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温和河朔三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一直没能搞定的河朔三镇,为何被朱温灭了?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河朔三镇,就能明白,河朔三镇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虽然号称是唐代最强大的节度使集团,甚至可以和朝廷分庭抗礼,可是他们盘子大了,内部也会出现反叛现象。
一个很典型的事情就能解释一些,从安史之乱后期,河朔三镇形成,到唐代末期,朱温平定河朔三镇,其实这三镇的主人是在不断变换中的,并不是一脉相承。
一、河朔三镇哪儿来的?
河朔三镇,又被称为河北三镇,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人员充足,经济繁荣,所以在这里割据自雄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
河朔三镇指的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和魏博节度使。其中范阳节度使主要管着河北省北边,包括了北京、保定一带。成德节度使管着河北省中部地区。至于魏博节度使则管辖着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
唐代皇帝喜欢设立节度使,只要朝廷的大军比较强大,地方节度使是不敢乱来的。偏偏安禄山叛乱以后,朝廷没有能力保卫两京,这使得朝廷颜面扫地,因此各地节度使才有了独立的想法。
安史之乱平定的重要原因,就是史思明的部下李怀仙、田承嗣、李宝臣等人选择投降了唐代。唐代宗很高兴啊,所以就把李怀仙封为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田承嗣被封为魏博节度使,而李宝臣则被封为成德节度使。
这三个人本来就是安史之乱的叛将,他们看史朝义不能成大事,所以果断反叛史朝义,投降了唐代。所以说唐代也是借坡下驴,给了他们封赏,实际上并不能掌控他们手里的兵权,这就是河朔三镇节度使的由来。
二、河朔三镇可不是一脉相承的。
李怀仙、田承嗣和李宝臣做了地方节度使以后,基本和唐代处于相对平等的状态。他们在地方上拥有兵权、财权、政权,俨然就是三个小王国。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不是可以选择让子孙后代继承大位呢?真不好意思,事实情况还真不是如此。
比如说李怀仙还没上台多久,就被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等人给宰了。这三个人又轮流坐庄,成为了幽州、卢龙节度使。
田承嗣去世以后,他的侄子田悦继承了魏博节度使,这算是内部传承了。结果田悦被堂弟田绪所杀,田绪继承大位后,吃喝玩乐毫无节制,结果把自己给搞死了。他的儿子田季安继承大位后,也如出一辙,32岁就去世了。
新上台的魏博节度使是田承嗣的堂侄田弘正。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不过由于治下不严,结果造成了病变,他和他的全家都被诛灭,自此魏博节度使就跟老田家无缘了。新上台的魏博节度使叫李愬,他可是唐代的铁杆粉丝,可以说挽救唐代的功劳要算在他头上。
李宝臣去世以后,他儿子李惟岳向唐德宗请求继承大位,结果唐德宗表示拒绝。于是乎李惟岳联合田悦等人一起反叛,最终李惟岳兵败被杀。老李家也就跟成德节度使无缘了。
新上台的王武俊和唐代分分合合,只为了自立罢了。虽说成德节度使是河朔三镇里传承最稳定的一个,但是到了后期也出现了和唐代朝廷一样的厄运,自己的手下自己管不了。
所以说,河朔三镇表面上是一个铁桶,其实盘子大了以后,他们内部已经在不断斗争当中了。到了朱温的时代,他们内耗严重,自然就不是朱温的对手了。
三、河北三镇也在不断消耗自己的实力。
有这样一个历史观点,削弱唐代实力的,的确是河朔三镇。因为唐代弱小了,所以河朔三镇就强大了。但是同时唐代还能存在下去,也是因为河朔三镇。因为河朔三镇的大军战斗力强悍,可以帮助唐代戍边。
此外唐代之所以灭亡,主要就是因为河朔三镇逐渐衰败了。这个观点有点新奇,不过仔细去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当初河朔三镇强大的时候,唐代朝廷虽然弱小,可是也能够勉强维持生计。等到河朔三镇衰败的时候,唐代皇帝就成了朱温手里的玩偶了,完全没人可以镇得住朱温这样的地方诸侯了。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一点,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强大的河朔三镇,也在不断内耗中逐渐衰败。再加上唐代朝廷对他们的打压,使得河朔三镇逐渐败亡。
朱温的出现是个意外,但是任何一个强大的诸侯在当时出现的话,都是有机会灭掉河朔三镇的,毕竟他们已经在走向灭亡的道路上了。
四、唐代和沙陀军团给河朔三镇的压力其实也不小。
别看唐代在中后期,一直表现得很弱小,其实在这期间的某一些时间段,他们还是相当刚的。所以在这些时间段中,河朔三镇被唐代打压得可不轻。
