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丞相李斯,战国时上蔡人。初为上蔡郡小吏,后入秦辅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 六国的大业,官拜丞相,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相”。接下来听听历史资料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嬴政拿回大权,李斯功不可没,而且大秦帝国很多政策都是出自李斯之手,他的历史功绩甚至影响了数千年。
可是古代封建王朝就是这么的有意思,作为一个臣子,如果你在关键的时候站错队伍,即便你是元老,或是居功至伟,同样不会有好下场。李斯就是典型的代表。
据传,李斯被腰斩的时候,写了7个“惨”字。并且大声说道: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李斯的意思就是,现在谋反的人拥有了半个天下,却还不知足。如果继续让赵高辅佐秦二世,那么谋反的人将会打到咸阳来,麋鹿也将会在朝廷上吃草。
李斯是个智者,这句话最后真真得到了验证。
从秦统一六国开始,李斯就已经看透了一些事情,而当他看到秦朝当权者的昏聩无能,宦官弄权的时候,他预感秦朝气数已经,所以才说了这句话。
临死之前,李斯敢如此肺腑之言,确实异于常人。那么,既然是一个良臣,李斯被处以极刑的时候,怎么会没有人为之求情呢?这还得从李斯的前世今生说起。
李斯并非秦国本土人,他是楚国人。李斯拜师荀子之后,对中原几个国家进行了仔细地分析,最终决定到秦国去创立一番事业。
秦国有何优势?在李斯看来,至少有3个地方吸引他,而这3处却是其他国家不具有的:
首先,秦国欣赏法家人物,商鞅就是例子,李斯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求变求新;其次,秦国重视外来人才,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秦国属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善于吸纳人才,秦国日后必然强盛;第三,秦国素有统一大志,这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气象。
无疑,李斯的选择是正确的。李斯首先投奔商贾吕不韦,因为他知道,国家要想发展,必须要有经济支撑,而吕不韦是当时的“首富”,如果换成今天的“福布斯”或“胡润”,怎么都能挤进前五。
后来,在吕不韦的举荐下,李斯跟了嬴政。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斯认为嬴政胸有抱负、大有吞吐万宇之势,李斯很庆幸,他选对了明君。
《史记》: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
敢于直言进谏,嬴政也对李斯十分欣赏,升职加薪那是水到渠成。此时,李斯已经成为嬴政手下的第一红人,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中的权力,也在与日俱增。就连李斯自己也曾说过:
当今为大臣者,位无高于我者,我可以称为富贵之极了。
《史记》里还有这样一段记录: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庭车骑以千数。
意思是,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守卫,李斯所有的儿子,娶的都是秦皇室的公主,而李斯所有的女儿,都嫁给了秦皇室的公子。李由一回到家,李斯给他接风洗尘,结果整个朝廷的百官,都来为李由祝寿。李斯当时的辉煌,可见一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李斯的名望和权势,让他在朝廷树敌日渐增多,很多人开始暗地里嫉妒他。此外,秦二世不如扶苏,他为人较为糊涂,治国更是乱七八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秦二世没有一样能沾边,试问,这样的君主可以把秦朝带入发展快车道吗,显然不能。
究其原因,主要是秦二世后面有个赵高。当年,“矫诏”风波的始作俑者正是赵高,而赵高一直视李斯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即便有人想在秦二世面前替李斯求情,恐怕连皇帝的面都见不上,就算是见到了秦二世,稀里糊涂的他,恐怕也难辨是非,这样一来,说不定还会帮倒忙。
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都不乏正直善良之人,可诺大一个秦朝楞是没有一个人替李斯求情。这是秦朝缺人吗,还是秦朝朝堂的黑暗,还是赵高等人私底下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呢?这便无从考证了。
史学界还有一种声音,对于李斯的为人褒贬不一,除了有正义的一面,其实李斯还有小人、有助纣为虐的一面。
就人设这一块,李斯确实支持者甚少。
