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无忌为何落得自缢的下场?他到底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654年,唐高宗带着武昭仪和十车珠宝驾临长孙无忌府,长孙无忌赶紧设宴招待。席间,李治突然说:“舅舅好福气,子嗣众多还都懂事孝顺。不像我,嫡子一个都没,伤神啊……”说完,还下旨任命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为官。
长孙无忌一听,这是来拉拢我了,便装糊涂说:“陛下说笑,臣的嫡妻无子时,臣未舍弃才有现在的福气。不过臣还有欠缺,但臣知陛下能做得更好!”李治和武昭仪听了,看向对方,知道这老狐狸拒绝合作了,便告辞而去。
可武昭仪不死心,又让母亲杨氏去劝说,被拒绝!再派礼部尚书许敬宗前去,还是被拒!武昭仪气极了,暗下决心:“等我上位,定要这家伙好看!”
第二年,李治不管长孙无忌等人反对,废掉王皇后改立武昭仪,长孙无忌十分生气,也怕武则天算账,便联合褚遂良上书请求复立王皇后,而这只会加快武则天的打击。
659年,武则天授意许敬宗弹劾长孙无忌勾结外官谋反,李治虽不忍,却还是听从了武则天的话,将长孙无忌削爵流放黔州。不久后又反悔,派许敬宗等人重审,可武则天怎么会给长孙无忌翻身的机会。
于是再次授意许敬宗,让其先下手为强,去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尽!长孙无忌没办法,只好自缢。临终前,他不甘地说:“我竟败于妇人手里,天意啊!”
李治为什么要得到长孙无忌的同意才好废后呢,这还得从长孙无忌的分量来说。
长孙无忌,是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将门之后。受父亲影响,长孙无忌也懂些行军的技巧,但与父亲长孙晟不同,长孙无忌更善权谋,懂变通。
609年,长孙晟去世,由于异母兄逼迫,十来岁的长孙无忌只好带着母亲和妹妹投靠舅舅高士廉,因此结识李世民,成了好友。
高士廉见李世民野心大,便和长孙无忌商量,将其妹妹长孙氏嫁给李世民,长孙无忌转而成了李世民的大舅子。等到李渊太原起兵,长孙无忌便投到了李世民的麾下,凭借其计谋,迅速成为李世民集团的核心。
626年,李建成向李渊进言,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逐出秦王府,长孙无忌成了秦王府唯一的心腹幕僚,他对李世民说:“情势危急,殿下再不决策,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因此决定动手,长孙无忌十分高兴,秘密召回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商议玄武门伏击李建成。事成后,被封为太子左庶子。等到李世民受禅登基,改迁为左武侯大将军,并带兵平定了罗艺的叛乱,足见军事才能。
627年,随着皇位的稳固,李世民大封功臣,长孙无忌钦点为功劳第一,被封为齐国公并任吏部尚书。可李世民觉得还不够,便让长孙无忌任尚书右仆射,可却被他拒绝了!
这下李世民纳闷了,别人嫌官小,你长孙无忌怎么还拒绝呢?长孙无忌便和李世民说:“臣是功臣,却也是陛下的大舅子,属外戚,不可过于恩荣。”李世民听了十分欣慰,改任其为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之后,还是让其任司空,可见其器重。
637年,李世民决定分封自己的十四个功臣为世袭刺史,世代有一州之封地,长孙无忌也在其列,封为赵州刺史,可他又不高兴了,对李世民说:“我们这些人跟着陛下就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你现在搞个分封制,不是违背初衷么?”
李世民听了觉得有道理,只好作罢,但还是改封长孙无忌为赵国公,赐予一千多户封邑。
643年,李世民为了彰显自己善待功臣,想出个新花样,命人绘制二十四功臣图呈列于凌烟阁,长孙无忌排在第一位。
也就在这一年,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废,李世民询问长孙无忌说:“李恪和李治两子谁更适合做太子?”长孙无忌说:“晋王宅心仁厚,更适合做太子!”
