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嫡子,公元前195年即位,公元前188年在未央宫郁郁而死,在位8年,逝年24岁。
汉惠帝刘盈即皇帝位后,在相国曹参的协助下,继续推行刘邦的安邦定国方针,轻徭薄赋,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进一步推动了西汉经济的发展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又被称为“清静无为”。有个典故,叫做“萧规曹随”,就是由汉惠帝推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演化来的。
惠帝即位后的第三年,相国萧何死了。汉臣曹参与萧何原是好友,后来因政见不同有些矛盾,但萧何临死前,仍以大局为重,推荐曹参为丞相。
曹参任相国后,推荐和选拔了一批务实而不图虚名的官吏,撤换了那些不干实事而又好生事端的人。
从此,一些具体事务他就不再过问,整天在家喝酒、闲聊,公卿大臣们来找他商量政事,他总以话岔开,待之以酒,使其醺醺而去了事。
惠帝帝见相国整天不理政务,心里很不踏实,就让曹参的儿子去问。
他的儿子说:“您是相国,总不理政务,怎么安天下?”
曹参怒骂道:“你懂得什么?国家大事是用得着你多嘴的吗?”
惠帝知道后,更加纳闷,便直接把曹参找来亲自询问。
曹参急忙恭恭敬敬地脱下帽子说:“请问陛下,您和先帝相比,谁更英明?”
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比?”
曹参又说:“我与萧相国比,您看哪个贤明?”
惠帝笑着说:“卿似乎也比不上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很对!既然你比不上先帝,我又比不上萧相国,先帝和萧相国安了天下,又制定和完备了一套法令政策,我们只要认真遵守,继续推行不就很好了吗?”
惠帝听后,称赞道:“很好!”
曹参为什么要建议惠帝这么办呢?原来,曹参出任惠帝相国之前,曾在齐国任丞相。
当时,他曾与许多有识之士探讨治国安邦的道理,但各有所见,互不相同,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
后来,他拜盖公为师。盖公集历史之经验,给他讲了一套“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的道理。其意思是说,当政者只有简政安民,国家才会安定。
这种思想就叫“清静无为”,或称“无为而治”。
据说这话出于黄帝和老子的经书,故又称为“黄老思想”。
曹参是个有深谋远虑的大臣,他建议惠帝推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正是适应了经过秦朝暴政和多年战乱之后。
人民群众渴望过安定生活的需要,所以受到了惠帝的赞赏。
与民休息
惠帝根据曹参无为而治的思想,继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他奖励人口增殖与土地开垦,规定民女15岁至30岁如再不出嫁,就要被罚款。
减轻人民群众的徭役,两次修筑长城,每次只征发十四五万人,每人每次不超过30天。
进一步减轻赋税,他把刘邦时的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为了给国内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惠帝继续推行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惠帝时,北方匈奴又逐渐强盛起来,领袖冒顿派使臣致书调戏吕后,语言亵渎。吕后看了大怒,要杀掉来使,出兵征讨。
惠帝及大臣季布为避免战争,说服吕后,顾全大局,忍受污辱,并以盛宴款待来使。
走时,惠帝还送给冒顿一位宗室公主,赠送许多礼物,使冒顿深受感动,回赠了许多马匹,主动与汉朝和好,安定了边境。
惠帝之死
据史书记载,惠帝是一个不喜权术、讲究实在的皇帝,并以此赢得了大臣们的敬重,但是,他性格比较软弱,因而吕后得以专权。
刘邦在世的时候,因为太子刘盈的性格懦弱,并不喜欢,而喜欢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再加上戚夫人在刘邦面前日夜啼泣,老是念叨立赵王为太子。
因此刘邦慢慢就动了心,也想废盈立赵,但在吕后和大臣们的一致反对下,没有办成。从此,吕后和戚夫人便结下了怨恨。
刘邦死后,吕后就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并派人召见赵王,使者去了三次,没有召来。
赵相建平侯周昌告诉使者说:“高祖把赵王托付给臣,现在赵王还年少,我听说太后怒恨戚夫人,想要召回赵王,然后把他们一起杀掉,因此我不敢让赵王去,况且赵王正在生病,也无法奉召前往。”
吕后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派人先把周昌召到长安,然后又派人去召赵王。
