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面对自己根本无力回天的局面,最终选择了杀掉自己的妃嫔女儿,免得她们被清兵侮辱,之后自己也在歪脖子树上吊死了。但是人们对于崇祯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尊敬,有的是不屑。而清朝时期的顺治帝,面对这个前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却一直都是非常的崇拜的,甚至将他认为是自己的“大哥”。那顺治为什么会如此崇拜崇祯呢?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崇祯皇帝之死,标志着大明王朝的覆灭,也标志着大清王朝的粉墨登场。那么,大清皇帝对前朝的这位上吊殉国的皇帝怎么看呢?
崇祯皇帝的上吊殉国,并留下的“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著名遗言赢得了大清入关第一个皇帝顺治的尊重,且五体投地。看顺治皇帝是如何尊称崇祯“大哥”的。
1644年4月,崇祯皇帝已经被李自成葬入了田妃墓中。清朝定都北京后,顺治皇帝下令将这座葬有崇祯皇帝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以礼改葬崇祯皇帝,并对思陵进行改造。1645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营建,思陵改葬工程终于完成。
1657年,顺治发布上谕:“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于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随即,清廷为崇祯皇帝立了一块神道碑,碑文由国史院大学士、吏部尚书金之俊奉欶撰写。

这这篇碑文里写道:“庄烈悯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逮逆渠犯阙,国势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在顺治皇帝看来,崇祯皇帝很能干、很勤快,并不是一位失德的皇帝。只是有君无臣,文臣武将都不给力,导致皇帝不得不以身殉社稷。这个评价还是很实事求是的。
顺治皇帝还多次前往拜谒思陵。在拜谒时,顺治皇帝竟然失声而哭,喊道:“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当年,崇祯皇帝在临死前曾经痛陈“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是以顺治皇帝有此一说,大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意。
崇祯皇帝酷爱书法,先后师法董其昌、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等诸多名家,得以自成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顺治皇帝小时候每天就是疯玩,长大后才开始学习书法,他对崇祯皇帝的书法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次,顺治皇帝要求高僧弘觉到内廷说法。弘觉见机会难得,向顺治皇帝索字。顺治皇帝说:“朕字何足尚,崇祯帝乃佳耳。”随即叫人拿来八九十幅崇祯皇帝的书法作品,一一展示给弘觉看。在展示时。顺治皇帝或许又想起了崇祯皇帝,“上容惨戚,默然不语”。看完后,顺治皇帝评价道:“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使人不觉酸楚耳。”
顺治皇帝还告诉弘觉,说最近朝廷在修《明史》,他已经提前命令各位大臣,不得妄议崇祯皇帝。顺治帝福临生前曾经多次拜谒前明崇祯皇帝的陵墓,并且总是亲自把酒祭奠,有时他让侍臣们先行写好祭文在墓前颂告,有时候甚至不用文字,亲自在崇祯墓前诉说,并且常常泪流满面。据说,有一次,福临竟然长跪于地,哭唤崇祯为大哥,让崇祯的在天之灵保佑他这个小弟,不要重蹈明朝的覆辙。那为什么福临竟然对崇祯有这样的一份情感呢?
就在福临亲政初年,他与汤若望过从甚密,谈论中就经常会说到崇祯,他问汤崇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又为什么会丧国?汤若望曾经在崇祯末年供职于明廷,对崇祯的事情知道得详尽,于是他就会对福临娓娓道来,由此,福临就对崇祯先入为主产生了好印象,并对这个孜孜求治的亡国之君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他认为,如果不是积重难返,太监擅权,奸臣误国,明不能亡,崇祯其实是个好皇帝。
在董妃死后,福临心情郁结,在一次拜祭过崇祯墓之后,发现在陵侧还有一墓,询知为明太监王承恩之墓,他是为殉崇祯皇帝而死的。福临对他十分赞叹,当时命随从的学士麻勒吉摆酒致祭。回到行宫之后,又命大臣李尉为他撰写碑文。文中赞王承恩在明崇祯自缢殉国,明朝文武百官如“兽惊鱼淰(niǎn,散乱不定貌),奔迫途穷”,甚至“屈膝贼庭”,“冀赊余生”的时刻,独能尽近侍之职,“跬步不舍,自经帝侧”,实在“重于泰山”,推他为”中官殉国“千古一人。
福临爱好书法,而崇祯的字写得很好,画也不错。福临在宫中就收藏了不少崇祯的字画,他还常常谦虚地对人说:“朕字何足夸,崇祯帝字乃佳耳!”共同的爱好和擅长又把本是敌对的两代帝王的距离更拉近了一步。福临统治的十八年中,正值大业初创,举步维艰,先有摄政王多尔衮之专擅,后有水旱灾害不断,南方仍然战火纷飞,社稷不稳,朝中满汉诸臣矛盾尖锐,难于权衡。这对于才二十岁左右的福临来说,真不免捉襟见肘、焦头烂额而又常常陷于孤立无助当中,所以他更同情崇祯帝,为崇祯帝蒙上“亡国之君”的耻辱而不平了。
 人物:
                                            顺治
                                        
