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夺皇位而诛杀太子、齐王,却为何放过了唐高祖李渊?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李元吉入朝经过玄武门,一场输死搏杀就此开始。
李建成、李元吉没有准备,等他们到了临湖殿,发觉事情不妙,拨转马头想退回东宫。李世民一声令下,属下开始对太子、齐王展开围猎。不多时,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太子、齐王首级都被割下。
虽然太子、齐王已死,但战斗仍在继续,李世民马上派尉迟敬德前去威逼李渊。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浑身是血,手提长矛,突兀地出现在李渊面前,李渊见后大惊失色。尉迟敬德大声道:“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经将其诛杀,秦王担心陛下受惊,命我来保护陛下。”
史料记载“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在尉迟敬德的要求下,李渊下令,将军队的指挥权交于李世民,于是这场政变才平息下来。之后李渊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并将大权交于李世民,所有军国大事都由李世民处理。既然是政变,为何李世民杀掉了太子和齐王,却放过了李渊呢?
儒家孝道是古代宗法社会的重要表现,在唐朝对此同样重视,孝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核心,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已经有违孝道。然而父子感情和兄弟感情还不一样,如果李世民杀掉李渊,那么可能引更强烈的反效果。
毕竟孝道已经深入人心,孝德也是考察官员的重要一项,而如果父母去世,官员也必须按照要求丁忧。假如李世民杀了父亲李渊,光是舆论的压力,可能都是他无法承受的。在发动政变之前,李世民是做了最坏打算的,其中也包括杀掉李渊。除非势不得已,李世民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李世民和太子集团的矛盾早就产生了,固然李世民有权夺皇权的野心,但这这场政变也是一步步演化而来,并非一蹴而就。哪怕兄弟之间的矛盾再激化,但他们毕竟是亲兄弟,要说李世民没有一丝兄弟感情,这也是不现实的。
在李世民发动政变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策划了另一次政变,那就是准备在昆明池暗杀李世民。当时恰巧突厥入侵唐朝边境。李元吉请求率兵征讨,李渊统同意了。李建成、李元吉想以践行为名,在出兵那天在军帐中杀掉李世民。
好在秦王府耳目灵通,李世民率先得知了消息,并召来幕僚商议此事。大家都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却说:“骨肉相残是古今最大的丑事,我知道大祸马上到来,但我还是等他们先动手,我们在讨伐他们。”
诚然这其中可能有做戏的成分,但我们不能排除李世民也心有不忍,当时的李世民应该是有所犹豫的。如果李世民真的早就决定杀掉太子,他的表现应更为坚决一些。
李渊作为隋朝旧臣,和刘邦、朱元璋等人相比,他的天下得来相对于容易很多,所以李渊身上也缺乏杀伐果决的气势。对于太子和秦王的矛盾,李渊基本上做到了不偏不倚,他总是再设法缓解儿子们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父亲,已经是很称职了,于是我们可以说,李世民对父亲还是有较深的感情的。
史料记载“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李元吉曾经请求李渊杀掉李世民,还列举李世民在洛阳的“不法”行为,李渊对此应是深感郁闷的,所以对李元吉的要求,不予回应。李世民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很大程度上也是迫于无奈,双方的矛盾已经形同水火,如果不动手就可能被对方所杀。如果形势没有恶化到最坏的程度,李世民是不会下狠心杀掉李渊的。
李世民城府很深,在政变之前,他的很多做法都是在做戏给别人看,别看他只是派出尉迟敬德去找李渊逼宫,事实上绝非这么简单。
皇宫大内本应守备森严,而在政变之前,皇权仍牢牢地掌握在李渊手中,那么尉迟敬德是如何仅凭一人,闯到了李渊面前?而且还是身披甲胄、手持武器,这未免也太容易了吧。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世民在此之前就已经对李渊动手了,他必须要将李渊控制住,才能顺利发动政变。
史料记载“渐蒙恩遇,参预谋议。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
在玄武门之变的记载中,并没有显露出侯君集干过什么,但他却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我们可推测,那些背地之中的暗箱操作,可能就是出自侯君集之手。很可能在发动政变之前,李渊就收到了警告,并且皇宫中的侍卫已经被秦王掌控。如此这般,政变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成功。
当然了,如果李渊是个死硬分子,就是不同意放权,坚决不妥协,那么他的后果很可能是被杀。派尉迟敬德去见李渊,很可能李世民已经授意其可以便宜行事,如果李渊拒绝放权,尉迟敬德可能会动手弑君。
李渊见到事已至此,纵使心中再悲伤也是没有意义的,李世民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亲生骨肉,难道他在命人杀掉李世民,那么大唐的江山让何人来接替呢?所以最后李渊选择了妥协,封李世民为皇太子,并放权至东宫。
既然李渊如此明智,那么李世民还有什么理由去杀父呢。李唐的天下,有一大部分都是由李世民亲自打下来的,于是在李渊身后总是笼罩着李世民的光晕,李世民就是是那个天选之子,或许老天早已定下其开创霸业的道路。
