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拯(958-1023年),字道济,长乐信都人,出生于孟州河阳人,北宋时期宰相。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起家大理评事、峡州通判。淳化年间,拥戴许王李元僖,坐罪贬官。宋真宗即位,负责枢密院的事务,授参知政事,迁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初年,参与封禅泰山,从祀汾阴,作为仪仗使,授六部尚书,入判尚书都省,授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枢密使,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位左仆射。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丁谓失去权势后,出任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宋真宗山陵使。宋仁宗天圣元年,年老罢相,外任检校太尉兼侍中、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事,去世于任上,获赠太师兼中书令,谥号文懿。
人物生平
冯拯(958~1023),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1001),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1005),拜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三),以疾罢相。大中祥符四年(1011),出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天禧四年(1020),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任枢密使,进位左仆射。宋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卒年六十六,谥号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史籍记载
宋史卷 二百八十五 列传第四十四
冯拯,字道济。父俊,服事后汉湘阴公刘赟。赟死,俊与从行千余人系侍卫狱,后周太祖赦出之,授检校太子宾客,戍安远军驭马镇,辞不行,因徙居河阳。
冯拯以书生谒赵普,普奇其状,曰:“子富贵寿考,宜不下我。”举进士,补大理评事、通判峡州,权知泽州,徙坊州,迁太常丞。江南旱,命驰传振贷贫乏,察官吏能否,还奏称旨,权知石州,擢右正言,岁余代归。出使河北,与转运使樊知古计边储,还,判三司户部理欠凭由司,为度支判官。
淳化中,有上封请立皇太子者,拯与尹黄裳、王世则、洪湛伏阁请立许王元僖,太宗怒,悉贬岭外。拯知端州,既至,上言请遣使括诸路隐丁、更制版籍及议盐法通商,凡十余事。太宗欲召还参知政事,寇准素不悦拯,乃徙知鼎州。改通判广州。郊祀毕,覃恩,拯与通判彭惟节皆迁尚书员外郎,惟节以太常博士为屯田员外,而拯以左正言为虞部员外。拯书名旧在惟节上,及奏事如故,准切责之。拯上书言准阿意不平,准坐此罢。拯以母丧请内徙,命知江州。真宗即位,进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李惟清表为推直官,判三司度支勾院,迁驾部。咸平初,坐试开封进士赋涉讥讪,下拯御史台,未几,释之。
明年,兼侍御史知杂事。时西北用兵,王超、傅潜将兵出定、瀛间,观望玩寇,拯极论之,不报。超等果逗挠覆军。命拯按傅狱,抵潜罪,窜流之。擢祠部郎中、枢密直学士,权判吏部流内铨。以审官及铨法未备,建请凡荫补京官,试读一经,书家状通习为中格,始得仕。同勾当三班院。向敏中宣抚河北、河东,拯及陈尧叟为副,宴饯长春殿。明年,以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帝欲修绥州,谋诸辅臣,冯拯与宰相向敏中等皆曰便。宰相吕蒙正、参知政事王旦、王钦若皆曰宜弃勿修。帝遣洪湛驰驿往视,还,上七利二害,卒修完之。时上封者言:“三司多滞务,州郡禀疑事,吏民诉理冤狱,依违不决者辄数岁,水旱或由于此。”诏拯选干强吏同三司使裁冗事、督举稽留,遂与判度支勾院孙冕省帐牍二十一万五千本,并废冗官十五员。迁尚书工部侍郎、签书枢密院事。赐手札访边事,拯谓:“备边之要,不扼险以制敌之冲,未易胜也。若于保州、威虏间,依徐、鲍河为阵,其表势可取胜矣。前岁王显违诏不趋要地,契丹初压境,王师未行,而契丹骑已入钞,赖霖雨乃遁去。比王超奏敌已去,而东路奏敌方来,既聚军中山以救望都,而兵困粮匮,将臣陷殁几尽,超等仅以身免。今防秋,宜于唐河增屯兵至六万,控定武之北为大阵,邢州置都总管为中阵,天雄军置钤辖为后阵,罢莫州狼山两路兵。”从之。景德中,为参知政事,再迁兵部侍郎。摄事享太庙,有司供帐幔,守奉人宿庙室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专为庙享制帟幕什器,藏宗正寺,禁吏卒登庙阶。王济上编敕,帝以其烦简不一,语辅臣曰:“显德敕尤烦,盖世宗严急,出于一时之意,臣下不敢言其失也。”王旦进曰:“诏敕宜简,近亦伤于烦。”拯对曰:“开宝间,除诸州通判敕,刑狱、钱谷悉条列约束,今则略矣。”时契丹始盟,拯言边方骚动,武臣幸之以为利。帝曰:“朝廷以信为守,然戒备不可废也,此外,当静治以安吾民尔。尔其奉承之。”
大中祥符初,严贡举糊名法。拯与王旦论选举帝前,拯请兼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进退。帝曰:“可以观才识者,文论也。”拯论事多合帝意如此。封泰山,为仪仗使。礼成,进尚书左丞。以疾在告,数请罢,帝以手诏谕旨,又命宰相王旦就第劝拯起视事。