                
                上一篇: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篇:
                                        雍正当初能够力挽狂澜 嘉庆皇帝为何做不到
人物:
                                            顺治
                                        
                
                上一篇: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篇:
                                        雍正当初能够力挽狂澜 嘉庆皇帝为何做不到
                                    
            1669年,15岁的康熙帝在武英殿以少年摔跤手智擒权臣鳌拜,这场看似惊险的权力博弈背后,实则是索尼生前精心布局的政治棋局。作为顺治朝首席辅政大臣,索尼通过联姻、...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9 清朝初期封爵稀疏:权力逻辑与制度设计的双重约束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爵位制度的设计远非简单的荣誉授予,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顺治年间,获得"王&q...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28 太后下嫁之谜:多尔衮与孝庄的绯闻,是历史真相还是政治阴谋?清初皇室最引人入胜的谜题,莫过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三百余年来,从民间野史到影视创作,这段“叔嫂恋”被演绎得跌宕起伏:有人坚信孝庄为保儿子顺治帝的皇位,委身...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28 顺治帝24岁早逝之谜:权力漩涡中的生命透支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首位皇帝,顺治帝福临(1638-1661)在位仅18年便英年早逝,终年24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子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创下中国历史之...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8 天花、祖孙情与政治博弈:顺治传位康熙的深层逻辑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天花肆虐的寒冬中病危,面对8个年幼的皇子,他最终绕过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将皇位传给了年仅8岁的庶子玄烨。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清朝...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27 联姻棋局中的幸存者:东果格格的逆袭人生1652年盛夏,75岁的东果格格在顺治帝的安排下葬入辽宁灯塔市皇姑坟。这座耗时28年修建的陵寝,不仅镌刻着“端庄固伦公主”的汉满双语碑文,更见证着一位11岁少女...
顺治为什么出家 东果格格 2025-10-21 顺治遗命:四大臣辅政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政治智慧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福临在临终前作出一个影响清朝命运的决策:放弃传统宗室辅政模式,转而选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组成辅政班子,辅佐年...
顺治为什么出家 鳌拜 2025-10-17 顺治帝的深情与多子:董鄂妃之殇与后宫繁衍之谜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六岁登基,二十四岁英年早逝,却在短短十八年统治中留下十四位子女。这位以“痴情天子”形象载入史册的皇帝,既因董鄂妃之死陷入癫狂,又与多位后妃诞育...
顺治为什么出家 董鄂妃与顺治的爱情 2025-10-17 权倾朝野却止步皇位:多尔衮为何放弃称帝的深层博弈清初政坛的风云变幻中,多尔衮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符号。他手握正白、镶白两旗精锐,掌控八旗兵力的四分之一;他以摄政王之尊统率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他甚至在顺治五年被...
顺治为什么出家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10-15 帝位传承的生死密码:顺治24岁早逝与康熙61年执政的医学与历史解构清圣祖康熙帝在位61年,创下中国帝王执政时长之最,而其父顺治帝却仅活至24岁便骤然离世。这场父子间悬殊的生命跨度,既涉及清代医学水平与皇室健康管理,也暗含政治格...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0-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