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后来在唐朝发扬光大,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五言律诗。五律讲究声律以及对偶,全篇共八句组成,每句五字,基本形式分仄起和平起两种。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诗都属于五律,例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的《登岳阳楼》等。这次是准备简单介绍下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还有该诗体的代表人物,有兴趣可以了解看看。
被后世认定为唐朝第一位诗人的王绩,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他仿效200多年前东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写过一篇《五斗先生传》,自诩很能喝酒,还愿长醉不愿醒。
他为什么迷恋酒乡,如此消沉呢?说来话长。王绩出生在隋朝,从小自幼好学,记忆力特别强。公元600年,16岁的王绩到京城拜见当朝宰相杨素,其聪明机智、才华过人的本事叫京城的王公贵族吃惊不小,誉称其为“神仙童子”。
五年后王绩顺利通过隋炀帝杨广新创的科举考试,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负责保管和校勘朝廷的书籍。“秘书省正字”虽然是个官,但不是那种文人理想中的能掌控治国平天下大权的官,因此心里充满失落感,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干脆申请调出京城,到南京六合县做县丞。
在官场待久了,发现了官场腐败且无力改变,只好借酒消愁以求解脱。被人弹劾“ 只知贪杯不理政事”,时值隋末大乱,他一气之下辞职,回山西老家当起了陶渊明式的隐士。
公元625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发布了启用隋朝旧臣的圣旨,朝廷参照王绩原来的官职,任命其为门下省待诏。门下省是隋唐两代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主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
待诏就是替补人员。
虽然是替补,但王绩很欣然地接受了这个职务。他的弟弟觉得奇怪,薪水这么低还愿干?就问是啥原因。王绩月亮坝耍刀明砍(明侃),因为每天能得到三升酒。这话传到了上司陈叔达耳中,把供应给他的酒从三升增加到了一斗。但厌恶官场腐败的王绩最终还是选择了归隐。归隐后,他不单是品酒、酿酒,还编写酒谱,写下了不少有关酒的传世文章。
他写的《野望》诗,令文学史为之一新,流传至今,谁读了都会产生深深的共鸣,在此笔者试用散文将原诗翻译:
那天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的山上向远方眺望,心中十分惆怅,不知道今后我落脚到何方。山间密密的树林落下了不少黄叶,已是一幅秋天的景象。太阳下山了,给山巅抹上了落日的光辉。清晨就把牛和羊赶出去放牧的乡民,急急地把它们赶回去。猎人们带着弓箭和猎物也回家了。我是一个外乡人,与他们不相识,他们陆续从我身边经过,大家都没有相互打招呼。这里的自然风光好,人们纯朴勤劳,远离了城镇的喧闹,我打算以后就在这里隐居。
初唐诗人杜审言,没有其先祖杜预和孙子杜甫那么知名,但按杜甫所述“吾祖诗冠古”来看,理应属于诗坛大咖人物。他也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其五言律诗的格律近乎于完美。可他的性格特立特行,狂傲得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670年,26岁的杜审言一举考中进士,朝廷任命他为隰城(今山西临汾附近)的县尉。他嫌这官儿级别太低,十分不满意。
后来他得到一个参加官员预选的机会,可叹他智商超过常人情商却低得不及常人,走出考场就当众挖苦主考官苏味道,说他晓得了自己的才华后,会羞愧而死。还说自己的诗文超过了屈原和宋玉的赋的水平,书法嘛王羲之也甘拜下风。俗话说文无第一,古代文人十分讲究谦和,如此反其道而行之,真不知他如何想的。
杜审言的这种个性,使他成为了官场上的另类人物,不仅是升迁无望,日子过得不舒心,还差点儿丢掉性命。
698年他被贬到更远的吉州(今江西吉安境内)担任司户参军,得罪了同僚郭若讷和长官周季重,这两个家伙可不像苏味道那样豁达大度,对杜审言的怪脾性一笑了之,而是合伙起来整他,竟然把他定成了死罪。
杜审言13岁的儿子杜并给父亲报仇,潜入周季重家将其杀死,本人被周家侍卫当场杀死。此事震惊朝野,大家被杜并的孝义感动,许国公亲自为杜并撰写墓志铭。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杜审言受到重用。因与武则天的两个张姓面首有勾结,唐中宗即位后将其流放到一个叫峰州的边远地方。
幸运的是,杜审言在峰州没待多久,唐中宗下诏将其召回,任命他为国子监主簿、修为馆直学士,至此后半生过上了轻松的仕途生活。他到了即将告别人世的弥留之际,那狂傲劲最后发作了一次,他告诉来看他的好友宋之问、武平一,本人死了以后,如今文坛还没有适合来接本人班的人耶。
估摸他认为自己狂傲有本钱吧?实话实说,他的五言律诗的确写得好,明朝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应麟将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誉为“初唐五律第一”。
唐代五言律诗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古今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历代公认的有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李商隐等。