李世民听了大笑说:“该不是因为李恪不是你亲外甥才这么说吧?”长孙无忌并未因此改变说法,依旧推举李治,李世民因此下旨册立李治为太子。
649年,李世民于宫外病逝,临终前将李治托付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太子李治则抱住长孙无忌的脖子痛哭请教该如何应对。长孙无忌便叫李治秘不发丧,赶紧回京登基,政权得以平稳交替。
因此,长孙无忌在李治登基后被任命为太尉和扬州都督,带头整修律法,帮助李治取得了“永徽之治”的良好开局。
653年,房遗爱谋反案发,长孙无忌因为太子一事与李恪有所嫌隙,便暗示房遗爱攀咬李恪,李恪为此被杀,可见长孙无忌在朝中势力之大!这也渐渐引起了李治的不满,尤其是武则天一事,长孙无忌的反对增加了李治改立皇后的难度,也遭到了武则天的记恨!
等到武则天坐稳后位,长孙无忌自然要遭殃!不仅被削爵流放,最后更被逼自缢,让人惋惜。
庆幸的是,长孙无忌死后的第十五个年头,李治回忆起长孙无忌对唐朝的功劳,恢复其官爵声誉,让其陪葬昭陵,也算是一点弥补。
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和大舅子,抛开外戚身份不说,其本身的能力是有的,多次帮助李世民完成关键决策,又临终受托,帮助李治取得“永徽之治”的成绩,位列凌烟阁第一也合情理!但是其权势渐大,终究引起帝皇不满,再加上反对武则天做皇后,就彻底和高宗和武后闹翻了,最终只落得个自缢身亡,让人惋惜。
在唐代武则天时期,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两次拜相却始终低调谨慎,举贤荐能却从不显露恩宠,临终焚稿只为避免是非牵连他人。他就是陆元方(639—701年),字希仲,吴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武士彟之“彟”:读音考辨与历史回响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武则天之父武士彟的名字常因“彟”字的读音引发争议。这个承载着唐代开国功臣身份的姓氏,其读音背后不仅涉及汉字音韵的演变规律,更折射出历史人物形象...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8-08 权力与欲望的交织: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历史纠葛在武则天统治的盛唐宫廷中,太平公主与张易之的关系始终笼罩在权力阴影与情感迷雾之下。这对相差二十余岁的男女,以美貌、才情与权谋为纽带,在神都洛阳的深宫中演绎了一段...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8-04 薛绍与慧娘:虚构与真实交织的千年情殇在唐代历史与文学的交织中,薛绍与慧娘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既承载着真实历史的厚重,又浸润着文学想象的浪漫。薛绍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的驸马,其生平有...
武则天有男宠吗 太平公主 2025-07-30 古代殿试资格考:从寒门学子到天子门生的晋级之路殿试作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最高层级考试,自唐代武则天首创至清末废止,历经千年演变,其资格审核体系既承载着皇权对人才的最终裁决,也折射出科举制度“逐级筛选、优中选...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30 上官婉儿的诗:宫廷与自然的双重变奏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上官婉儿以“巾帼宰相”的身份独树一帜。作为武则天与唐中宗时期的宫廷核心人物,她不仅掌控诏命、品评诗文,更以32首存世诗作构建了独特的文学...
武则天有男宠吗 上官婉儿 2025-07-29 李治为何钟情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政治的交织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爱情故事,始终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位以“永徽之治”奠定盛唐基础的皇帝,为何会对大自己四岁、曾是父亲唐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倾心不已?...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8 李治为何痴迷武则天:权力、情感与性格的交织唐高宗李治对武则天的痴迷,是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这段跨越伦理与权力的情感,既非单纯的男女之爱,也非简单的政治联姻,而是情感需求、权力博弈与性格互补共同...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7-24 张柬之:大器晚成的唐室中兴名相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至唐中宗时期的关键政治人物。他以八旬高龄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3 破局与桎梏:日本首位女天皇推古的婚姻困局与政治突围在东亚君主制历史中,日本推古天皇(554-628年)以“世界首位女性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这位比武则天早近百年登基的女天皇,其婚姻选择与政治生涯交织成一幅充满矛...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