在国内来看,李斯的权势很大,为人不算低调,而且李斯经常在秦始皇面前策划阴谋诡计。著名的“焚书坑儒”就是李斯策划的。再如李斯和韩非本来是同学,两个人提倡的都是同样的法家思想,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更为清晰,更获得秦王的认可。李斯害怕韩非抢了他的位置,就使阴谋诡计,最终让秦王杀掉韩非。
在国外(秦国之外),李斯给秦始皇出的“统一六国”的策略,什么远交近攻,什么灭韩灭赵等,让他在本土之外,也遭人记恨。这么看来,李斯也是一个冷酷无情之人。
翻阅历史我们知道,秦始皇死的时候,身边只有赵高、胡亥和李斯。赵高逼迫李斯篡改遗诏,并且让其矫诏赐死扶苏、蒙恬。李斯本不情愿这么做,但迫于赵高的威胁,还是做了一件遗恨千年的违心事。扶苏见到“矫诏”自杀了,蒙恬也吞药了,而在朝廷的蒙毅,在赵高和李斯的配合下,最后也被整死了。
综上可见,自己意志不坚定,加上当时环境的影响,让李斯力不从心,最后只能认命赴死。
西周初年,周天子将镐京周边千里土地分封给宗室子弟,建立晋、卫、鲁等诸侯国;三百年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任免官员。这两场跨...
秦始皇陵 2025-07-31 秦朝甘罗之死:少年天才的陨落与历史迷雾在中国历史上,甘罗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少年政治家。他十二岁便以惊人的智慧完成重大外交使命,被秦始皇封为上卿,其事迹被载入《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然而,这位天才...
秦始皇陵 2025-07-30 嬴政摔孩子:历史迷雾中的真实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帝王史中,秦始皇嬴政的形象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而复杂的面纱。其中,“嬴政摔死母亲赵姬与嫪毐所生两个孩子”的传闻,更是成为后世探讨其性格、权力观与家庭伦理...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07-29 秦驰道:大一统王朝的交通动脉与文明纽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完成对六国的征服,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面对幅员辽阔的疆域,如何实现“车同轨、书同文”的治理理想?秦朝以驰道网络为答案...
秦始皇陵 2025-07-28 和氏璧:价值几何?一场跨越千年的价值追问“和氏璧”三个字,自春秋战国时期便镌刻进中华文明的基因。从卞和献玉的悲壮传说,到“完璧归赵”的惊心动魄,再到秦始皇以之铸传国玉玺的帝王执念,这件玉器早已超越物质...
秦始皇陵 卞和 2025-07-28 书同文:从秦始皇到吕应利——跨越两千年的文字统一追求“书同文”作为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文字的统一促进文化认同与国家治理。这一理念贯穿中国历史两千余年,从秦始皇的强制性文字改革到当代学...
秦始皇陵 2025-07-25 秦始皇是否洞悉赵高:权力棋局中的信任与盲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中车府令赵高扣押遗诏,与丞相李斯合谋篡改传位文书,将胡亥扶上帝位。这场震惊历史的沙丘之变,暴露出秦始皇晚年对...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07-25 血色邯郸:秦始皇灭赵屠城背后的历史真相与人性拷问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一场惨绝人寰的屠城在燕赵大地上演。这场屠杀不仅标志着赵国的彻底覆灭,更成为秦始皇统一战争中最为血腥的注脚。当历史的车轮碾过...
秦始皇陵 2025-07-24 法家的最高境界:在规则中构建秩序的终极形态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最具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制度设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家思想始终以“规则至上”...
秦始皇陵 商鞅 2025-07-23 秦朝灭亡时王翦在干嘛:一位战神的历史谢幕公元前207年,秦朝在陈胜吴广起义的烽火中走向覆灭。当章邯率领的秦军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溃时,当刘邦的起义军攻入咸阳时,那位曾以六十万大军灭楚、为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陵 章邯 2025-07-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