从祀汾阴,为仪仗使,迁工部尚书。复以疾求罢,拜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听以府事委官属。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辞,除户部尚书、知陈州。真宗尝谓王旦曰:“拯固求闲郡,何邪?”旦对曰“马知节尝讥拯好富贵,所欲节度使尔。拯恐为知节所量,不敢请大藩,殆为此也。”再知河南府,迁兵部尚书,入判尚书都省,以吏部尚书、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枢密使。其冬,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左仆射。
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辅臣会食资善堂,召议事,丁谓独不预。谓知得罪,颇哀请。钱惟演遽曰:“当致力,无大忧也。”拯熟视惟演,惟演踧茳。及对承明殿,太后怒甚,语欲诛谓。拯进曰:“谓固有罪,然帝新即位,亟诛大臣,骇天下耳目。谓岂有逆谋哉?第失奏山陵事耳。”太后怒少解。谓既贬,拯代谓为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又为山陵使,奉安真宗御容于西京。寻在病告,帝赐白金五千两,拯叩头称谢。五上表愿罢相,拜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判河南府。即卧内赐告及旌纛,遣内司宾抚问。还,奏其家俭陋,被服甚质。太后赐以衾裯锦绮屏,然拯平居自奉侈靡,顾禁中不知也。既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懿。拯气貌严重,宦者传诏至中书,不延坐。工部尚书林特尝诣第,累日不得通,白以咨事,使诣中书。既至,又遣堂吏谓之曰:“公事何不自达朝廷?”卒不见,特大愧而去。钱惟演营入相,拯以太后姻家力言之,遂出惟演河阳。
宋真宗赵恒(968—1022年)作为北宋第三位皇帝,在位25年间不仅推动了“咸平之治”的繁荣,更因复杂的宫廷情感与政治博弈,留下了五位皇后的历史印记。这五位皇后...
宋真宗 2025-09-12 赵光义皇位传承:从“金匮之盟”到赵恒继统的权力变局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皇位由第三子赵恒继承,史称宋真宗。这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北宋初年皇位继承制度的深刻矛盾——从“金匮之盟”的...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8-18 王钦若的籍贯考据:从临江新喻到北宋政坛的江南身影北宋真宗、仁宗两朝的宰相王钦若,其政治生涯充满争议,但关于他的籍贯,史籍记载却高度一致——这位以“五鬼”之名载入史册的政治家,确凿无疑地出身于江南西路临江军新喻...
宋真宗 2025-07-22 丁谓:北宋权臣的功过与历史定位之谜丁谓(966-1037年),字谓之,苏州长洲人,北宋真宗、仁宗两朝重臣。他以"才高八斗、机敏善辩"著称,却因&quo...
宋真宗 丁谓 2025-07-04 始于嫌隙,终于相知:李遵勖与万寿公主的婚姻蜕变史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当科进士李遵勖与宋真宗胞妹万寿公主的联姻,本应是一段佳话,却因容貌差异演变成惊动朝野的风波。这场始于嫌隙的婚姻,在权力、人性与情...
宋真宗 2025-05-20 韩绛:北宋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在北宋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韩绛是一位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他活跃于北宋政坛,历经多朝,留下了诸多值得探寻的足迹。韩绛的生平概述韩绛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
宋真宗 2025-05-07 吕端:北宋“大事不糊涂”的宰相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吕端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大事不糊涂”的特质,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历经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官至宰相,...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4-21 跨越阶层的爱恋:宋真宗与刘娥的传奇情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爱情故事如繁星般璀璨,而宋真宗赵恒与刘娥的爱情,宛如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跨越了阶层的鸿沟,历经风雨的洗礼,绽放出动人心弦的光芒。命运交织:初遇...
宋真宗 刘娥 2025-04-09 澶渊之盟:一场“打赢的赔款”背后的战略智慧公元1004年,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力谏下御驾亲征,于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国大将萧挞凛,迫使辽军陷入僵局。然而,这场看似胜利的战役,最终却以北宋每年向辽国输送...
宋真宗 寇准 2025-04-07 宋真宗与二婚刘娥:跨越身份的爱情传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的爱情故事往往充满了传奇色彩。宋真宗赵恒与二婚的刘娥之间的爱情故事,便是其中一段佳话。那么,宋真宗为何会爱上这位出身贫寒、曾经嫁人的刘娥呢...
宋真宗 刘娥 2025-02-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