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清代皇帝和大臣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清代皇帝可以驯服大臣,而明代皇帝却不行?
单论皇帝权力,明清皇帝其实没差别。都是皇权独揽,理论上都可以驯服大臣。
这爷俩在位期间,哪个明代大臣敢不服
一个不服砍一个,一百个不服砍一百个。
大臣被杀得鸡飞狗跳,谁敢跟皇帝较劲?
但是,皇帝大权独揽,工作量是很大的。
朱元璋废了丞相,将皇权和相权合并。皇帝看似是大权独揽了,爽歪歪了。但大权独揽的结果,意味着皇帝什么事情都要管,每天光批阅奏章就要花上大半天时间。
这对于身体素质好的朱元璋来说,没什么。
但对于身体状况不好的皇帝,如明仁宗,就太要命了。根本应付不过来。
所以,除朱元璋外的大部分明代皇帝,都愿意把部分权力交给内阁、司礼监,甚至是六部九卿等衙门。让大臣处理国家政务。
具体来说,皇帝放权后,明代中枢的行政流程是这样的。
如果是小事,官员上奏折,内阁票拟,也就是批复环节。
司礼监批红,也就是盖章环节。
六科给事中负责封驳,也就是审查环节。
当“打报告→批复→盖章→审查”的一套流程走完后,再交给六部等衙门去执行。
如果是大事,则是皇帝主持群臣廷议,内阁不参与,最后靠投票,选出一个结果,交给内阁批示,然后重复上面的流程。
如果是很大的事,皇帝会把内阁、司礼监和群臣叫到一起开大会。一起商议怎么办。
从这个行政流程来看,很明显,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明代皇帝都很依赖大臣。如果没有大臣帮忙,国家机器根本无法运转。
而皇帝既然指望大臣帮自己干活,既然要依靠大臣维持统治机器运转。那他不得顺着点大臣么?
特别是通过科举,正儿八经考出来的文人士大夫。人家凭本事获得的官僚身份,皇帝能不适当地照顾这些读书人的面子?
用现在的话说,老板又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部分明代皇帝都会适当容忍大臣对自己的批评,并摆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样子。
典型例子。
海瑞骂嘉靖,说朝廷乌烟瘴气,都是因为嘉靖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务正业导致的。
嘉靖被骂了,气得不行,很想杀海瑞。但又怕世人非议,把海瑞比作忠臣比干,把他比作商纣王。最后只能是把海瑞关起来了事。
等到明穆宗继位,穆宗也想要个好名声,就把海瑞放了。不仅放了,还升了官。
如果皇帝实在是被大臣气得不行,实在忍不住了,硬要修理大臣。一般也只是罢官,或是拿板子打大臣屁股。
典型例子。大理寺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批评万历皇帝贪财好色。万历气得暴跳如雷,指示内阁修理雒于仁。
但内阁首辅申时行不同意,表示最多只能安排雒于仁退休。
万历不想为了这点事寒了群臣的心,最后也只能是惩罚雒于仁辞职了事。
总体来看。明代皇帝,只要成年了,都是有实权的。
这个实权很大,只要皇帝想,理论上随时都可以收拾大臣。历史上的明代皇帝,并不乏杀朝廷重臣的案例。比如崇祯,内阁首辅都让他杀成了高危职业。
但是,由于明代皇帝缺乏一个只效忠于皇权的基本盘。
朱元璋时期打造的藩王体系,在靖难之役后让朱棣废了。以致大部分时间里,明代宗室都是被圈养的存在。根本帮不上忙。
朱棣留下来的功绩集团,又因为土木堡之变死掉了大半。以致后来靠拍皇帝马屁或以外戚身份崛起的新兴功绩,被靠科举正途上位的文人士大夫瞧不起,只能担任一些只拿工资不干活的虚职,很难进入权力中枢。
至于厂卫,那根本不成体系,不能负担维护国家机器运转的重任。只能作为牵制作用存在。
于是乎,科举文人就变成了皇帝唯一可以依赖的群体。而当皇帝又必须要靠他们来维护统治机器运转时,那科举文官们自然就有了与皇帝叫板的资本。
虽说从权力结构上来说,文官并不能够威胁皇权。但这并不阻碍不怕死的科举文官与皇帝叫板。
相比于明代,清代皇帝也很依赖大臣。但与明代最大的不同是,满清统治集团带有很强的部族色彩。清代皇帝是自带八旗基本盘入关。八旗的存在,使得清代皇帝可以不完全依靠科举文官来维持统治机器运转。
典型例子。
康熙时期的明珠、索额图;雍正时期的胤祥和胤禄;乾隆时期的傅恒、和珅;咸丰、同治时期的奕訢。就都是八旗出身,属于宗室或功绩身份。
像这种纯粹靠投胎,非科举出身的人,出任宰辅,搁在明代中后期是不能想象的。但是在清代却是常态。
另外,清政府还卖官鬻爵。
一个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官,买功名。然后步入仕途。
比如雍正时期的岳钟琪、李卫,咸丰时期的胡林翼就都是通过捐官的方式进入官场。他们的政绩、军功,可圈可点,都曾出任过督抚级的职务。混得并不比那些靠科举上位的文官差。
像这类靠捐官出仕的人出任督抚,搁在明代中后期,也是不能想象的。但在清代,却也是一种常态。
由于清代皇帝可选的储备干部多,既有八旗出身的,还有买官上位的。所以,清代皇帝对科举文官的依赖性自然就大大下降了,自然也就不需要特意照顾他们的面子了。
而那些买官上位的,靠投胎上位的,他们能上位,不全是凭自身本事,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皇帝的提拔。
就拿十三爷胤祥来说,他在康熙时期只是光头阿哥,没有爵位,没有职务,并不受康熙的重用。他能成为铁帽子亲王,完全是雍正提拔的结果。而他为了报答四哥的提拔,对雍正的新政是不打折扣的执行。最终获得了雍正的无条件信任。
还有雍正时期的田文镜也是如此,他六十岁才获得皇帝重用。为了表现自己,他主政河南期间,为了推行雍正的新政,甚至不惜与官僚士绅阶级翻脸。也就是与自己所属的阶级翻脸。
