安如同两枚棱角分明的棋子,在历史棋盘上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前者以“不能流芳百世,便当遗臭万年”的豪言震慑朝野,后者...
谢安 2025-08-15 淝水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与前秦两大政权在淝水流域展开的生死决战。前秦在苻坚统治下完成北方统一,疆域横跨黄河流域,兵力号称百万,其战略目标直指东晋政权,...
苻坚 2025-08-14 司马睿身世之谜:从宗室血脉到东晋开国之君在中国历史上,司马睿(276—323年)以东晋开国皇帝的身份被载入史册,但他的身世却因一则流传千年的传闻蒙上神秘色彩。这位在江南重建晋室、开创“门阀政治”先河的...
司马睿 2025-08-12 谢灵运山居赋:山水隐逸的文学丰碑与精神图谱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秋至元嘉二年(425年)夏,38岁的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遭遇政治挫折后,选择归隐会稽始宁祖宅。这一时期,他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
谢灵运 2025-08-07 潘安的深情独白:一生只爱一人,一世只守一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潘安以其“古代第一美男”的称号闻名遐迩。然而,这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在感情生活中却展现出超乎常人的专一与深情。关于“潘安有多少老婆”...
潘安 2025-08-06 慕容垂背叛苻坚:权力、复国与生存的复杂博弈在五胡十六国的动荡历史中,慕容垂与苻坚的关系堪称一段充满戏剧性与矛盾性的传奇。苻坚以“仁厚”著称,对慕容垂礼遇有加;慕容垂则以“战神”之名威震四方,最终却选择背...
苻坚 慕容垂 2025-07-25 刘牢之“一人三反”:乱世棋子的挣扎与沉沦在东晋门阀政治的棋局中,刘牢之如同一枚被多方势力争夺的棋子,在权力的漩涡中反复沉浮。他以北府军悍将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却因“一人三反”的争议性选择,最终沦为政治...
刘牢之 2025-07-18 司马遹不死有八王之乱吗:权力真空与制度缺陷下的必然悲剧西晋“八王之乱”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皇族内乱之一,其爆发常被归因于贾南风毒杀太子司马遹这一导火索。然而,若深入剖析西晋的政治架构与权力博弈逻辑,会发现即使司马...
贾南风 2025-07-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