这次,赵王来了。
在赵王还没有到京城之前,这事却被以仁慈称道的惠帝知道了,非常恼怒母后之为,于是,他亲自迎接到灞上。
回到宫中后,他与赵王吃、住在一起,使太后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公元前194年2月的一天早晨,惠帝出去打猎,赵王因年纪小还没起床。太后知道后,就派人送去下了毒药的酒。
等惠帝回来,赵王已被毒死。
不久,太后又斩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用火烧聋她的耳朵,并给她吃哑药,使她讲不出话来,然后把她扔在厕所里,称为“人猪”。
几天之后,吕后让人召惠帝去看“人猪”,当惠帝知道“人猪”就是戚夫人时,便放声大哭,一病不起,并派人去对吕后说:“这真不是人干的事情。母后如此为人处事,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实在无法治理国家。”
从此,惠帝便不理朝政,终日饮酒淫乐,心情郁郁,久病不愈。
于公元前188年8月病死在未央宫中。
公元前205年四月,楚汉战争的转折点——彭城之战爆发。史书记载刘邦率“56万大军”攻占彭城,却在半日内被项羽3万骑兵击溃,这一战果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
项羽 刘邦 2025-09-17 从项羽大腿到千年望族:杨喜后裔的传奇崛起之路公元前202年,乌江畔的寒风裹挟着血腥气,项羽自刎的瞬间,历史的天平彻底倾斜。五名汉军将领争抢尸首以换取爵位,其中郎中骑都尉杨喜夺得左腿,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食邑...
项羽 刘邦 2025-09-16 刘邦返乡寻曹氏:历史迷雾中的情感与权力博弈关于刘邦与曹氏的关系,正史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仅以“齐悼惠王刘肥者,高祖长庶男也。其母外妇也,曰曹氏”一笔带过;《汉书·高五王传》进一步补充“曹...
刘邦 2025-09-12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从军事天才到政治败局的深层剖析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事件之一。西楚霸王项羽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武横扫秦军,却在四年内被市井出身的刘邦反...
项羽 刘邦 2025-09-10 刘邦48岁之前:从市井游侠到起义领袖的沉淀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刘邦以48岁“高龄”起兵反秦、最终建立汉朝的传奇经历,常被后世视为“大器晚成”的典范。然而,若细究其前半生,会发现这位看似“游手好闲”的沛县亭长,...
刘邦 2025-09-04 刘盈的六子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皇室血脉汉惠帝刘盈作为西汉第二位皇帝,其短暂的一生笼罩在母亲吕后的阴影之下,而关于他儿子的数量与命运,更成为后世史家争论的焦点。根据《史记》《汉书》等正史记载,结合出土...
刘盈 2025-09-02 鲁元公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主与她的凄凉结局鲁元公主作为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女,虽贵为西汉第一位长公主,却一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在三十余岁的盛年溘然长逝。她的命运轨迹,既是个人悲剧的缩影,更是西汉初期...
刘邦 2025-09-02 燕王臧荼:名字里的历史密码与时代回响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燕王臧荼的名字或许并不如秦皇汉武般如雷贯耳,但其人生轨迹却深刻折射出秦汉之际的政治风云。这位曾先后效忠项羽、归顺刘邦的诸侯王,其姓名读音...
项羽 刘邦 2025-08-27 刘长为何不惧吕后:血缘羁绊与权力博弈下的复杂关系西汉初年,吕后以铁腕手段掌控朝政,诛杀韩信、彭越等功臣,对刘邦的戚夫人实施“人彘”酷刑,甚至逼死多位刘姓诸侯王。然而,作为刘邦第七子的淮南王刘长,却能在吕后当政...
刘邦 韩信 2025-08-25 刘邦为何后悔杀韩信:权力博弈中的复杂人性与帝王悲歌在汉初的历史长河中,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奇才,最终被吕后与萧何设计斩杀于长乐宫钟室,留下“成也萧何,败也萧...
刘邦 韩信 2025-08-2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