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废后(?-1509年),北直隶顺天(今北京)人,明宪宗朱见深的结发妻,废后。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立为皇后,仅一个月后就蒙冤被废。史称“吴废后”。
明孝宗在冷宫出生后,吴氏曾偷偷抚养过几年。孝宗即位念及吴氏的恩情,命服膳皆如母后礼。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逝世。刘瑾欲焚之。大学士王鏊力持不可,以妃礼下葬,无谥号。
吴氏是顺天(今北京市)人,出身名门。父亲吴俊是羽林前卫指挥使;舅舅孙镗曾在曹吉祥叛乱中救过朱祁镇的性命而封怀宁侯;哥哥吴瑛,官羽林卫指挥使。
当初,英宗亲自为皇太子朱见深选好的皇后候选人有三名,分别是吴氏,王氏,柏氏。英宗还没有正式确定选谁为太子妃,自己就得了重病。临终前,英宗告诉钱皇后和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他觉得三人中吴氏更好一些,并要她们再严格审度一下,尽早确立皇后人选。
太子朱见深一直希望立万氏为自己的皇后,无奈英宗不允许也不会认可一个比自己儿子大十七岁的宫女为皇后,此事作罢。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皇帝崩,太子朱见深即位,改元成化,是为明宪宗。钱皇后经过仔细观察,也觉得吴氏更好一些,这和英宗的遗愿是一致的。于是天顺八年(1464)七月二十日,吴氏立为皇后。十六岁的吴氏戴上凤冠,成为宪宗的第一任皇后。大婚之日,百官对这位才貌出众的皇后行礼,高呼千岁。吴皇后的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而宪宗皇帝欲立万氏为后不得,只得于成化二年立万氏为贵妃,宠幸如故。
成化初,万贵妃犹为宫女,而承恩日久。吴皇后嫉妒万贵妃独受恩宠,便想方设法找万氏的茬,万氏不堪挑衅于是和吴皇后顶撞起来,吴皇后便以此为借口杖责了万贵妃。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以堂堂皇后身份下令杖打宫女,本不是什么大事。可吴皇后就错在自己不该杖打一个皇帝宠爱的女人,即使这个女人只是个宫女。宪宗知道万氏挨了打,心疼得不得了,怒火满胸,气势汹汹地到皇后寝宫问罪,当着万贞儿的面,下令杖责皇后,替她出气。打完之后,宪宗仍是怒不可遏,一定要废了吴皇后,左思右想决定让太监牛玉背锅,很快,老太监牛玉被锦衣卫下狱。老迈的牛玉经受不起严刑拷打,屈打成招,在授意下编了一个弥天谎言:“当初英宗中意的太子妃人选乃是王氏,吴氏的父亲吴俊行贿于我,给了我一大笔银钱,我才假传先皇遗旨,使吴氏得以正位中宫。”宪宗得到牛玉的口供,拿给钱太后和周太后看,要求废掉吴皇后。钱太后大感意外,知道其中另有玄机,不同意废后。周太后一贯嫉妒英宗皇帝生前对钱太后的爱重,现在更要显示自己在后宫的权威,偏偏要跟钱太后唱反调,表态支持儿子废后。钱太后无奈,只好向宪宗母子妥协。宪宗得知周太后同意废后,为怕夜长梦多,当即连下了三道诏书向天下宣布废黜皇后:“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宫。”吴氏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后,就被废掉了,天大的委屈也无法向人倾诉。十六岁的她不得不在凄冷的西宫打发余生。
吴氏被废黜以后,宪宗被迫改册王氏为皇后。成化二年(1465年),三十七岁的万氏生下皇长子,从宫女被册为贵妃,宠幸更是无以复加。但万贵妃所生长子不久就夭折了,宪宗希望自己和万贵妃所生的孩子将来登基为帝,于是几乎每天只和万氏一个女人在一起。成化五年四月(1469年)在皇帝朱见深无意间临幸之后,柏贤妃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按照立长的祖制,于成化七年(1471年)被立为皇太子,然而次年正月就夭折了,谥悼恭太子。还有说法是万氏为保住自己的地位,此后所有怀孕的妃子或宫女都被万贵妃逼迫堕胎,悼恭太子之死也与之有关(此说法仅见于野史及满清编纂的《明史·万贵妃传》)。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宫女纪氏(追尊孝穆皇后)在安乐堂生下皇三子,宪宗皇帝得知后害怕万氏伤心并未将此事公开,而是将其留在安乐堂抚养,直至成化十一年乾清门发生火灾,宪宗认为这是上天在告示他什么,始将皇三子之生公开,并向为之诸臣求名为朱佑樘,立为太子。自太子朱佑樘出生到他六岁之时,身在冷宫的吴皇后也参与了对他的抚养。然而据满清编著的《明史》记载,纪淑妃在诞下皇三子之后,害怕遭万贵妃迫害,于是一直不敢公开,后来在吴皇后和太监张敏等人的保全之下,直到成化十一年才令宪宗和贵妃知道有皇三子的存在。太监张敏和纪淑妃也因此暴死(以上情节均不见于明代官史)。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宪宗去世,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史称明孝宗。他念及吴氏当年的恩情,把被遗弃二十多年的吴氏从冷宫放了出来,当作母亲来奉养,下令吴氏的穿着和膳食都按照太后的制度供应,但没有正式给她平反,也没有给予正式的名分。她的哥哥吴瑛从“羽林卫指挥使”升任“都指挥佥事”,入锦衣卫百户。吴氏风雨一生,晚年才算因为当年的善举得到了一点善报。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吴氏去世,年60岁上下。太监刘瑾要按普通宫女的制度把她的遗体焚烧、草草安埋。大学士王鏊认为不可。明武宗也觉得吴氏对父亲孝宗有保全抚育之恩,但是被祖父宪宗废除,不能合葬在茂陵,就同意按照大学士李东阳、王鏊的建议,用明英宗惠妃王氏的葬礼规格,安葬在北京金山,但没有谥号。吴皇后其实肯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却逞一时之快,不顾后果廷杖万氏,虽然出了气,但是付出了一生命运转换的代价,最后要不是大学士王鏊据理力争,吴皇后可能真的要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了。她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坟墓中的时候,是不是会为自己当年那轻率冲动的行为而后悔呢?
