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扶苏究竟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为当时人们的交往沟通产生了极大便利,也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如此鼎盛辉煌的秦朝却如耀眼的流星般一闪而过,二世而亡,这让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大家唏嘘不已。

历史记载,说秦始皇死后,赵高假传圣旨,让胡亥当上了皇帝,扶苏听说此事后愤慨自杀,但事实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有人在司马迁的《史记》上找到了扶苏死亡的相关记载,通过《史记》中的说法,司马迁很隐晦的向我们传递了个信息:是蒙恬出卖了扶苏!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秦始皇对扶苏极为喜爱
在我国历史上,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做出了许多令后人感叹不已的事情,只能说优秀的人各方面都很优秀。秦始皇不仅自身能力强,还教出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儿子,嬴政最出名的儿子便是扶苏和胡亥。
从《史记》中看,相比扶苏,秦始皇明显更加疼爱胡亥。《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说:“赵高教胡亥狱律法事”,秦始皇为胡亥指定授业老师,这项殊荣可是其他子女都没有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秦始皇不喜欢扶苏,事实恰恰相反,秦始皇其实非常欣赏扶苏。只是,对扶苏的喜爱,秦始皇表现得并没有那么明显,可那种望子成龙的慈父之心是不容忽视的。
秦始皇对扶苏各种的严加管教,都表示其对扶苏寄予了厚望,因为扶苏天生聪颖,史上夸其刚毅勇武、待人诚心宽仁、有政治远见,如此优秀的孩子秦始皇怎么会不喜欢呢!
另外,秦始皇为其起名为“扶苏”,“扶苏”本意是一种植物,指代树木茂盛、枝繁叶茂,有着香草佳木的寓意,如此寄托美好的名字,怎么能说秦始皇不喜欢扶苏呢!
从执政理念来看,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秦国,肯定是希望这个国家越来越好走向繁荣。扶苏曾多次议政,对治国、安定天下颇有见地,综合扶苏的声望,他称得上是一位很好的皇位继承者。
如果没有后续意外的发生,扶苏很可能成为秦朝第二个皇帝,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时间回到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等人议论皇帝后纷纷逃走,秦始皇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下令追查此事。
相关官员不久便把涉案的460多名儒生缉拿归案,秦始皇下令在咸阳将这些儒生坑杀,史称“焚书坑儒”。此事一经发生,扶苏对父亲的行为极不赞同,多次上书劝谏,称: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暴怒下的秦始皇并没有意识到儿子的良苦用心,反而因扶苏和自己的政见不和而迁怒扶苏。
政见不合惨遭流放
不久后,始皇帝便下令把扶苏贬到北方,让其在蒙恬的军队里好好悔过。其实,秦始皇这次对扶苏的贬黜也并不是一时地恼怒上头,从根源上来看,嬴政的一番作为也可谓是用心良苦。
当时,世人对扶苏的评价多是“仁爱慈善”,要是一个普通人得到此评价那是极好的,可扶苏毕竟是未来的储君,一代帝王当然要为百姓着想,有身为天下君父的觉悟,但如果过于良善就很难把持住朝堂。
要知道,朝堂上的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灯,一时的良善会得到大臣们的赞赏与恭维,但要是一直良善的话,就会让大臣们觉得这个君主软弱无能,长时间下去很容易朝堂不稳。
再加上,坑儒事件扶苏再次表现了仁慈之心,这让秦始皇下定决心要磨练下扶苏的性子,让其往合格的君王上靠拢,于是便有了放逐这一行为。
本来秦始皇打算让扶苏在边关吃几年苦,磨练磨练性子便召回京,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还没等秦始皇下令传召扶苏回京,意外便发生了。
公元210年,秦始皇云游天下,但巡游过程中,秦始皇意外染病,病危之际,他叫来自己的心腹赵高,让他起草一份诏书,把皇位传给扶苏。
此事安排完后,秦始皇便安详地闭上了他的眼睛,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赵高却在此时生出了异心,他并没有听从秦始皇的吩咐,把皇位传给扶苏,而是假传圣旨说秦始皇把皇位传给了胡亥。
扶苏之死
就这样,胡亥坐收渔翁之利的登上了大位,成为了秦朝的第二位皇帝。远在边关的扶苏听见此事后,大为悲痛,一是父亲去世,二是皇位并没有传给自己,多重打击下,扶苏自杀而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后来有人综合《史记》的记载,对此事进行了解读。秦始皇把扶苏下放到蒙恬的军队中,实际上是在为扶苏铺路,蒙恬手下掌管三十万大军,如果扶苏把蒙恬收入麾下,那么他将来一定稳坐高位。
秦始皇驾崩,扶苏作为王储,心里承受能力真的那么差吗,连事情的真相如何都不去查,直接选择自杀?对于此事便有人做出了这样的猜测:
无论哪个皇子继位,都不会影响到蒙恬的地位,他忠于的是大秦,而不是某一个皇子。同时,虽然蒙恬猜测或许有政变,但他却不愿意为了扶苏而卖命,毕竟两人的利益不是相关的。
