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桓帝延熹年间的一天,上千头各色牲畜浩浩荡荡行进在陇西临洮乡村间的一条小路上。这些牲畜尽是羌族各个首领,赶去要赠送给在乡村间居住的一位少侠的,这位少侠正是董卓。

少好侠
董卓字仲颖,少年时好行侠仗义,常常去羌族的领地游玩,也与羌族各个首领豪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曾经在耕种的时节,把自己的耕牛杀了以此来宽待前来看望他的朋友。他为人粗略豪迈,武艺超群,臂力过人,常常佩戴两副箭囊,能左右驰射。由是以健侠知名乡里,被州里征为兵马掾,负责巡逻守备边塞。
桓帝末年,朝廷下令从六个郡(据考证为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征召良家子弟为羽林郎,董卓也在其中。
所谓羽林郎就是郎官。汉朝时会选择一些功臣贵族子弟或者亲属出任羽林军,主要负责守卫皇宫和保护皇帝的安全,且随时听从皇帝的差遣。而羽林郎则相当于羽林军中的一个队长。由于亲近皇帝,所以立功晋升的机会也很多,当时被视为出仕的一条重要途径。

羽林郎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董卓在为郎官时立了功,还是因为他有在羌人居住地生活过的原因,公元166年,即汉桓帝延熹九年,董卓被中郎将张奂征为军司马,一同出征去平定鲜卑与羌人的联合叛乱。第二年,董卓大破汉阳叛乱羌人,以此有功被封为郎中,朝廷还赏赐了他九千匹的缣帛,他却把这些缣帛全部分给了他手下的将士们。他当时说道:“得到封赏的虽然是我,但是真正立功的却是将士们。”
自此以后,董卓的人生可谓是顺风顺水,先后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所谓西域戊己校尉,是负责西北防御和处理西域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长官。一路下来,终于在汉灵帝熹平年间,在被时任司徒的袁隗提携为掾吏之后,升迁做到了并州刺史。
不得不承认董卓武略过人是少有的将才。据《英雄记》记载“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尤其是在跟随张温征讨边章韩遂之乱的时候,大破边章韩遂斩首千余级,并且在征讨先零羌人部落的时候,以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施巧计全军而还。当时张温统帅六军攻打陇西,只有董卓一支军队没有受到损失。
羌胡
中平六年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趁乱进京把持朝政,由于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兵少,于是命令手下士卒白天浩浩荡荡进城,夜晚换上平民的服装潜出城去,第二天又旌旗招展的进城,如此数日,洛阳城中无人知道董卓到底带来了多少兵。
董卓不但有将才,作为军阀,却也很懂得笼络人才。他与吕布誓为父子的故事为世人所熟知。吕布斩丁原来见董卓这一段,在小说中这样写到“卓大喜,置酒相待。卓先下拜曰:‘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一句“卓先下拜”把董卓的礼贤下士写的殷切到了极点。
还有一个汉末很难得却被埋没的将才徐荣。徐荣,辽东襄平人(另说玄菟人)。他本是汉朝边关守将,董卓特别信任他,曾经任用他所举荐的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在十八路诸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就是徐荣在梁东之战击败孙坚,多亏祖茂戴着孙坚的赤罽帻引开了徐荣,孙坚才得以逃脱。而后徐荣又为败退的董卓部队断后,击败了前来追击的曹操,曹操也险些丧命,是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才脱逃险境。
在董卓的手下聚集了大批这样的汉末知名的武将,比如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李蒙、王方、杨定、胡轸等等,都是勇武过人的将领。当时,朝廷因为忌惮日益强大的董卓,而下诏将他调任京师做太傅,他手下的这些将领士卒纷纷拦截车辆不让他走,最后他不得不上书请求留在西凉。而后朝廷又迁董卓为并州刺史,要求董卓交出兵权给皇甫嵩然后去并州上任,他的手下们尽皆请命要求跟着董卓一起去并州,董卓不得不又上书给朝廷说道:“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