我们在一下列表共罗列了29位属于正统的皇后,在明朝历史上,其中远不止于这么多,其中还有很多是被追封的,但是没有被列入正史,也有很多被废黜的,没有名气的,明朝皇后群体具有五大特征:出身寒微、外戚孱弱;相貌端庄、羸弱多病;稳重严正、宽厚隐忍;恪守职分、竭力辅政;膝下少子、处境艰危。封建皇权存在一天,女性便永远无法逃脱被无情摧残的悲惨命运。明朝为了切实保证皇帝血脉的纯正性与优良化,他们采取了许多不同以往朝代的做法。比如在挑选皇后的问题上,就在考量外在条件之外,还加上了政治需要。为避免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明朝皇后尽可能多挑选民间的小家碧玉。
在明末风云激荡的舞台上,袁崇焕始终是争议的漩涡中心。这位以"五年复辽"誓言打动崇祯帝的将领,既在宁远城头以红夷大炮击退努尔哈...
袁崇焕 2025-04-30 只有马皇后敢叫朱重八吗:帝后情深背后的权力与温情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其中,“只有马皇后敢叫朱重八”这一说法,更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背后蕴含着帝后之...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4-29 唐伯虎与唐俭:跨越八百年的血脉溯源与文化隐喻在江南烟雨浸润的文人叙事中,唐伯虎与唐俭这两位相隔八百年的历史人物,因姓氏与功名被反复勾连。一方是明代“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以诗画名动天下;一方是唐朝开国功臣,...
唐伯虎 2025-04-28 汉字起源之谜:从神话传说到文明积淀的考古解码汉字作为全球唯一延续使用六千余年的象形文字体系,其起源始终笼罩在神话与考古的迷雾之中。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贾湖刻符的实证,从结绳记事的原始符号到甲骨文的成熟体系,...
仓颉 2025-04-28 范蠡西施之子谜团:历史褶皱中的家庭叙事在吴越争霸的宏大叙事中,西施与范蠡的情感羁绊始终是民间津津乐道的谜题。尽管正史对这段关系讳莫如深,但通过出土文物、野史笔记与后世演绎的多重印证,可勾勒出这对传奇...
西施 范蠡 2025-04-27 靖难迷雾中的身份谜题:李景隆与朱棣关系再审视在明初"靖难之役"的历史漩涡中,李景隆作为建文帝钦点的北伐统帅,却因屡战屡败及最终开城迎降的戏剧性转折,长期被后世冠以&am...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李景隆 2025-04-27 浣纱江畔的迷雾:郑旦其人真实性的多维考辨在吴越争霸的烽烟中,郑旦的名字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位与西施并称"浣纱双姝"的越国女子,其真实存在性成为横亘在历史与传说...
西施 郑旦 2025-04-27 东厂:明朝皇权阴影下的特务利刃在明代紫禁城的阴影中,东缉事厂(简称东厂)如同一柄淬毒的匕首,以宦官之躯执掌监察大权,其存在深刻改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设立...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25 朱高煦家族覆灭录:九子尽诛与皇权绞杀的残酷真相在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的皇权斗争中,汉王朱高煦及其家族的覆灭堪称最惨烈的悲剧。这位曾被朱棣赞为“世子多疾,汝当勉励”的次子,最终因谋反被侄子朱瞻基处以“瓦罐焖鸡”...
朱瞻基怎么死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4-25 柳如是:乱世孤鸿的诗词绝唱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中,柳如是以“秦淮八艳”之首的才情与风骨,在诗词长卷中镌刻下属于女性的精神图谱。她的笔触既见柔婉绮丽,更藏金石之气,在山河破碎的底色上绘就了...
柳如是 2025-04-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