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桓贪污案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影响很大,因此而发明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的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郭桓是在洪武十七年五月才升任户部尚书的。对于清官来讲,户部,尤其户部长官是个苦差,因为他掌管全国各地的租税征收,而对贪官来讲,这却是个肥差,因为他直接掌握着一个巨大的资源和钱财宝库。
郭桓到浙西催缴租粮,浙江长官黄文通忙着一团,做好各种迎接工作。一阵喧闹声从大厅门外传来,黄文通率众官吏迎上前去,毕恭毕敬地向车驾施礼。郭桓缓步走下车轿,抖了抖身上的轻尘,腆着肚子,大摇大摆向衙门走去。厅堂中央的几案上放着一个用红绸带系好了的极精致的匣子,几个年轻美貌的女侍出出进进,在忙着招待茶点。
浙西长官黄文通为官多年,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元末那段时间。当时全国上下一片混乱,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对黄文通来讲,十万又算得了什么。只是后来太祖临朝后,惩治贪吏的风声越来越紧,黄文通才不得不“洗手”。但是,身为一方长官,只能眼睁睁看着无数“雪花银”变成流水流人国家的银库,这简直比挖他的心还痛苦。所以,黄文通一直等待着能够再次伸出手去,向那白花花将要流走的“雪花银”捞上一把。
但自从太祖招令惩办贪污以来,每任上司不是胆小怕事,就是过于清廉,他们每到浙西,对黄文通的“见面礼”不是拒辞不受,便是对他轻则和颜规劝,重则厉言斥骂,搞得黄文通狼狈不堪。所以也只有继续看着“雪花银”不断地流走、流走,心里即痛苦,又失望。
今天地,他大着胆子把几案上的匣子向郭桓呈上去,郭桓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他绷着脸,像下轿时一样表情严肃地说:“我皇圣明,诏令严惩贪吏,尔等何敢置之不顾,以身试法?”黄文通吓得忙抽回手,手上的东西却被对面的郭桓接了过去。不过随后,东西又被放回几案上。黄文通心里沮丧极了,“见面礼”又没送出去,他再无心闲谈。于是,话不投机,郭桓只好起身告辞。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正当黄文通心神不安的时候,只见郭桓身边的牙吏用衣袖在几案上一扫,几案上的东西不翼而飞。两个贪官就这样达成了心灵的默契。
于是,郭桓与黄文通、边源等人共同勾结舞弊,大搞贪污活动。后来经审核,这一年浙江西应上缴国家税租450万石,而实缴仅60万石,另缴了80万锭银子,以当时、粮价折算,80万锭银只抵200万石粮食,其余190万石粮食则全部被郭桓等人贪污了。随后,他们又合伙私分浙西各府银钞50万贯。这还不包括他们在各地巧立名目私增税额和横行霸道多吃多占的部分。
浙西催缴粮税之后,郭桓又与应天等府官吏合谋,合伙吞并了应天等五府所属州县十万亩官田的夏税和秋粮。郭桓只当了七个多月的户部尚书,就因有人告发他品行不端而被降为侍郎。
官虽小了些,贪心和贼胆却大了,所以郭桓的手也越伸越长。官府积蓄了三年的粮食被他盗卖一空;与全国除京师应天外其余十二个布政司的官吏相勾结,合伙盗卖各地官仓里的存粮;与管理贮存钱钞金银的府库官员勾结,合伙偷盗金银,通过粮食,加上他与人合伙分贪的税粮700万石,总计达2400余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全国征收的秋粮总和。
案发后,明太祖大为震惊,好几天都睡不好,吃不香。他反复思索着:如此巨大的贪污舞弊事件为什么各级主管部门却迟迟没能发现?
明太祖命御史台和刑部共同审理郭桓案。审理过程中,太祖注意到,郭桓等人的多次舞弊,是通过涂改帐目、票据而欺瞒过关的。于是下令把记载钱粮数目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以防止奸吏涂改。这种记帐、开立票据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今天将明太祖的“陌阡”改作了“佰仟”。
令太祖更为吃惊的是:经过审讯才知道,户部侍郎胡益、王道亨,礼部尚书赵唱,兵部侍郎王忠,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麦志德等以及整个六部上上下下的官吏几乎都与郭桓案件有牵连。
明太祖妄图通过严刑峻法来杜绝贪污腐败的美梦被彻底粉碎了。想到这些,太祖牙关紧咬,嘴里狠狠地吐出一个字来:“杀!”
于是,按太祖诏令,案件主犯郭桓、从犯赵渭、王惠迪等以及六部中凡侍郎以下官员全部被杀,还有江南不少富户也牵连被杀。这样,在郭桓案件中,先后有数万人被杀,这个数字,在历代法制史上都是罕见的。
明太祖大开杀戒,所杀自然也绝不是寻常百姓家,所以引起了官僚和地主们的强烈不满。但他们毕竟不能说贪污舞弊合法,也不好说杀贪官污吏不对,只好把仇恨的矛头指向郭桓案件的主审者:御史和法官们。一时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其气势咄咄逼人。
明太祖自然明白这些怨气都是冲他来的,事态如果继续发展,将会于自己不利。于是,就在公布郭桓等人罪行的同时,将审理郭桓案的法官吴庸等人也杀掉了。紧接着,明太祖又下了一道诏书,诏令大赦天下,对前案不再追究。
从此以后,天下太平。
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刘伯温的最后一个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智慧回响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 朱元璋文字狱:历史迷雾中的真相探寻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文字狱犹如一道道阴霾,笼罩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为专制统治者钳制思想、维护权威的残酷工具。朱元璋,这位从草根崛起的大明开国皇帝,其...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8 马皇后为何未救刘伯温:历史迷雾中的权力与人情博弈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马皇后常以“贤后”形象出现,其智救宋濂、巧劝朱元璋的典故广为流传。然而,当刘伯温深陷胡惟庸构陷的漩涡时,这位以仁慈著称的皇后却未出手相救。这一...
朱元璋多少岁 马皇后 2025-07-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