因此可以这么说,有清一朝,无论是非科举上位的官员,还是通过科举上位的官员,理论上都要巴结皇帝。
你不巴结皇帝,可能连官都没法做。不是说你考上了功名,考中了一甲头三名,大清代廷就一定会像大明代廷一样重用你。没这回事,大清不是大明。
当所有的朝廷官员都要巴结皇帝时,情况一下子就倒转了。清代皇帝根本不需要像明代皇帝那样,刻意做样子,虚心纳谏。大部分官员自然也就被训得服服贴贴了。
所以,清代的科举文人怂,跟什么文字狱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还是因为清代皇帝有自己的基本盘。引入了竞争机制,迫使大臣们不得不选择躺平。
不过,官员被皇帝驯服的情况,并不适用于清代后期。
太平天国之后的晚清,朝廷根本管不住那些封疆大吏。
典型案例,刺马案。
堂堂两江总督被人莫名其妙刺杀,慈禧派人去彻查,结果竟然因为害怕激怒湘军,只能不了了之。
还有东南互保事件,老佛爷都被洋鬼子撵到了西安,东南九省的督抚竟然坐视不理。而且朝廷事后还不敢追究责任。
虽说封疆大吏不听最高统治者号令的事,明代也有。但明代出现这种情况,是在崇祯统治后期,也就是快要灭亡时。明代哪怕是崇祯在位中前期,皇帝说话也还是好使的。
然而清代同治时期,最高统治者说的话就不好使了。
因此可以说,在太平天国时期,清代原有的统治秩序就不存在了。就该灭亡了。不是被农民起义推翻,就是被实力派大臣推翻。
清政府后来又活了50年,完全是靠着西方列强帮忙维持,才没使这艘破船沉没。
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靖难烽火:朱棣与朱允炆的皇权生死局1399年的北平城头,寒风卷过燕王府的琉璃瓦,朱棣凝视着南方——那里,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正以雷霆之势推进削藩政策。这场叔侄间的权力博弈,最终演变为中国历史上著...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 朱元璋文字狱: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狱犹如一道道阴霾,笼罩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为专制统治者钳制思想、维护权威的残酷工具。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崛起的大明开国皇帝,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8 马皇后为何未救刘伯温:历史迷雾中的权力与人情博弈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马皇后常以“贤后”形象出现,其智救宋濂、巧劝朱元璋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当刘伯温深陷胡惟庸构陷的漩涡时,这位以仁慈著称的皇后却未出手相救。这一...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7-08 宝庆公主:大明皇室最明亮的珍珠,却难逃政治婚姻的枷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紫禁城坤宁宫传来一声婴啼。六十八岁的朱元璋抱着襁褓中的幼女,这个老皇帝不会想到,自己最小的孩子将成为明朝最特殊的公主——她既是朱元璋...
朱元璋多少岁 宝庆公主 2025-07-03 盛庸:以弱胜强的战术大师,为何难挽靖难败局?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一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拉开帷幕。在这场决定明朝命运的内战中,一个名字如彗星般划过战场——盛庸。他以布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7-01 曾秉正:明朝言官的悲剧与士大夫的生存困境在明朝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曾秉正的名字与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紧密相连。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官员,因触怒明太祖朱元璋而遭“腐刑”处罚。然而,若将这段历史简化为“曾秉正...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1 沐英不死,朱棣敢反吗?—— 滇南柱石与燕王野望的时空对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滇池畔的沐王府传来噩耗,开国名将沐英因太子朱标去世哀痛成疾,卒于任上。这位统领云南三十万大军、坐镇西南边陲的“黔宁王”,其离世不仅改...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标 2025-06-30 朱棣晚年顿悟:朱元璋之死的真相与皇权更迭的隐秘逻辑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七日后,皇太孙朱允炆仓促即位,改元建文。这场权力交接的异常速度,在二十四年后因燕王朱棣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6-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