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jì),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勣尽管排名仅第二十三位,然而,在名将辈出的初唐,他仍然是一位让人印象深刻的武将。
李勣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总能在风云变化的时局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历经三代领导人而屹立不倒,堪称初唐最聪明的武将。如何为人处事,李勣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样本。

李勣原名徐世勣,也叫徐懋功,投唐后赐姓李,因避唐太宗之名讳,更名李勣。他生于富贵人家,“家多童仆,积粟数千钟”。在隋末乱世,李勣父子“乐善好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
在李勣十七岁那年,他忽然投奔了以翟让为首的瓦岗寨土匪集团,干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至于他为何要参加土匪集团,至今仍是个迷。或许,在隋末乱世,唯有加入强盗团伙,才能保住徐家的万贯家财吧。
在风起云涌的隋末农民起义中,李勣如鱼得水,成为大名鼎鼎瓦岗寨的核心人物。李密加入瓦岗寨后,使瓦岗寨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一个靠打家劫舍混日子的土匪团伙忽然变成了与朝廷相抗衡的农民起义军,大隋政权在他们的打击下已摇摇欲坠。
李密被封为魏国公后,李勣也被封为东海郡公。革命的残酷性一天天显露,在经历了隋军剿杀,内部火并之后,走投无路的李密选择了归顺大唐,李勣也走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如何选择考验着他的智慧。

此时的李勣实际上占领着瓦岗军的旧地,其范围“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李密投靠大唐后,李勣实际上成了这片土地的新主人。
李勣面临两种选择:第一,他可以收拾残兵败将,据地称王;第二,既然李密投了大唐,那我李也可以投靠大唐。
但是这两条路李勣都放弃了,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第三条道路。李勣对手下说:“这片土地原本为魏公所有,我若将它献给唐王,有趁人之危的嫌疑。因此我决定将这片土地的详细资料及军民户口资料汇总成册,全部交给魏公,由他定夺。”
使者回到长安后,兴致勃勃的李渊本以为李勣来献土地,谁知,使者却是两手空空。然而接下来的事情更令李渊意外,原来李勣不愿贪天功,早将一切资料交给了李密,通过李密之手再转献给大唐。

李渊实在没想到,在礼崩乐坏的隋末,竟然有如此高风亮节,不肯落井下石之人,他大为感动地说道:
“李世勣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
李勣的第一次选择竟是如此漂亮,他巧妙地避免了背主求荣的尴尬,同时也打造了他铮铮铁骨的大丈夫形象,他以忠于旧主的方式投了大唐,也为他预留了道德和政治空间。
然而,事有不如意之处,降唐之后的李密又叛唐,最后伏诛。这无疑是将李勣往火坑里推,要知道,李勣所有的政治资本来源于对李密的忠心。如今李密叛唐,李勣将何去何从?
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李勣又一次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他大张旗鼓的向朝廷上表,要求皇上开恩,准许他收葬李密。李渊再次被感动,允许李勣披麻戴孝,为昔日的旧主操办丧事。就这样,李勣又一次将政治包袱变成优质资产。
此后数年,李勣作为大将,先后参与了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诸人,成为大唐一员功勋卓越的战将。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大唐的新一代领导人。在新时期,李勣作为一代名将参与平定东突厥,安定了北方,后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功高震主的李勣又将如何应对来自李世民的挑战呢?
有一天,李勣忽然病重,御医开了一个奇怪的药方,药引居然是李世民的胡须灰。李勣服药后迅速康复。李勣感动不已,跪地谢恩,叩首不止,直到额前鲜血直流。
哪知,李世民故作轻松地说道:“为社稷,非为卿也,何谢之有!”于公于私,李世民的回答堪称一绝。
一番表演之后,李世民留李勣小酌,三杯酒下肚,李世民开始“酒后托孤:“朕求群臣可托孤者,无以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闻此肺腑之言,李勣大为感动,他感动的方式也奇怪。
“啮指出血,因饮沉醉;上解御服以覆之。”
在这里,李勣的表现可谓一绝,既然皇上你是酒后托孤,那我当然就是感激涕零,以至到了“啮指出血”的地步。你托孤因酒而起,那么我也要醉酒而终。
反正酒桌上的话,你当真我也当真,你当醉话我也当醉话。一切做得如此得体,又不至于拂逆圣意,这才是李勣善于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吧。当然,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呢。
不久,李世民身染重病,自感时日无多的他为了给性格柔弱的太子扫清障碍,将没有任何过错的李贬为叠州都督。李勣没有任何怨言,接到命令之后,连家都来不及回,第一时间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李世民曾对太子说过这样的话:
“李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

