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器,他命令工匠将这些兵器铸造了十二个金属人放置在阿房宫前,蔚为壮观,成为大秦的典型象征之一。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的目的何在?
一、“金”的古代含义。
十二金人的质地应该是当时普遍用来做兵器的金属,主要成分是铜,其次是铁、锡等金属次之,古代的“金”很多时候指的是“铜”这种金属,我们经常看到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将领或者大臣经常被赏赐“金”多少斤,其实指的是“铜”这种金属,它是古代时期铸造钱币的主要原料,赐给“金”就相当于赐给了钱。
现在社会中仍旧遗留了古代“金”的意思,譬如“五金商店”,这里指的就是各种金属,而不是单纯的“黄金”了,古代的“金”泛指金属。古代也有黄金铸造的“钱币”,称之为“上币”,因为其稀有的缘故,很少流通,大都在上层社会中集中出现,尤其以帝王、诸侯王的墓葬中屡有出土。
二、十二金人概貌。
根据诸多的历史记载,秦始皇铸造的金人十二有的高五丈,有的是三丈,有站着的,有坐着的。站姿5丈高,坐姿也就3丈高了,脚的长度是“六尺”,每个金人的重量是“千石”。
根据秦汉时期的“丈”的计量单位,站姿5丈也就相当于11.55米左右,坐姿3丈也就在6.93米,“金人”的脚应该在1.38-1.40米之间。
至于汉朝时期的“千石”一般是用来计量粮食的体积单位,根据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宋朝的“一石”是按照92.5市斤来计算的,合计到汉朝时期的秤称量的话是341斤(汉朝的斤)。换算下来的话,秦朝的一石应该是120斤,每斤约合256.26克,换算下来,一个“金人”的重量在30715千克,约30多吨,如果按照最高标准计算的话应该在80多吨。估算“十二金人”的重量在30——80吨的区间。
“金人”的服饰是狄人的,当时狄人已经归顺了秦朝,成为古代秦人的一员了。
三、铸造“金人”的目的何在?
有一个成语称之为“定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来自于大禹统治天下之时,铸造了“九鼎”显示自己功绩,秦始皇也不例外。
1、天下一统,彰显武功。
秦始皇是以武力统一了战乱纷纷的诸侯各国,实现了天下一统。大禹做九鼎,那么他就别出心裁,铸造十二金人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和大禹的九鼎异曲同工。
2、熔炼武器,消弭战端。
根据历史记载,十二金人的金属大多来自于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军队的各种兵器,秦始皇将这些兵器收集起来,重新熔炼,铸造了金人。古代造反没有兵器是一大弊端,秦始皇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消除原来六国诸侯企图复国的图谋。
3、统一度量衡,控制国家货币流通。
根据记载,每个“金人”的身上都有铭文,相传为李斯、蒙恬所做,李斯撰写的文字,蒙恬书写。《长安志》记载:“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一法律,同度量。”
这是金人铭文的记载。其实铸造的金人用“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六国宫廷的祭祀用金属器皿,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些宫廷用金属器皿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全部被收集到秦国了。
古代“金”是制造“货币”的主材料,如果任由诸侯各国的“金”存在,就达不到统一度量衡的标准了。一部分用来铸造“金人”,还有相当一部分用来铸造货币了。
十二金人就像秦朝国库中的“金砖”储存一样,有控制王朝货币流通的意图。
秦始皇的十二金人下落之谜?
重达30吨以上的金属人是很难搬动的,项羽在占领咸阳之后对这些庞然大物也无所适从,短时间内也没有搬动这些东西,他急急忙忙的就回到自己的封地做“西楚霸王”了。十二金人得以保存了下来。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下令将咸阳的“十二金人”搬迁到长安的皇宫中,根据历史记载:“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汉徒著长乐宫大夏殿前。”
长乐宫原来是刘邦的办公场所。汉高帝九年(前198年),刘邦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成为太后的宫殿群。长乐宫有宫殿十四:长信宫(即长信殿)、长秋殿、长定殿、永寿殿(即长寿殿)、永昌殿、永宁殿等;大夏殿、临华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广阳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长亭殿。
十二金人就摆放在大夏殿前了,后汉朝皇室没有费劲搬迁这些金人。
西汉末年,王莽曾经做了一个梦,他梦到太后宫殿前的“十二金人”中五个坐姿的“金人”站了起来。他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就居住在长乐宫中,五个坐着的金人站起来这样的梦境对王莽来说是一个大好事啊,因此,王莽新朝也没有动“十二金人”的主意。
到了东汉末年,董卓将汉献帝劫持到了长安,他是一个不管不顾的主。他手下的人盗取了汉光武帝刘秀的墓葬,充实军费。他对十二金人也下手了,其中十个金人被工匠们打碎、熔炼制作了货币。“椎破铜人十及锺鐻,以铸小钱。”他不但熔炼了十个金人,一些宫殿中的金属都用来制作钱币了!