董卓不但重视笼络人才,还很注重与当时的名士结交。他一入京师就解除了党锢,还重用周毖伍琼这两个名士,他们所举荐的许多人都被董卓重用而出宰州郡。他听说自己以前的老上司张奂在弘农华阴县居住生活拮据,就派自己的兄长给他送去了一百匹缣帛。
蔡邕是当时天下闻名的学者,被誉为汉末第一国士。当时他正在吴会避难,董卓数次下令征召,蔡邕都托病不肯就,虽然后来是被董卓恐吓而重新出仕的,但是董卓对蔡邕非常的看中,曾经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到长安以后又升为左中郎将,每有大事都会和蔡邕商议,而且言听计从。在董卓要杀卢植的时候,正是蔡邕的劝谏才没有动手。董卓欲要自称尚父,也是蔡邕劝谏董卓说道“昔武王受命,太公为师,辅佐周室,以伐无道,是以天下尊之,称为尚父。今公之功德诚为巍巍,宜须关东悉定,车驾东还,然后议之”董卓才没有实行。当时董卓经常乘坐皇家御用的金华青盖的车子,蔡邕借着地震的时机再次劝谏董卓,说道“地动阴盛,大臣踰制之所致也。公乘青盖车,远近以为非宜。”董卓遂改乘了金华皂盖车。董卓对蔡邕的这种看重也使得他赢得了蔡邕的感激,小说中,当董卓被杀之后,蔡邕因感怀一时知遇之恩,伏尸而哭,最后被王允所杀。
董卓生前杀过很多人,可是他被吕布杀死的时候,他的主薄田仪和众多仆人不顾性命的去抢夺他的尸首。他的部将们轰然造反,杀徐荣,败吕布,攻破长安城,终于“尸王允于市”给董卓报了仇,并且收董卓残骸安葬于郿地。
东汉末年,一场由董卓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中原,洛阳城中的血雨腥风与关中大地的迁徙动荡,共同勾勒出汉室衰落的悲壮图景。然而,若将汉室倾颓的根源完全归咎于董卓进京,未...
董卓 2025-11-14 董卓“恩将仇报”背后的权力博弈:一场被历史误读的悲剧东汉末年,董卓以凉州军阀身份入主洛阳,短暂掌控朝政后却迅速沦为众矢之的,最终被部将吕布刺杀,全族覆灭。史书将其定性为“狼戾贼忍”的暴君,民间更流传其“恩将仇报”...
吕布 董卓 2025-11-12 何进之败:重兵在握为何折戟宦官,引狼入室又因何故东汉末年,政治腐朽,外戚与宦官的权力争斗成为搅动朝堂风云的核心矛盾。大将军何进手握重兵,却在与宦官集团的较量中败下阵来,甚至不得不引董卓进京,最终引发了天下大乱...
董卓 2025-11-11 皇权阴影下的权力狂飙:东汉外戚跋扈的制度性溃烂东汉中后期,外戚势力如癌细胞般侵蚀帝国肌体,梁冀毒杀质帝、窦宪强夺沁水公主庄园、何进引董卓入京等事件,将"外戚跋扈"推向历史...
董卓 2025-10-29 虎牢烽烟下的利刃交锋:孙坚讨董时吕布的战场话语与权力博弈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当孙坚率领的豫州军在洛阳城郊与董卓主力展开生死对决时,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背后,更暗涌着权力、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博弈。作为董卓麾下第一猛将的...
吕布 董卓 2025-10-23 孙坚与董卓:乱世中生死相搏的恩怨密码东汉末年,董卓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暴政点燃天下烽火,而孙坚作为江东猛虎,以一己之力成为董卓最忌惮的对手。两人从长安的初次交锋到洛阳的生死对决,再到同一年陨落的...
董卓 2025-10-21 吕布的义父魔咒:乱世权谋下的背叛与宿命东汉末年,并州猛将吕布以“飞将”之名纵横沙场,却因两次弑杀义父——丁原与董卓——被后世冠以“三姓家奴”的骂名。这一反复无常的行为,既是个体性格的极端体现,更是乱...
吕布 董卓 2025-10-09 王允拒降西凉军:一场由战略误判引发的政治悲剧公元192年,董卓伏诛于长安受禅坛,东汉朝廷迎来短暂曙光。然而,司徒王允拒绝赦免西凉军残部的决策,却如同一颗火星引燃了关中平原的战火。李傕、郭汜等人在贾诩的谋划...
贾诩 董卓 2025-09-30 十八路诸侯折戟:解码董卓巅峰时期的军事与政治霸权东汉末年,当十八路诸侯以“匡扶汉室”之名集结于洛阳城下时,这场看似摧枯拉朽的讨伐战,却因董卓集团的军事铁幕与政治操控而沦为一场闹剧。董卓以五万精锐西凉军为基底,...
董卓 2025-09-26 貂蝉虚影下的权力真相:吕布刺董的深层动因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貂蝉以"连环计"核心角色的身份,将吕布与董卓推向生死相搏的境地。然而,正史《后汉书》《三国志》中...
吕布 董卓 2025-09-2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