杜甫成就最高的是古体诗和律诗,律诗对格律的要求非常严格,杜甫的五律水平实在高,达到了既符合律诗的规则且十分自然流畅,还拓展了律诗的表现范围,除了应酬、咏怀等,还写山水、宴游、时事。最使人推崇的是他的《登岳阳楼》,后人称其为“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盛唐五律第一”。
李白的名讳就不用多说了,一代诗仙,飘逸绝伦,古今中外驰名。笔者认为他代表性的作品是《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他的五律极富个人特色,隐含着禅意,且意境清新自然。笔者最推崇他的五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限于篇幅,孟浩然、李商隐等就不概略介绍了。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理事、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当61岁的李隆基在华清宫凝视18岁的杨玉环时,这场跨越伦理的痴恋不仅颠覆了皇家秩序,更在千年历史中投射出关于权力、美貌与人性的永恒命题。作为曾经开创开元盛世的明...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杨玉环 2025-09-26 红颜非祸水:安史之乱中杨贵妃的悲剧命运解析公元756年盛夏,逃亡蜀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马嵬驿面临终极抉择:六军将士以"祸国红颜"之名逼杀杨贵妃。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09-26 天宝无嗣之谜:李隆基与杨玉环十一年无子的历史真相公元745年,6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将26岁的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开启了长达十一年的专宠时代。这段被白居易誉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传奇爱情,却始...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盛世霓裳下的裂痕:杨玉环与李隆基的情感博弈与权力困局白居易笔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绝美誓言,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塑造成千古典范。然而,剥离文学滤镜后,这段相差34岁的“老少配”婚姻,实则充...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白居易 2025-09-26 权力的边界:刘娥为何止步于称帝的深层次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突破性别桎梏,而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虽手握实权,却始终未跨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宋朝政治生态、儒家伦理与...
武则天有男宠吗 刘娥 2025-09-26 洛阳登基:唐朝两位皇帝的特殊历史轨迹唐朝以长安为法定国都,但洛阳作为东都,在特殊历史节点两次见证帝王登基。唐中宗李显与唐哀帝李柷的即位仪式均在此完成,其背后折射出权力更迭的残酷逻辑与王朝末期的衰变...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李柷 2025-09-26 李世民英年早逝:纵欲之说的虚妄与真相的探寻公元649年,大唐贞观二十三年,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溘然长逝,年仅51岁。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历史长河,激起千层浪,后世对其死因众说纷纭,其中“纵欲过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5 历史上的狄仁杰:超越“神探”标签的唐代名相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狄仁杰常以“神探”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影视剧中抽丝剥茧的断案场景,还是文学作品中智破奇案的传奇故事,都让这位唐代名臣与“侦探”标签紧密相连。...
狄仁杰 2025-09-25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被迫抉择还是主动铤而走险?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箭矢破空,李世民亲手射杀兄长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亦殒命当场。这场政变以雷霆之势终结了唐朝初年的储位之争,却也因弑兄逼父的伦理争...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 玄武门血幕: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颅的权力逻辑与生存法则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一箭射穿兄长李建成咽喉,随后尉迟恭挥刀砍下其头颅。这一血腥场景不仅终结了兄弟性命,更撕裂了封建王朝的权力伦理。当史书...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