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和隆科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驾崩前,为何点名要隆科多陪葬?
极致的皇权之下,向来都是森森白骨做底,象征着九五至尊的宝座,曾引发过多少纷争和厮杀。
帝王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手中所掌握的是绝对的权力,生杀予夺都不过是一念之间,凡事都凭天子的喜怒决断。
即便是昔日宠臣,也可能在一夕之间沦为阶下之囚,甚至在言谈之间就掉了脑袋,因此才有言道:伴君如伴虎。
在清代时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一代英主康熙皇帝,在驾崩前点名要一个男人陪葬,这个人究竟是谁?康熙为何在临终时做出这个决定?
作为他的即位者的雍正也曾经因此感到迷惑不已,直到他登基后,真正成为了帝王,才明白了父亲的智慧。
这样一个看似古怪的决定中,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
九子夺嫡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便是有着相同血脉的孩子,也有着不同的脾气秉性,在成长过程中会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子嗣在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皇室而言,如果皇帝的子嗣繁茂,那便意味着帝位的继承人会有更多的选择,很多人也将这视为是国运兴盛的标志之一。
康熙向来被看作满清历代帝王甚至是古代历代君主中的佼佼者,他开创了康乾盛世,让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了新气象,边疆问题也都得到了相对妥善的解决。
在一派海晏河清的明朗景象之下,其实也隐藏着许多涌动的暗流,其中最令康熙感到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储君的选择。
康熙是清代帝王中子嗣最多的,其一生与后妃共生育了55个子女,其中皇子数量多达35个,自从其原配皇后赫舍里所生的二皇子因为结党营私被废黜储君之位后,其他的儿子便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起来,从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面对着帝位,皇子们各自为营,纷纷拉拢朝中大臣,兄弟之间恨不得斗出个你死我活,而康熙则没有过多干涉,反而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最终皇四子在这场手足争斗中胜出,根据康熙留下的密诏继承帝位,并守住了康熙所开创的一番盛世,他便是雍正皇帝。
点名陪葬
九子夺嫡的过程极为残忍激烈,康熙临终前大概因此事感到过悔恨,他没有选择公开立储,而是留下了一封秘密诏书,并且还通过许多举措,为下一任的帝王铺平了这条走向权力巅峰的道路。
康熙去世前为巩固新帝统治,维护极权稳定所作出的最后一项努力便是点名要一位大臣陪葬,以此来为日后即位的雍正皇帝扶植一位死心塌地的心腹。
被康熙点名要求与他陪葬的便是隆科多,他在当时的朝中称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位权臣的站队支持,雍正才得以在激烈的斗争中脱颖而出。
康熙当时已经确定了四皇子便是储君的人选,但是这个决定是秘密做出的,没有任何人了解,满朝文武和诸位皇子都只能静静等待着最后的宣判。
但当时身体每况愈下的康熙似乎丝毫没有立储的打算,反而突然颁布一道旨意,点名要求隆科多为其陪葬,这个消息一出,震惊朝野。
隆科多看着眼前的圣旨,宛如五雷轰顶,完全不知自己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但他也不甘于就这样走向生命的尽头,于是便找到自己一直扶持的四皇子,请他为自己求情。
帝王心术
四皇子胤禛向来杀伐果断、性格谨慎,在面对隆科多的求助时,他也陷入了两难,皇帝的旨意已经下达,天命难违,自己贸然求情很可能令此前的谋划全部落空。
但是另一方面,毕竟自己能够在九子夺嫡中占据优势,离不开隆科多的帮助,如果自己不为他求情,就算自己能够继承大统,恐怕也会落得一个无人可用的下场。
几经思索后,他还是硬着头皮选择了进宫面圣,替隆科多求情。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康熙在驾崩前突然点名要一个男人陪葬,正是他为儿子谋划的手段,雍正直到即位后才了解父亲的智慧,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帝王心术。
四皇子刚一说明自己的来意,康熙便立刻答应,并且还反转态度重赏隆科多,这样的两极反转不仅让隆科多在短短时间内感受到了大喜大悲,更让他对自己一直支持的四皇子充满感激,此后更加死心塌地地辅佐他。
待到雍正真正即位成为一名帝王后,看着尽心辅佐自己的隆科多和满朝文武,才逐渐琢磨出了自己的父亲临终前那一系列看似荒唐的举动背后所隐藏的真正目的。
曾经身为皇子的他在九子夺嫡中练就了铁血手腕,但是等到真正坐上龙椅后才能够体会真正的帝王之心。
所谓的帝王之术,讲究的是纵横谋划,张弛有度,要让臣子不只是屈服于皇权,而是要真正臣服于统治者,不让他们再生异心。
小结:
设计巧救隆科多,是康熙为儿子帝王之路最后的谋划,也是他亲自为雍正上的最后一课,这是将雍正推向金光闪烁的龙椅的最后一步。
历经了九子夺嫡和这最后一课的雍正,真正读懂了江山社稷对于一个帝王的需求,具备了一个封建统治者应有的素养。
在雍正的努力之下,康熙所创建的盛世得到了延续,并且在其儿子乾隆皇帝的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段盛世的延续,雍正皇帝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并非所有帝王都能够像康雍乾三位一般,英主就像隐藏在历史湍急流水中的珍珠,可遇而不可求,自乾隆之后,清代便显露出了不可挽回的颓势,封建王朝也一步步走向了尾声,这是历史的必然。
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 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 諴亲王:康熙幼子,清朝宗室中的特殊存在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汤斌:清廉理学名臣与太子老师的双重人生在清朝康熙朝的政坛与学界,汤斌(1627—1687)以“清廉如水、理学大家”的形象载入史册。他不仅是康熙帝亲自选定的太子首席讲师,更以刚直敢谏的品格和“豆腐汤”...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9 十三爷为何在宗人府关了十年:康熙的深谋远虑与权力棋局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风云中,十三阿哥胤祥的命运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这位以侠义著称的皇子,因性格耿直、行事磊落,却在宗人府被圈禁长达十年之久。这一看似反常...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祥 2025-07-23 周培公真实存在吗?历史档案与民间记忆的双重印证在清代历史的长河中,周培公这个名字常因影视剧《康熙王朝》的演绎而引发争议。剧中,他以“康熙第一谋臣”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因汉人身份被贬谪盛京,最终郁郁而终。然而,...
康熙的儿子们 周培公 2025-07-23 清朝奏折制度:皇权专制的精密齿轮与信息中枢在清朝276年的统治中,奏折制度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齿轮系统,将中央集权推向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这项始于康熙中期的文书制度,经雍正、乾隆两朝完善,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1 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血浓于水的皇室兄妹情在清朝康熙帝的众多子女中,固伦温宪公主与雍正帝胤禛的兄妹情谊尤为特殊。作为康熙帝第九女、序齿为五公主,温宪公主不仅是雍正帝的同母胞妹,更因成长经历与命运轨迹,与...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18 婉贵太妃有孩子吗?深宫长寿者的命运密码在乾隆帝的后宫中,婉贵太妃陈氏(1717—1807)以92岁高龄成为清史中最长寿的妃嫔。这位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传奇女性,虽无子女却稳坐后宫高位,其...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16 准噶尔叛乱:清朝三代帝王的平定史诗在中国西北边疆的历史长卷中,准噶尔叛乱如同一场旷日持久的暴风雨,席卷了整个蒙古高原与天山南北。这场叛乱始于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两朝,最终在乾隆二十二年(17...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