退一步而言,每一个皇子都不傻,若是蒙恬真的愿意全心全意支持扶苏,背靠着几十万大军,他怎么可能都不会自杀,唯一的解释便是两人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既然如此,在扶苏死后不久,蒙恬为何也身首异处了呢?因为蒙恬的地位太高了,同时他的弟弟蒙毅与赵高还有仇,这无疑会让赵高、胡亥的地位不稳,于是便斩草除根。
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猜测,但如今的很多历史事实,不都是这样一点点挖掘出来的嘛!历史是由人来写的,必然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时间差距,有时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相,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所推测出来的结果有可能才是答案。
话说,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的话,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相信赵高的决定。如果他换一个人来传圣旨的话,可能扶苏就既能参加他的葬礼,又能继承皇位了。
但始皇帝却从没设想过圣旨送不出去的这种可能,给了赵高等人篡位的机会,让胡亥当上了皇帝,促使秦朝二世而亡。只能说世事弄人,秦始皇聪明了一世,临终却识认不清,让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昙花一现。
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母子裂痕:秦始皇囚禁赵姬的深层动因公元前238年的咸阳宫中,22岁的秦王嬴政面对母亲赵姬的情人嫪毐叛乱,以雷霆手段将其车裂,并诛灭三族。这场血腥政变不仅终结了嫪毐的权势,更将赵姬推向了历史审判的...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嫪毐的“特殊魔力”:让赵姬痴迷至深并诞下子嗣的真相战国末期的秦国深宫,一段充满欲望与权谋的纠葛,让市井小人物嫪毐成为历史舞台上备受瞩目的角色。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竟能让秦始皇生母赵姬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为其生下孩...
秦始皇陵 嫪毐 2025-11-14 沙丘迷雾:胡亥继位背后的历史真相与权力博弈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起看似寻常的帝王驾崩事件,却因赵高、李斯与胡亥的密谋,演变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位继承疑案。两千年来,&a...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13 秦始皇不立皇后之谜:权力、阴影与理想的交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自称“始皇帝”。他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以铁腕手段重塑华夏文明。然而,这位开创...
秦始皇陵 2025-11-12 乱世枭雄的生存智慧:赵佗建立南越国的战略密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赵佗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这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以屠睢战死、秦军折损过半告终。五年后,赵佗与任嚣再次出征,以"绝道聚...
秦始皇陵 2025-11-11 历史长河中的“隐形巨人”:名气低却贡献卓著的帝王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因开创性功绩被载入史册,但也有一群帝王,他们的贡献同样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却因时代局限或后世叙事偏向而鲜...
秦始皇陵 2025-11-10 蒙恬遗言:跨越时空的忠义共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逝于沙丘,一场由赵高、李斯合谋的阴谋随之展开。他们篡改遗诏,赐死长子扶苏,并囚禁名将蒙恬。这位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的将领,在...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1-03 沙丘之变:李斯为何舍弃女婿扶苏,选择胡亥?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这本是一场正常的权力交接,却因中车府令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合谋,演变为一场颠覆帝国根基的政变。令人费解的是,作为...
秦始皇陵 李斯的儿子 2025-10-30 末代秦王子婴:出身迷雾与悲歌人生子婴的出身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的皇室谜团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留下三处矛盾记载:《秦始皇本纪》称其为"二世兄子",即胡...
秦始皇陵 司马迁 2025-10-2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