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群雄并起,虽生灵涂炭,却也为平凡人提供了一飞冲天的舞台。无论是陈胜、刘邦,还是陈平、韩信,这些寒微人士都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比以上这些璀璨的巨星而言,有一些小人物虽然看起来毫不起眼,但他们却通过影响大人物而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的甚至还功盖千秋。娄敬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娄敬本来是齐国的一个小卒。正当他被发往陇西戍边时,偶然从同乡那里听到了“刘邦”这个名字。从此,他的人生也一发而不可收拾。娄敬一生中,一共向刘邦提出了3条极其重要的建议,其中的2条,影响了往后一千多年的历史,还有1条则一直到了清朝还在起作用。
那么,娄敬的这3条建议,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条,定都关中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对定都何处一度十分犹豫。由于他的部下多是原来的东方六国人,所以他们大多劝刘邦定都洛阳,这里也是旧时东周的都城。他们反对定都关中的理由,是这里乃秦朝的故地,而秦朝只经历了二世就完了。
可娄敬与他们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在他看来,函谷关就是天下的咽喉,只要卡住这个咽喉,立足富足的关中平原,即便是东方乱了,也能立于不败之地。娄敬的意见后来也获得了张良的支持,于是刘邦最终决定定都于长安。娄敬因此也被赐姓为刘,所以娄敬又叫刘敬。此后,从汉朝到唐朝,又先后有十几个王朝定都于关中的长安。娄敬的这条建议,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第二条,徙民关中
虽然刘邦把汉王朝的首都定位在了关中的长安。但当时的关中地区由于饱经战乱而人丁稀少,经济凋敝。而且,因为它离匈奴部落很近,最短距离仅有700多里,匈奴铁骑仅需要一昼夜的时间就可以抵达关中。为了加强关中的经济实力,同时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娄敬建议刘邦把齐、楚、燕、赵、韩、魏等六国的王室贵族后裔都迁到关中居住。
这样一来,既充实了关中的人口,又可以防备匈奴,即便是以后关东诸国发生叛乱,还可以带着这些人东进讨伐。娄敬的策略,强化了自己,削弱了敌人,简直是“一石三鸟”。他的这条建议,也客观促进了关中地区此后一千多年的繁荣。直到唐末,由于关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已经无法适应庞大的人口数量,才让这一地区衰落下去。
第三条 和亲政策
公元前200年,刘邦北征匈奴,结果因轻敌冒进,被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困于白登山上,整整七天七夜。后来,陈平冥思苦想,向刘邦献出奇计,才帮助他成功突围。其实在刘邦进攻之前,娄敬就已经提醒过他:匈奴以自己的老弱病残迎战,其中必有蹊跷。
然而刘邦当时不信,将他给关了起来,准备得胜归来再处置。而白登之败,终于让刘邦认清了现实。刘邦回来就向娄敬承认了错误并道歉,而娄敬则向他献出了对付匈奴的策略——和亲政策。娄敬让刘邦把自己的长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当老婆。这样,刘邦就成了冒顿的岳父,而冒顿与公主的孩子也就是刘邦的外孙。以后这个外孙必然是匈奴的太子,将来可以继承单于之位。而这世上还没有外孙跟外公分庭抗礼的事。所以,汉朝不需要出兵,就可以将匈奴降服了。
娄敬提出的和亲政策,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在以后的历史上,和亲这种手段,凡是善于使用者,都会感觉妙不可言。历史上军功强大的王朝,如汉朝、唐朝均从和亲政策上受益颇多,他们用极小的代价就维持了边疆的安定。而宋朝、明朝将和亲视为一种屈辱,从不肯将公主嫁到塞外,但付出的代价有多大,结果又怎么样,我们都十分清楚。
到了清代,“满蒙和亲”更是被使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经过满蒙通婚,双方真正成为了血缘上的一家,而不是嘴上说的一家。这种牢靠的关系,比用武力强行打服的关系更加稳固。很可惜,许多迷信武力的人,到现在还没搞明白这个道理,而这也反衬出娄敬当时的高瞻远瞩。其实,《史记》不光是一部历史书,它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哲理教科书。
读《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像娄敬这种世所罕见的思想家,司马迁用这三条“干货”就要把他的精髓给讲清楚了。有人说:“《史记》这种书可以读一辈子,每次看的感觉,都不一样。”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你对《史记》的看法,肯定还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你在社会上闯荡一些年后,就会不自觉的把历史人物的言行,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去读、去品味。而当你阅尽千帆之后,再拿出来《史记》读,它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即使是《史记》的白话版,我也很难读下去。我今天要说的是,《史记》绝不是你拿来从头到尾通读的书!你只要拿出一篇来,跟自己的人生阅历相对照,或者放在其他什么地方,让“道理”与“道理”产生“化学反应”时,你真的就会豁然开朗!因为这世间的“道理”,真不是特别多!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韩信手握30万精锐之师,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成为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变量。项羽派武涉游说,谋士蒯通献上“三分天下”之策,甚至刘...
项羽 韩信 2025-11-19 权力漩涡中的生死博弈:戚夫人之死背后的深层逻辑在楚汉争霸的烽烟中,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崛起为开国帝王,其后宫虽无秦始皇"六宫粉黛"的规模,却也聚集了八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当吕...
秦始皇陵 刘邦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英雄落幕时:刘邦大哭项羽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考量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乌江畔的霸王自刎声犹在耳。当汉军将领王翳割下项羽头颅时,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
项羽 刘邦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项羽败亡后刘邦对项氏亲属的处置:宽仁表象下的政治权谋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自刎,标志着楚汉争霸的终局。这位曾以"力拔山兮气盖世"震慑天下的枭雄陨落后,其亲属的命运...
项羽 刘邦 2025-11-14 从陵园守卫到帝国丞相:田千秋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田千秋出身战国田齐王室后裔,家族在秦灭齐后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为汉高祖刘邦陵园守卫。其祖上虽曾显赫,但至田千秋时已沦为普通官吏。他长期担任高寝郎一职,负...
刘邦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