首先,唐德宗时期,李惟岳选择联合其他节度使一起反叛,结果唐德宗和他们好好干了一架。双方损失都比较惨重,但是这对河朔三镇的打击的确不小。其次,唐代朝廷对河朔三镇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让他们内部随便乱,我插手算我输!他们仨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没了唐代这个对手,他们内部自然就开始乱了。彼此之间互相攻伐,部下杀上级取而代之的现象屡见不鲜。唐代皇帝一边嗑瓜子,一边看好戏。最后,沙陀军团在唐代后期逐渐崛起。李克用带着一票马仔,把河朔三镇给打得服服帖帖,攻占了他们不少地盘。给朱温扫清他们奠定了基础。
总结:河朔三镇和唐代同时灭亡。
所以说河朔三镇对唐代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些人虽然相对独立,但是依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奉唐代为正朔。
啥意思?我们是独立军团,但是我们支持你做皇帝。这么一来唐代反过来还要依靠河朔三镇的保护。所以说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河朔三镇需要依靠唐代的官爵,以此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制约手下。而唐代也需要河朔三镇在明面上的支持,以此显示自己还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等到河朔三镇被灭了以后,唐代皇帝也就真正成了无人支持的光杆司令了。连官爵也不需要你封赏了,你觉得你还有啥用处吗?
参考资料:《旧唐书》
在中国历史上,朱温与朱元璋作为两位朱姓开国皇帝,常因同姓、同为开国之君且地域相近,引发关于二者关系的猜测。然而,从历史事实与学术考证来看,二人并无血缘关联,仅存...
朱元璋多少岁 朱温 2025-08-22 后梁灭亡有多惨:权力崩塌下的血色终章公元923年十月,汴州城头飘扬的后梁旗帜在寒风中骤然坠落。这座曾见证朱温篡唐称帝的繁华都城,此刻正被后唐铁骑的马蹄声震得地动山摇。末帝朱友贞在宫中绝望地拔剑自刎...
朱温 朱友贞 2025-07-15 朱温:乱世枭雄的霸业瓶颈与统一天下的历史遗憾在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浪潮中,朱温以黄巢降将的身份崛起,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控制唐廷,最终篡唐建梁,成为五代十国开端的风云人物。然而,这位曾“四战皆克”、...
朱温 黄巢 2025-07-01 葛从周:乱世中的武勇与谋略——从降将到陈留郡王的传奇人生在中国五代十国的烽烟中,葛从周的名字如同一柄淬火寒刃,划破了唐末至后梁初年的混乱时空。这位从黄巢义军投奔朱温的降将,凭借战功跻身后梁开国名将之列,最终以陈留郡王...
朱温 黄巢 2025-06-30 裴枢:白马驿之祸中独存的士人脊梁唐天祐二年(905年)六月,洛阳白马驿畔,朱温集团将裴枢、独孤损等三十余名唐室重臣押解至黄河岸边。随着刀光闪过,这些衣冠楚楚的士大夫尽数坠入滔滔河水,史称“白马...
朱温 2025-06-23 末世归途:唐朝灭亡后罗隐的吴越栖隐与精神突围当朱温在开封称帝的旌旗插满汴梁城头时,七十四岁的罗隐正在杭州钱塘江畔的幕府中校对盐铁账册。这位历经"十上不第"的晚唐才子,在...
朱温 2025-04-27 单雄信后裔的复仇之火:黄巢起义与唐朝覆灭的隐秘联结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个延续289年的大一统王朝轰然崩塌。历史教科书将唐朝灭亡归因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制度性危机,却鲜少提及单雄信后裔在黄巢起义中...
朱温 黄巢 2025-04-09 梁太祖朱温:后梁的建立者与复杂历史形象在中国五代十国这一历史纷争的时期,梁太祖朱温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成功建立了后梁王朝,成为了这一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一、早年经历与崛起之路朱温(85...
朱温 2025-03-11 朱温与赵匡胤:谁终结了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灭亡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世纪晚期的开始。关于唐朝的终结,两位历史人物常被提及:朱温与赵匡胤。然而,他们与唐朝灭亡的关系并不相同。一、...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朱温 2025-02-21 梁太祖朱温:为何被誉为历史最流氓皇帝在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梁太祖朱温以其复杂多变的性格和极具争议的行为,成为了历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他既是后梁的开国皇帝,也因其背信弃义、残暴嗜杀、荒淫无度的行为...
朱温 2025-01-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