至此我们才明白,为何李勣当初走得那么果断,那么迅速,因为稍有迟疑,将遭来杀身之祸。看来,李勣是看透了君王的心思,李世民也在时刻算计李勣,高手过招,走一步要看清后面十步,来不得半点含糊。
有了和李渊和李世民两代领导人过招的经验,面对乳臭未干的李治,李勣应对起来就轻松得多。
李治即位后,就将武则天纳入后宫。鬼迷心窍的李治一心想要改立武氏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元老重臣的强烈反对。
关键时刻,李勣的一句话点醒了李治,他是这样说的:“此陛下家世,何必更问外人?”李勣将这样重大的事情轻松化解,使李治从心理上摆脱了元老重臣的围追堵截,轻松为李治解套。
李勣作为一名从隋末乱世中走出来的英雄,历经了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而屹立不倒,最终以高龄而寿终正寝,凭借的绝不仅仅是他的盖世武功以及行军打仗的本事,而是他在人生紧要关头总能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及处理君臣关系的能力。
世事洞明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何为人处事,李勣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样本。伴君如伴虎,李勣既不学那些“武死战,文死谏”的蠢材,更不学那种讪君买直的奸臣,在危机关头,他总能顺水推舟,借坡下驴,不失其本性,又能占据道德至高点,这才是他难能可贵之处。
公元630年,唐朝贞观四年,一场决定东亚格局的战役在阴山山脉展开。唐朝名将李靖率领三千精骑,以雷霆之势击溃东突厥主力,生擒颉利可汗,彻底终结了这个曾称霸草原百年...
李靖 2025-11-05 李靖灭突厥后的雪藏之谜:功高震主与权力博弈的深层逻辑公元630年,唐军名将李靖率三千轻骑夜袭阴山,以雷霆之势击溃东突厥二十万大军,生擒颉利可汗。这场战役不仅解除了唐朝北方百年边患,更让李世民一雪“渭水之盟”的耻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靖 2025-10-09 李靖灭吐谷浑:十万雄师定西疆唐贞观九年(635年),一场决定西北战略格局的战役在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间展开。唐朝名将李靖率领十万大军,以雷霆之势奔袭数千里,彻底击溃吐谷浑汗国,为唐朝打通西域...
李靖 2025-09-02 李靖与秦琼:大唐双璧的军事传奇与历史定位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李靖与秦琼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统帅之才与猛将之勇,共同铸就了大唐盛世的军事神话。若以“厉害”为标尺衡量二人,需从战略格局、战术创新...
李靖 秦琼 2025-08-18 风尘三侠真实存在吗?历史与传奇的交织在中国文化中,“风尘三侠”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组合,由虬髯客、李靖和红拂女三人构成。他们的事迹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武侠小说、影视作品乃至民间传说中的经典形象。然...
李靖 2025-07-28 唐能平定吐谷浑的原因:战略、战术与政治智慧的完美结合唐贞观九年(635年),名将李靖率军平定吐谷浑,这场战役不仅解除了唐朝西部边疆的威胁,更奠定了唐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基础。吐谷浑作为占据青海、甘肃一带的游牧政权,...
李靖 2025-07-23 凌烟阁次席之谜:李孝恭凭何力压群雄位列第二?在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而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以皇亲国戚与辅政之功高居榜首,而位列第二的李孝恭却常因知名度不及李靖、尉迟敬德等名将而引发争议。...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靖 2025-07-09 韩擒虎与李靖:舅甥间的传奇传承在隋唐历史的长河中,韩擒虎与李靖宛如两颗璀璨星辰,各自散发着耀眼光芒,而他们之间特殊的舅甥关系,更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韩擒虎:隋朝名将的赫赫战功韩擒...
李靖 2025-04-23 李孝恭与李靖:大唐双星共铸江陵捷在武德四年(621年)的江陵城头,一面"李"字大旗迎风飘扬。这场决定萧梁政权命运的关键战役,既非李孝恭独舞,亦非李靖独奏,而...
李靖 2025-04-17 李靖早年两度险遭李渊杀戮的真相在中国历史上,李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为后世所传颂。然而,在其早年生涯中,李靖曾两次险些被唐高祖李渊所杀,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靖 2025-02-0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