到了魏明帝曹叡执政期间,他想着将剩余的两个“铜人”搬到洛阳自己的宫殿中来,不过金属雕像太重了,到了西安的“灞桥”就过不了,于是“金人”就摆在了灞桥旁边。
后来前秦的苻坚占据了长安,就将这两个铜人全部搬回长安城,并且命令工匠将这两个金人熔炼,然后铸造了钱币。
至此,秦朝的十二金人全部被熔炼,制作成了钱币,最终完全消亡十二金人的居然也是“秦朝”,只不过这个秦朝是苻坚建立的!
在青铜器与甲骨文交织的商周时期,当殷墟车马坑中的青铜軎饰重见天日,一段跨越三千年的陆地交通史轰然开启。从商代战车的双马驾驭到秦始皇陵铜车马的精密构造,古代马车不...
秦始皇陵 启 2025-06-27 徐福寿命之谜:历史、传说与文化符号的交织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徐福的名字始终笼罩着神秘色彩。这位秦始皇时期的方士,因奉命东渡寻仙药而名垂青史,但其确切寿命却成为千古之谜。从《史记》的简略记载到民间传说的夸...
秦始皇陵 徐福 2025-06-27 蒙恬北伐:秦始皇抗击匈奴的铁血征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匈奴部落,如同一把悬在帝国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中原的安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隐患,秦始皇...
秦始皇陵 蒙恬 2025-06-23 内史腾身份之谜:秦廷重臣的国籍考辨在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一位名叫内史腾的将领率秦军攻入韩国南阳,揭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然而,这位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将...
秦始皇陵 2025-06-20 子婴为什么不是秦三世:秦朝末年的帝位谜题公元前207年,赵高弑杀秦二世胡亥后,秦王子婴在位仅46天便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位末代秦君的身份与称谓,在《史记》中却留下耐人寻味的记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06-18 为什么嬴政忌讳昌平君:秦楚矛盾下的权力博弈在秦始皇嬴政的统治生涯中,昌平君熊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禁忌存在。这位兼具楚国公子与秦国重臣双重身份的矛盾体,其人生轨迹犹如一把利刃,剖开了秦楚两国两百余年恩怨的深...
秦始皇陵 启 2025-06-18 秦始皇正妻无名之谜:权力阴影下的历史留白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其政治成就与个人经历被史书反复书写,但关于其正妻的记载却近乎空白。这一现象不仅引发后世猜测,更折射出秦代政治生态的复杂性。通过...
秦始皇陵 2025-06-16 嬴驷与秦始皇:跨越百年的帝国奠基之路在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长卷中,嬴驷(秦惠文王)与嬴政(秦始皇)的名字犹如两座巍峨的丰碑,相隔百年却血脉相连。这位高祖父与玄孙的传承关系,不仅是简单的家族谱系延续,...
秦始皇陵 2025-06-13 泰山封禅在哪里举行:揭秘中国古代帝王与泰山的神圣对话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心目中,泰山绝非一座普通的山岳,而是“天人合一”的神圣象征。自秦始皇起,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传统延续千年,这一仪式不仅是对泰山地理高度的征服,更是...
秦始皇陵 2025-06-13 秦始皇可能活在地宫吗?历史、科学与传说的三重解构在骊山北麓的苍茫雾霭中,秦始皇陵地宫如同一部未解的密码,千百年来引发无数猜想。从“以水银为百川江河”的《史记》记载,到现代考古探测到的“强汞异常”,这座地下帝国...
秦始皇陵 2025-06-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