唐朝(618年—907年 ),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二十一位皇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今西安)称帝建立唐朝 。626年,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其后唐高宗承贞观之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 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唐朝皇帝顺序列表依次是: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历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后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
李渊是皇帝,拥有最大权力,为何李世民一逼他就让位了?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代皇权至高无上,当上皇帝的人人讨好,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李渊当时是皇帝,拥有最大的权力...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1-01-12对李承乾和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在历史当中的评价可是非常好的,但是作为一位帝王,可能是不应该有亲情。太子李承乾涉嫌谋反,直接被变为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1-01-07李世民为夺皇位而诛杀太子、齐王,却为何放过了唐高祖李渊?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2020-07-24历史上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两位皇子都是长孙皇后亲生嫡子,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按理说同母兄弟应该相亲相爱,然而这两位皇子为了得到皇位,各种你争我夺勾心斗角,最终却“鹬蚌相争”,让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0-05-07皇帝这个职业在古代那是人人都想当,而当了皇帝的也会有许多的烦恼,不说治理国家的问题,单单是挑选继承人就会让人焦头烂额,没有儿子又烦恼继承人问题,儿子多了又会因为权利而互相残杀。李世...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0-05-07说起他们俩的关系,真的是一言难尽啊,毕竟这里面还有李治横叉一杠子。但是,从历史格局来讲,他们之间只有以下两层关系。夫妻关系637年,14岁的武则天以功臣之女的身份入宫,成了李世民的...
李世民和武则天什么关系 2020-05-07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间,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后世很多人对李世民的皇位非常感兴趣,他的皇位确实得来不易。根据历史上记载,李世民真正继位是玄...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2020-05-06作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唐太宗在“权”的方面,主要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得到皇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二是开拓疆土,成为全天下的君主。对于内部的争权者,杀之,...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2020-05-06对参与玄武门之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的污点,他因残害兄弟、逼父退位被世人诟病,从此背负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恶名。李世民剧...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2020-05-07公元626年七月,唐帝国都城长安皇宫中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一般人都会认为这是皇家子嗣的争夺皇储的战争,是极为平常的,即便在其他朝代这样的现象也...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2020-05-06导读:《推背图》出自谁手写的,金圣叹对《推背图》的注解,金圣叹介绍。金圣叹自小就颇具慧根,喜欢读书,善于思考,被誉为吴县第一神童。由此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名声也颇高,也反映出他的聪慧。金圣叹推背图《推背图》是中国古代的七大预言之首,是唐朝时期
◆宋家三姐妹厉害的原因:有一个厉害的母亲倪桂珍! ◆《江南百景图》董其昌和董夫人感情甜如蜜,为什么董夫人喜欢离家出走? ◆春秋五霸最后都有什么结局?春秋一代霸主最终有几个善终? ◆春秋五霸分别是哪五霸,都是哪个国家的君主? ◆春秋五霸齐桓公之死:五霸之首为何落得如此凄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